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史海存真]和平年代话要塞
作者:刘则刚

《文史精华》 2005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日本关东军对苏作战纲要》,妄图以我国东北地区为战略后方,侵略苏联。为了造成对苏进攻势态,做好对苏作战准备,关东军在中苏边境划设了东部正面、东北部正面、北部正面和西部正面4个作战区域,并于1932年至1945年分3期在南起吉林珲春、北至内蒙古海拉尔约5000公里中苏边境的战略要地,面对苏联依山就势秘密修筑了l4处分别为“特”、“甲”、“乙”、“丙”、“丁”5种类型的军事要塞群。据研究人员踏查统计,要塞群相加约1000公里,共有8万多个永备工事,由日本关东军组建14个国境守备队驻守。当年的要塞,大部分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其中大多已被发现,部分要塞也得到开发和初步研究。
       一、已经初步开发的要塞群
       (一)东宁要塞
       东宁与当时苏联隔绥芬河相望,过境后即达乌苏里斯克市,从乌苏里斯克市均有铁路、公路直达近在咫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直接控制通往太平洋的交通要道。因此,日本关东军不仅在东宁大量屯兵,还构筑了坚固异常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群北起绥阳镇阎王殿,南至甘河子,由勋山、朝日山、丹鹿山、409高地、麻达山、三角山、甘河子、阎王殿、北天山、出丸山等地面、地下和山洞等军事筑垒组成,每个要塞的面积都在4万平方米以上。出丸山要塞距苏联只有500米,几乎修到了苏军的鼻子下面。2003年我们在东宁要塞考察时,站在山洞炮口位置,不远处的俄罗斯边防瞭望架清晰可见。整个要塞群分为作战区、保障区和后勤支援体系三大部分。山洞里不仅有完整的弹药库,还有发电室、监视所、供水、暖气和厨房等设施。要塞群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70多公里,共修建飞机场10个,军用公路1957公里,永备铁路400多公里,永久性工事400多处,300平方米以上的永久地下弹药库84个,野战炮阵地45处,仓库400多座,兵工厂1个、陆军医院4个、兽医院6个,最多时有关东军4个师团,1个旅团、两个守备联队,总兵力达l3万多人,军队将领最高为中将衔。其中勋山要塞为方阵式上中下三层的军事工程,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要塞工事和山洞炮口距苏联仅2000米。胜洪山要塞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经探察,已知该要塞在掏空的山体里用钢筋水泥浇筑的地下阵地有升降竖井,有监视所两个、战斗指挥所1个、发电室1个、弹药库1个、包扎所1个、屯兵室5个、出入口4个、通气口14个,交通甬道6000多米长。该要塞西侧为日军兵营和重炮阵地,南侧为战车壕,北与出丸山要塞相连。
       (二)虎头要塞
       虎头要塞位于虎林市虎头镇境内,日本关东军以数亿巨资,历时6年筑成。虎头要塞的对面就是当时苏联边境城市伊曼,从伊曼可假道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与铁路并行的公路,便捷地直抵前苏联远东著名的军港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关东军曾吹嘘虎头要塞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斯克咽喉的匕首。虎头要塞群正面宽100余公里,纵深40至50公里,中心区占地100多平方公里。整个要塞由猛虎山(东猛虎山、中猛虎山、西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等7座山体地上、地下联为一体的攻防兼备阵地组合而成。虎头要塞以猛虎山为主阵地,以虎东山、虎北山为两翼前沿阵地。猛虎山阵地为虎头要塞的中枢部,是日军虎头国境守备队司令部所在地。地下工事同样以猛虎山为中心,由山底向东、西猛虎山延伸。地下设有指挥所、通讯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粮秣库、弹药库、发电所等,构筑要塞地下工事时,还专门修设了通风口、排气孔、直通山顶观察所的升降竖井和反击口等通道。所有工事都在山底部以钢筋混凝土浇筑,重要部位浇筑的混凝土达3米之厚。地面还利用地势构建了环山战斗掩体和交通壕。
       虎头要塞的火力配置,除30厘米、24厘米、100厘米口径榴弹炮,l5厘米口径加农炮,90式、38式野炮,92步兵炮,山炮,迫击炮和高射炮以外,仅从专门配置在虎头要塞的41厘米大口径榴弹炮和日本从法国进口的24厘米口径列车炮遗迹,就不难看出日本关东军对虎头要塞的重视程度。大口径41厘米榴弹炮炮塔构筑于西猛虎山西麓,炮塔遗迹为圆形结构,环状基础外径32米,内径17.6米,垂直高度l2米,正面钢筋水泥厚度达4米。该炮为日本大正末期大阪工厂试制,弹底直径41厘米,弹头直径40厘米,长160厘米,弹身长度为4米,装药量1000公斤,炮身直径l米,炮长20余米,最大射程20公里,操作该炮需士兵20名。这门号称“亚洲第一炮”的炮口直指当时苏联境内的伊曼铁桥和拉佐水塔。构筑于虎头镇以西火石山西麓的24厘米加农列车炮阵地,开掘于山体底部,甬道总长73.5米,内有大房间两个。这尊最大射程为50公里的加农列车炮原为东京湾富津要塞的备用炮,也被穷兵黩武的日本关东军配置到虎头要塞,用来加强对当时苏联境内伊曼铁桥的威胁和打击。
       (三)爱辉要塞
       伪满时期的爱辉(现为黑河市爱辉区)和当时的黑河、孙吴与当时的苏联远东最大城市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仅黑龙江一水之隔,均属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日本关东军在“黑河省”修建了大型兵工厂两座,各类弹药库500多处,兵营60处,飞机场13个。现在的黑河属于当年日本关东军划设的北部正面战区,作战区域主要集中在当时的爱辉县和孙吴县境内,阵地正面宽100公里,构筑永久性阵地16处,钢筋混凝土野战阵地30多处。属于日本关东军第四军作战区域的要塞群以爱辉要塞(西岗子第6国境阵地)为中心,主要包括孙吴霍尔莫津要塞(胜山第5国境阵地)、黑河要塞(第7国境阵地)、法别拉要塞(第13国境阵地)。
       现已发现并得到初步开发的孙吴胜山要塞位于孙吴县满达乡境内,距县城40公里,紧靠黑龙江边。据研究,日本侵略军于1932年占领孙吴之后,便开始在划定的逊别拉河以北,东起曾家堡机场,西到平顶树机场,北起清澄山,南至乌云山,总面积达255平方公里的山地和平原上构筑永久性军事阵地。到1938年,以上村干男为司令官的关东军独立第四军司令部进驻孙吴。该军在北部正面作战区域配置了4个师团,1个独立机关枪大队,两个轻装甲车中队,有战车联队、野战重炮旅团、重炮兵联队、炮兵情报班,8个高射炮部队,还有独立航空队、工兵大队、野战通信队、无线情报队、气象队、测量队、架桥与渡河材料队、信鸽队,驮运师团、照空部队、飞机中队、装甲中队等。有资料显示,要塞的日军兵舍每室可住百人左右,胜山要塞已发现同样规模的兵舍4处,均以高强度水泥浇筑在大山腹部,洞口伪装得与山体一样,兵舍水泥厚度可抗御50吨级的坦克和重炮的轰击。1990年秋,孙吴县曾接待过一个由当年关东军士兵组成的旅游团,该团人员带有一份《123师团史》附图,附图标明,孙吴北向的山地就筑有曾作为123师团秘密指挥部的“特仓”,并注明“特仓”前能通过轻重炮车,道路不宽但很坚固。“特仓”阵地的入口在草原下面数十米的地方,有南北两个隧道口。“特仓”内有师团长室、参谋部、作战室、通讯室等。经孙吴县有关部门的探察,已经找到了“特仓”的部分遗地。要塞亚雷高地的炮台比较集中,每隔20米便有4个炮台遗址。当年在孙吴要塞服役的原日军上等兵北原茂卫在回忆录中描述说:“亚雷高地的炮台,只要一按电钮,其炮身就可以自由上升下降……”
       黑河要塞北门镇地下工事遗址为当年日军在黑龙江中苏边境按作战区域划分l4个国境阵地中的第7国境阵地,是日本关东军北部正面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与虎林、东宁要塞一样,均为“特”类和“甲”类。北门镇地下工程遗址是当年日军的一个地下炮兵指挥所,由地下通道、发电机室、竖井、工作间、休息室、通风机和两个各约600平方米的地下弹药库等组成。工事分上下两层,底层为工作室,分别以文字明确标注,如“浸透槽”、“炊事场”、“将校室”等。上层有直通炮阵地的专用地下通道,还修有单兵出入,构筑了5个半地下式的炮阵地和纵横交错的战壕、交通壕,外围是一道沿高地呈半月形的反坦克壕。
       
       (四)绥芬河要塞
       绥芬河是西起满洲里,经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直抵原苏联的中东铁路最东端重要边境城市。铁路线从绥芬河出境后,即于乌苏里斯克(双城子)与西伯利亚太铁路相会合,沿铁路可北上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等重要城市,南下即是面对大彼得湾和日本海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纳霍德卡。日本关东军在绥芬河修筑了绥芬河要塞群。要塞群正面宽40公里,纵深20至30公里,主要由绥芬河、鹿鸣台、观月台三大要塞群、野战阵地和15处地下要塞组成。目前,绥芬河市正在筹备开发前山、地久山、天长山等要塞阵地遗址。
       二、中国劳工和战俘的白骨垒筑的要塞
       日本侵略军修筑的军事要塞,主要是强迫中国抗日军队的战俘和坑骗、强征的中国劳工进行的,据研究人员统计,被强迫施工的战俘和劳工有l00万人之多。
       修筑黑河要塞的中国劳工,在日军刺刀的威逼下终日辛苦劳作,由于劳动和生存环境极端恶劣,许多劳工冻、饿、病死,许多劳工被活活累死,还有许多劳工不甘奴役逃跑被抓回活活打死。黑河北门镇地下工事,先经过实地勘测再按照设计图剖开整个山地,浇筑钢筋混凝土之后,再将整个山地回填还原。如此巨大的工程,都是中国劳工在日军的刺刀淫威下进行的。位于“北部正面”右翼,以掩护“东侧背”进攻苏联为主要任务的孙吴县霍尔漠津要塞(胜山要塞,现沿江满达乡)由3000多中国劳工,经过8年时间建完。据有关史料记载,驻守孙吴的日本北方独立第四军司令部从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先后强征6万余劳工,为其修筑浩大的军事工程。当年的日本宪兵军曹佐佐木曾供认,他所看管的劳工,大部分是从华北抓来的,其中有100多人是从华北战场上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日本宪兵曹长春上供称,1939年修筑吴家堡东山军事阵地,不少劳工是从华北和山东抓来的。劳工在现场施工,四周有日本兵荷枪实弹看守,还有大小把头手持镐把巡逻监督,劳工们经常遭到打骂。劳工的生活条件很差,劳动强度又大,很多人病了不给治,反被诬为“磨洋工”,被打一顿后还被撵出去干活。劳工病重了就说是传染病,人还没咽气就被拖出去扔掉。有材料反映,1937年日本关东军123师团强迫2000多名中国劳工修建平顶树飞机场,因日本兵无故打死打伤两名中国劳工,引起2000名劳工集体罢工。日本军警包围了罢工的劳工,从劳工中抓出6名所谓的煽动者,并用刺刀刺杀4人,将另外2人绑在马后,骑马拖着劳工在乱石地上狂奔,两名劳工被拖得血肉模糊而死,当晚,日军又将最先罢工的几十名劳工转移出去秘密杀害。几天后,又有五六百名劳工趁午饭时集体逃跑,被日本军队抓回二三百人,全部屠杀。当年的孙吴日本宪兵西尾昭信供称,第718部队道路部长小山先后杀掉l9名被视为“磨洋工”的劳工。他还供认说,我的杀人总计:执行杀人4名,帮助杀人81名,总计85名。位于黑龙江边的胜山要塞完工后,日本侵略军将筑垒的3000中国劳工全部杀害,残忍的场面在日军士兵中都引起了极大恐惧。有20多中国劳工死于修建东仓库的工棚大火。据当年在日本火锯厂当翻译官的许洪源交代,火锯厂招收的700名劳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部死在火锯厂,没有一个和家人团聚的。其中一个叫王德海的青年劳工,就是因为饿得受不了偷吃食堂的干粮被发现后,绑在电线杆上,日本人命令翻译官将其活活打死的。当年孙吴县被冻死、饿死、病死、打死的中国劳工,每天都有几十人至上百人,孙吴县城东部逊别拉河东南两岸就发现4处劳工群葬地和一处火葬死亡劳工的地方。爱辉县纳金口子也发现了葬着中国劳工冤魂的万人坑。
       东宁要塞的劳工最初主要征自东北三省,七七事变后,又有大量中国战俘被押来修筑要塞。据要塞研究人员考证,从1934年到1939年,被强征到东宁的中国劳工至少有17万人。他们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被强迫从事高强度的筑垒劳动,生活、劳动和生命没有任何保障。在东宁要塞附近,已发现多处“劳工坟”和“万人坑”,还发现有的尸骨小腿被整齐地锯断,研究人员认为是逃跑被抓回后惨遭酷刑的劳工遗骨。据当年的日本士兵中道园一郎回忆:当年修筑要塞的劳工一是战俘,二是从大街抓来的,三是用欺骗手段骗来的,四是当地的杂役。劳工被送到筑垒地域,就别想再出来。军事工程一结束,关东军就以种种手段将他们秘密杀害。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6月以来,有关人员已先后找到并访问了70多位当年的劳工。
       79岁的朱金环老人2004年回忆说,当时他们几十名劳工挤在一间小黑屋里,老鼠和跳蚤特别多,很多人都死于传染病。他说,有一次干活时,他饿得实在没劲儿了,动作稍慢一点,就被一个日本兵抄起铁锹砍在左肩上,血流了一地,现在伤疤还在。
       当过劳工的东宁大肚川镇老城子沟农民李奇才说,当年,老百姓称日本仓库为“阎王殿”,四周的山上都架设了铁丝网。他看到一个劳工偷吃一点豆饼渣,被扒光衣服扛着木头方子在大雪地里罚站示众,动一下就得挨打。他给日本人拉了3年劳工尸体,一天拉两三个,最多时一天拉十几个。老城子沟是火车中转站,每天都有100多节货车进站,装卸货物的劳工最多时有6000多人。
       赵金宝,85岁,大肚川镇老城子沟村农民,l7岁当劳工。他说,劳工多数是从吉林抓来的,一个县有好几千人,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劳工有病不给治。冬天日本人把死了的劳工尸体垛成井字形,够装满车时再拉走。
       贾满顺,83岁,大肚川镇大肚川村农民。他说,我是从河北张家口“招工”来的,说是修飞机场。我们从天津到东宁,5000多人只剩下2000来人。当时是修东宁到老黑山道台子的铁道,共2万多人,都住在沟趟子里。
       南天门乡村民李凤春老人说,当年修筑通沟公路时,劳工有300多人,有的劳工还没死就被抬出去,我看到抬出去的劳工就有40多人。
       三岔口镇泡子沿村卢广仁说,在头道钢窑沟(日军132旅团所在地)有个劳工棚子,4亩多地那么大,那些劳工都是战俘。修工事时,日本人在田周插4个小旗,劳工出线就开枪,逃跑的劳工被日本人抓回来就喂狗了。
       李有财、黄诗义、赵金宝等老人说,当年日军让他们专门从要塞中向外拉劳工的尸体,每天最少拉一次,有时十几具尸体,就这样整整往外拉了3年。劳工尸体被草草埋在要塞附近,没有任何标志,更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还说,当时一个日本中将的战马死后,还立了一座“马魂碑”,就在中国劳工坟不远的地方。修筑虎头要塞,在日本人自己写的书里都说动用了十多万劳工,修核心工事的劳工,基本上是完工之后被集体枪杀。从日本老兵的回忆中和地下工事附近发现的“万人坑”,都可以得到证实。当年为日军挖过战壕的李洪山老人说,修八卦洞的劳工,都被日军整死了。
       《牡丹江文史资料》第三辑记载:1945年8月,苏军进攻东宁的当晚,日军以“防炮弹”、“防毒气”为由,欺骗全体劳工进入各自的施工区域,然后每隔一段堆上3米多厚的砂石用炸药炸毁,日军把各出入口炸塌5米多,乱石把3000多名中国劳工活活埋葬了。只有在洞口近处的30多人,合力扒开乱石后侥幸逃生。
       三、“慰安妇”的诉说
       在关东军修筑的每个要塞群,都集结了人数众多的日军部队,而每个要塞和要塞附近,又专设了只有日本军队才有的“慰安所”。
       据东宁要塞考察委员会专家介绍,已在东宁要塞群内发现39处“慰安所”遗址,有的“慰安所”遗址至今还相当完整。83岁的肖秀云老人年轻时曾被抓到新城子沟要塞当苦力,他指着一处房子证实说,当年被日军抓来的妇女就关在这间房子里,她们每天都得接待日本兵,还经常挨打。
       2l岁就被日本兵抓到东宁要塞“慰安所”而今已80多岁的“慰安妇”幸存者李凤云老人说,我们整年接待那些“禽兽”,上午接待小兵,下午接待小官,晚上接待大官。谁要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就会遭到毒打,往鼻子里灌辣椒水,之后还得继续供他们玩弄.我们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几乎每天都得接待20来个日本兵,累了也不许休息。有一个15岁的小姑娘,硬是被日本兵轮流祸害死了,她的尸体被用一个破草帘子卷着送到狼狗圈里喂狗了。
       出生在日本的朝鲜人李光子,15岁从釜山被骗到东宁的一个日军“慰安所”,每天接客在20人以上,接客不到20人就不给饭吃。她在石门子“慰安所”3年,有两个女伴病死了,被日本兵用被子包起来扔到荒郊野外。直到l945年她19岁时,苏联红军进攻东宁,李光子才和40个“慰安妇”跑出来。
       1941年,18岁的崔英子被日军从朝鲜半岛以中国纺织厂招女工为诱饵,骗到中国绥芬河,做了4年“慰安妇”。她和20多个年轻的朝鲜妇女被关进日本军营的单人房间,每人必须穿日本和服,只许说日本话,还为她们分别取了日本名字。稍有不从,就会遭到毒打,每天接客少于20人,就不准吃饭。
       在孙吴日军123师团指挥中心,周围设置了师团通信队、宪兵队、陆军第一医院和邮便所,设置了汽车修理所,野炮修理所和军马防疫所。还有将校俱乐部、军人会馆、军中游乐园、电影院和两处“慰安所”,据史料记载,曾有50名朝鲜少女为那里的2万名日本官兵“服务”。
       四、日本侵略军的坟墓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驻扎在黑河对岸的苏联远东红旗第二集团军,在飞机和阿穆尔舰队的炮火掩护下,向黑河日军发动进攻。在苏军的猛烈打击下,日军放弃阵地出逃,于逃往嫩江县的途中全部做了苏军的俘虏。
       8月2日,苏联红军与孙吴胜山要塞日军激战之后,一个70多米长的钢筋水泥浇筑成一体的地下工事被苏军炸毁,像被掏空了肚肠的僵尸一样弃于荒山野岭之中。l5日中午,123师团在花见山师团司令部挂白旗投降。
       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第35集团军向虎头要塞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遭到要塞日军抵抗。到15日之后,由于日军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战斗一直打到26日,苏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把凭借要塞顽固抵抗的2000多名日本官兵全部消灭于虎头要塞中。
       8月8日,苏联红军对东宁和庙沟日军实施空袭,傍晚开始炮击。9日凌晨,苏联39军主力进攻东宁。苏军进攻伊始,日军凭借工事和炮兵火力进行抵抗。第1守备区胜洪山要塞的日军全部龟缩到地下,第二天,又调来一个筑垒守备部队,一个炮兵旅,两个独立炮兵营。苏军接到当地老百姓报告后,开始与日军展开激战。l5日,日本天皇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由于苏联红军的猛烈进攻,日军通讯设施全部中断,进入地下阵地的日军仍然负隅顽抗。苏联以相当于1个师的兵力,在两个轰炸机师出动170多架次猛烈轰炸的配合下,与要塞里的日军132旅团激战了20天。东宁太阳升村的农民张福忠说,苏联飞机满山扔炸弹,山都炸红了。小鬼子的工事都在半山腰,飞机、大炮都不起大作用。后来苏军从吉林省押来日军第3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命他向要塞洞垒里的日军喊话,里面的日军还不相信。30日,苏军又让河野贞夫大佐进入地下工事,宣读了天皇的诏书和关东军向苏军投降的命令后,筑垒内以大竹少将为首的132混成旅团存活的900人才举着白旗出洞投降。这一仗,苏军也付出了伤亡1500人的巨大代价。
       当年庞大的要塞群和日本关东军,或在强大的苏联红军攻势面前缴械投降,或被关东军自己破坏,敢于负隅顽抗的,均被苏军消灭并炸毁。骄横不可一世的关东军吹嘘的“东方马奇诺防线”和“北满永久要塞”到头来反倒变成了埋葬自己的坟墓,也留下了劣迹斑斑的侵略罪证。
       五、珍视和平远离战争
       据1999年版《辞海》的解释,要塞是“坚固设防并准备长期坚守的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地点或地区。通常配置较强的兵力兵器,准备充分的物资,构筑独立的防御体系。”纵观中外历史,筑垒式的要塞在冷兵器时代较为普遍,如关隘、城堡和希腊远征军围攻9年不克的特洛伊城等等。当年日本关东军在黑龙江沿中苏边境修筑的军事要塞,与1840年以来中国军民在东南沿海修筑的军事要塞截然不同。中国军民修筑的东南沿海要塞,具有鲜明的防御特征,突出体现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性和爱国精神。关东军修筑的要塞,也有其特性。一是侵略性。要塞是以关东军为首的日本武装集团,远离本国本土,在主权独立的中国边境企图继续北进再侵略苏联所筑。二是战略性。作为日本陆军精锐主力和战略预备队的关东军,号称在中国东北陈兵百万。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轴心协定》在柏林签订,德国和意大利承认日本对亚洲的统治权,日本承认德国和意大利对欧洲的统治权,三国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互相援助。修筑要塞的真正目的,就是进攻苏联,继续实施日军的北进战略。三是奴役性。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3000万东北人民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了14年,日本侵略者强迫并役使百万中国劳工筑垒多年,耗费都是中国的民脂民膏。四是见证性。近10年来,黑龙江沿边各、县市陆续发现并开发了部分当年日军要塞,从要塞遗址中清理出了大量当年日军的炮弹、地雷和枪支,在东宁还发现了日军的毒气弹和细菌弹。要塞本身和出土的物证,以及幸存的当年劳工和“慰安妇”的控诉和指认,还有当年侵华日军的供词、回忆等等,都证明了当年日军的侵略事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60年,现初步开发的当年日军要塞,已经接待了全国各地和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国内外游人几十万人。1999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为东宁要塞陈列馆题词:勿忘国耻,强我中华。黑河市有关部门已与部分当年侵华日本关东军老兵建立了通信联系。1998年,日本二战要塞研究会有关人员曾专程到黑河了解要塞情况,有日本游客参观了东宁要塞后留言,表示对侵华战争的反省和对和平的祈望。一个来自日本北海道的旅游团参观了要塞之后,在东宁要塞陈列馆放飞专门带来的白鸽。联合国亚太地区执委会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参观了东宁要塞陈列馆后感言:“侵略不再重演,和平照耀人间。”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做出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侵略中国和侵略亚洲的历史以及日本政府领导人一再参拜供奉东条英机等侵华战争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等举动,极大地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广大爱好和平的人民,希望日本政府能像德国政府那样,认真反思和检讨60年前的侵略罪行,为世界和平多作积极的努力,珍视和平,远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