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史海存真]“两个不管”与“两个凡是”的交锋 
作者:安熠辉

《文史精华》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共中央面临亟待解决的“两个凡是”和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两大难题。在这场要彻底改变几十年来根深蒂固“左”的路线的搏战中,打先锋的便是胡耀邦。在胡耀邦担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期间,他率先吹起真理标准讨论的号角,向“两个凡是”发起冲锋。1977年12月起,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在此期间,他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平反了许许多多的冤假错案,挽救了千百万无辜的苦难者。当时平反工作阻力重重,尤其是“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使平反工作步履维艰。胡耀邦提出了著名的“两个不管”,矛头直指“两个凡是”,并与之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胡耀邦在着手平反第一个大冤案——“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中,提出“两个不管”
       胡耀邦到中组部上任仅半个月,就接到邓小平、汪东兴批转来的一封申诉信。
       申诉人王先梅,是“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中蒙冤者之一、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其梅的遗孀,一个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她为5个子女受父亲问题牵连、境遇坎坷而上书邓小平。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大都知道此事。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就是1936年4月,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北方局为了开展工作,解决干部缺乏问题,报请中共中央批准,指示被国民党关押在北平草岚子胡同反省院的薄一波等61人,可以履行国民党规定的手续出狱。
       对这件事,中共中央早已作过结论,没有当做问题。文革开始后,林彪、康生、江青等于1967年3月诬陷“薄一波等人自首叛变出狱,是刘少奇策划和决定,张闻天同意,背着毛主席干的”,将薄一波等61人定为“叛徒集团”,制造了这起冤案。
       当时,61人中文革期间还健在的有40人,其中有22人担任副省部级以上的领导职务,13人为司局级干部。这些人遭受迫害后,家人子女均受到株连。
       胡耀邦接到批转来的申诉信,当天下午就委托部里两位同志去看望王先梅,以尽快帮助解决问题。他决定选择“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作为平反冤假错案的突破口,从而全面展开清理大案要案的工作。
       与此同时,胡耀邦根据薄一波的请求,派秘书去他家听了他的申诉。胡耀邦看到谈话记录后,当即写了好几页的批语。
       由于这是党内众所周知的早已作过结论的重大历史事件,胡耀邦马上将干部审查局和政策研究室的几位同志找来,问他们:“现在有个案子,你们敢不敢翻过来?”
       几位同志表态:“实事求是,该翻就翻。”
       胡耀邦提醒他们:“这事可是要担大风险的哟!”
       几位同志说:“再大的风险还能超过‘四人帮’?”
       胡耀邦十分赞赏他们的态度,说:“好,就要有这样的勇气。我们要靠实事求是吃饭,不要靠摸精神吃饭。一句话,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样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纠正过来。一句话,就是用‘两个不管’的矛,去对付‘两个凡是’的盾!”
       鉴于此案关系重大,胡耀邦认为多方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将这个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设想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听完后问道:“哦,这样的案子你也敢翻?”
       胡耀邦坚定地点了点头。
       1978年6月25日,邓小平在其中一份申诉材料上批示:“这个问题总得处理才行。这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
       7月,胡耀邦决定干审局副局长贾素萍和倪书林、周曦和、张汉夫等4人,全力投入“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复查工作。
       胡耀邦叮嘱他们:“此案事关重大,为了减少阻力,先不宜声张。要认真负责,审慎细致,踏踏实实地进行调查研究,珍惜每一份资料,抓紧时间,争分夺秒,争取3个月复查完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拿出复查报告。”
       贾素萍等不辱使命,冒着盛夏酷暑,连续奔波数月,找遍了61个人中的幸存者,调查了几十个与此案有关的证人,查阅了中组部所有相关档案材料,夜以继日地进行分析研究。每次他们外调回来,胡耀邦都要亲自听汇报,批阅调查报告,酌情呈送政治局常委阅示。
       到这年10月,贾素萍等人终于完成了全部的内查外调。
       胡耀邦和贾素萍等人一起研究起草的《关于“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件的调查报告》,于1978年11月20日报送中央。这个报告以大量史实彻底推翻了林彪、康生、江青等人制造的所谓“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的冤案,并对这一重大案件作出了公正的结论。
       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两天,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关于“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件的调查报告》的通知。
       胡耀邦顶着压力,以“两个不管”的大无畏精神指导这一冤案的平反,终于使“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在沉冤12年后获得了公正彻底的平反,一下子打开了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局面。
       胡耀邦在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公开提出“两个不管”,与“两个凡是”作了短兵相接的斗争
       胡耀邦到中组部任职后,鉴于申诉信和上访人员日益增多,而有些人又不能正确对待,他即向中央建议,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1978年9月,中央同意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要求胡耀邦主持这次会议并讲话。会议主题是:如何落实政策,才算执行了毛主席的正确路线。
       对这次会议,胡耀邦非常重视。他请来政策研究室和干部审查局的同志一起研究,并协助他起草讲话。好心的同志提醒他说:“人家正要找你的碴儿呢,你还送上门去?”建议他最好不要参加。胡耀邦却严肃地说:“这正是广泛动员平反冤假错案的好时机,是踏破铁鞋也难找的好讲坛,决不能放过。”
       他接着说:我们要永远记住这8个字:“坚持真理,旗帜鲜明。”尤其是在有关党和人民利益的是是非非上,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那种不讲原则,“你好我也好”的庸俗作风,是同党的性质水火不相容的。他还说:“两个凡是”说到底,就是搞个人崇拜。我相信我们党总有一天会作出这样的历史决议:永远禁止个人崇拜。因为一搞个人崇拜,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民主,谈不上什么实事求是,谈不上解放思想,就必然要搞封建专制。
       也有人劝他,说:你说得很对,但是现在人家一直强调“两个凡是”,说我们要“砍旗”。胡耀邦明确地说:如何正确对待毛主席,我们与坚持“两个凡是”的人是有原则区别的。用完整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定要遵循不变;对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决不能延续不变,否则就是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
       信访工作会议于1978年9月18日开始,10月5日结束。9月25日,胡耀邦在会议上发表讲话。这次,他一改讲话只写个提纲的习惯,事前用很大功夫写了讲话稿。他在讲话中列举数字说明,落实干部政策,任务还很大。他批评了有些人对落实干部政策犹犹豫豫,怕这怕那,并指出,所以这样,有些人是有私心杂念,怕否定了自己。他告诉与会者,中央领导同志谈过,几个有关全国性的大案问题,也要重新复查,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接着他说:“我的体会是,落实干部政策的根据是什么?是事实,也就是干部过去的实践。判断对干部的定性和处理是否正确,根本的依据是事实。经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核实,分析研究,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总之,对待一切案件,都要尊重客观事实,这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这“两个不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一贯方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实践标准,也是对“两个凡是”的彻底否定。大多数与会者热烈鼓掌,表示拥护。
       可是,会议印发给与会者的胡耀邦讲话稿,却将“两个不管”删掉了。随后,在会议《简报》中又借用一些与会者的话,对胡耀邦进行了批评、指责。在会议闭幕式上,分管组织工作的中央副主席到会指示,明确批评说:“‘两个不管’的说法不妥。”
       9月25日,胡耀邦被叫到中南海,那个副主席问胡耀邦:按照你的“两个不管”,假使毛主席批的怎么办?胡耀邦回答说:我相信,毛主席他老人家如果还健在,也会恢复他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他生前说过有反必肃、有错必纠。所以,对他老人家过去批的、定的,但被事实证明是冤假错案的,我们应该平反纠正。
       后来又有人刁难说:你说“不管什么时候”,那么国民党的错案平不平?连国民党搞错的也平呀?胡耀邦机智地回答:我们把国民党推翻了,他们搞的冤假错案也就自然而然地都被平掉了嘛。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较量。
       不久,胡耀邦让《组工通讯》全文刊载了他的讲话,坚持用“两个不管”冲破“两个凡是”。
       胡耀邦组织《理论动态》撰写文章《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继续向“两个凡是”发起冲锋
       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平反冤假错案也势不可当,影响全党全国的大案要案的平反也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而且,问题的症结也越来越清楚。在这个时候提出“两个不管”,是客观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巨大的阻力和压力面前,“两个不管”虽遭到一些挫折,但胡耀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同“两个凡是”作斗争。党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后,他的工作重点转到了中组部,但他还具体指导《理论动态》。有关平反冤假错案的文章,大都由中组部的《组工通讯》撰写和发表,必要时,他也让《理论动态》上阵。此次,他除了让中组部的《组工通讯》全文发表他的讲话,还要求《理论动态》撰写文章。
       1978年10月11日,胡耀邦召集有关中央党校的同志到他家中开会。胡耀邦亲自布置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撰写平反的文章。以往要写什么文章,胡耀邦一般只是讲一个大概,有时只讲写什么主题。这次,却不同,他不但定了题目,还具体讲了思路。10月12日上午,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组讨论贯彻胡耀邦的指示问题。下午,准备撰写《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一文。
       约在11月10日前后,这篇文章拿出来了,印出清样后即送胡耀邦审阅。胡耀邦对文稿比较满意,嘱在11月20日的《理论动态》发表(第98期)。胡耀邦在党校的秘书陈维仁11月15日在稿上写明:“胡耀邦同志让此稿提前到二十号发。现在就可以印了。”胡耀邦还采取了一个异乎寻常的做法,提议《人民日报》在同一天将此文作为特约评论员文章公开发表。
       这篇文章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提出平反冤假错案问题。依据胡耀邦的思路,文章从苏联肃反扩大化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以及后来的反斯大林过程中某些人的所作所为,联系到文革以来我们党内发生的一些情况,来论述平反冤假错案的严重意义。这篇文章在最后明确地说:“我们必须坚持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不是以某些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对冤案、错案、假案进行平反昭雪。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案件,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搞的,也不管是什么人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全错的全改,部分错的部分改。事实是最顽强的东西。一切不实之词和错误处理,都经不起实践的检验,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最终都是站不住脚的。”这一段话基本上是照抄胡耀邦在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又加以强调,提出不管什么案件,不管是什么人定的,错了都要改正,这反映了当时平反冤假错案形势发展的特点。当时,中央工作会议正在召开,而且,正在热烈议论由毛泽东错定的几个大案件。胡耀邦将这一期《理论动态》发给与会者,得到普遍的赞扬,对会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起了促进作用。
       1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文章后,新华社全文向全国转发。21日,北京的报纸(包括《光明日报》)和地方的报纸广泛转载,发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在他的回忆录《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中,有专论“特约评论员”的一篇:在讲瞄准“两个凡是”的“重型炮弹”时,特举《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这一篇为例。他说:“此文反应强烈,对平反冤假错案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平反冤案的历史借鉴》一文的公开发表,“两个不管”昭示天下,标志着“两个凡是”在这个问题上的禁锢,已经被推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