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史海存真]风雨沧桑中山舰
作者:王 谦

《文史精华》 2005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山舰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艘名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她25年的服役中,先后经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五大历史事件。中山舰于1938年在武汉保卫战中不幸被日机炸沉,在长江中沉睡近60年后的 1997年被打捞出水,如今已按原貌复原,即将向世人重展其丰姿。中山舰,向人们述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清朝的遗腹舰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重振海军的产物。中国近代海军是随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初创的,在洋务派人士“富国强兵”的口号及办新式学堂、办工厂、编练新军的具体行动中,清政府对海军也加以重视,开始向国外购舰买炮,在国内建厂造船,引进海员,开办船政学堂,遴选人员出国考察、留学,修筑炮台港口,编练新军等。一时间也颇具声威,建成以蒸汽铁甲舰为主力,含北洋、东洋、南洋三支舰队的海军舰队。至 1894年甲午战争时,拥有军舰78艘,总排水量8.5万吨,在规模上居世界前列,超过日本。当时日本舰队有31艘军舰,总排水量6万吨左右。但技术、火力上则决于日本。
       中日甲午海战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作战指挥无方,再加上中国海军技术和设备落后,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海防陷入瘫痪状态。1907年,在中国海军沉寂了十多年后,清政府决意重振海军,在陆军部中设立了海军处,1910年又改为海军部,以载洵为海I军大臣,萨镇冰为海军总司令。萨镇冰上任后,借鉴欧拳主要是英国海军建设的经验,拟定了7年购舰计划,总价款为白银1.6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倍半,拟购制1600吨位战舰50多艘。同年,载洵、萨镇冰等官员赴英、德、法、美、日等国考察海军,并订造了一批军舰,永丰舰就是当时出使日本时向日本长崎三菱造船厂订造的一艘炮舰,同时还向川崎造船厂订造了“永翔”号炮舰。永丰舰造价68万日元,为钢木结构。
       正当永丰等舰即将建造时,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方面认同先前在日本的订舰协议有效,并派员赴日本长崎监造永丰、永翔二舰。1913年1月9日,在日本长崎举行永丰、永翔二舰交接仪式,随后二舰开赴中国,于20日抵达上海。永丰舰,这艘清朝政府订购的炮舰,回国挂的不是清政府的大龙旗,也没赶上南京临时政府的接收,而编人袁世凯北洋政府的海军第一舰队(巡洋舰队)序列,驻泊于上海,真可谓清朝的“遗腹舰”。
       永丰舰出厂时的主要技术性能如下:舰长205英尺(62.48米),宽29.5英尺(8.99米),吃水8英尺(2.44米),标准排水量780吨,最大排水量830吨,两座主机(蒸汽机)共1350马力,两座锅炉双机双舵,时速16海里,载煤量150吨,载淡水量16吨,全舰配兵员108人。’配备的主要武器:阿式十生的五炮(105毫米主炮)"刁,阿式七生的五炮(75毫米副炮)1门,阿式三磅炮(47毫米边炮)4门,马式一磅炮2门。
       参加护国、护法运动
       护国运动又称“云南起义”、“洪宪之役”。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个月,就被迫辞职。袁世凯任临时总统职后,做起了皇帝梦。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伪造民意,颁布接受帝位申令,宣布恢复帝制,次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拜,废除民国纪元。袁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颁发《讨袁檄文》,谴责袁世凯的窃国行为,发起“护国运动”。以云南都督唐继尧、原云南都督蔡锷为首的上层将领率先举起“护国”大旗,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袁世凯调动十余万军队对付护国军。永丰舰积极响应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洪怿、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的通电,参加到护国军的行列,宣布起义倒袁。与此同时,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亦先后宜布独立,通电迫袁退位。1916年3月下旬,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暴病死去。护国运动在取得了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胜利后宜告结束。
       护法运动又称护法战争。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复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孙中山为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发起护法运动,并在上海运动北洋海军参加护法。7月中旬,孙中山从上海乘“海琛”舰到广州,正式揭起了护法的旗帜。海军总长5=7月22日发表了《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起义宣言,并率海军第一舰队自上海浩浩荡荡南下广州。由“海琛”、“永丰”、“永翔”、“同安”、“豫章”、“飞鹰”、“楚豫”、“福安”等11艘军舰组成了西南护法舰队。永丰舰再一次参加了起义,并成为护法舰队的骨干。9月初,孙中山被推选为军政府大元帅,护法舰队官兵一致拥戴孙中山,坚决护法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不料由于钻入革命阵营里的南方军阀从内部破坏,使这一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中途夭折。
       在陈炯明叛乱中成为孙中山的“坐骑”
       1922年6月在广州发生的陈炯明叛乱,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叛乱中,孙中山走避永丰舰,在舰上指挥平叛,与叛将周旋了50多天,因而与永丰舰结了缘。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革命不能依靠一个军阀打倒另一个军阀,必须有自己的基本武装。于是,陈炯明成为孙中山重点扶持的军事将领,然而却“养虎为患”。陈炯明,广东海丰人,清光绪年间秀才。1917年护法战争开始时,陈炯明因找不到出路,遂向孙中山幡然悔过,表示愿意服从领导,因而博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广东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接受广东省长朱庆澜的建议,将省长亲军20个营划给大元帅府直接指挥。经多方周旋,孙中山最后任陈炯明为亲军总司令。这是孙中山亲自指挥的武装力量。亲军后改称援闽粤军,陈炯明改任援闽粤军总司令。1920午8月,奉孙中山的命令,援闽粤军在福建漳州誓师回粤,讨伐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10月,广东初定,陈炯明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1月25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在唐绍仪、伍廷芳等人陪同下,离开上海重返广州。29日,重组军政府。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召开参众两院联合会,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然而,孙中山深信的陈炯明却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1921年11月,陈炯明以讨伐桂系军阀大获全胜的功臣姿态回到广州,这时候的陈炯明已成为广东军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孙中山相继委以他政府陆军总长、内务部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四要职。他俨然以广东的太上皇自居,对孙中山的北伐计划表面推诿,暗中阻挠,不出一兵一卒。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指使暗杀了坚决拥护北伐的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与此同时,陈还暗地里与军阀勾结。这些已表明陈有叛乱的可能,胡汉民、蒋介石等力主除去陈炯明,但孙中山认为此时北伐正是用人之际,未出师而先斩大将,恐于军不利。这样,使陈炯明更加肆无忌惮,演出了炮轰总统府、发动叛乱的一幕。
       1922年6月13日,陈炯明在惠州下达了对孙中山的总攻击令。15日,陈炯明的部下叶举等在白云山召集紧急军事会议,部署了炮轰总统府等行动计划。当这一切安排就绪后,老谋深算的陈炯明便从惠州潜往石龙,等候消息。16日零晨3时许,叶举指挥部队分三路向总统府和粤秀楼发起进攻。刹时,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孙中山在卫士的保护下,幸而脱险。宋庆龄后来也在卫士的保护下脱险。孙中山登上了停在天字码头的海军宝璧舰,后又转登永丰舰。自此,与永丰舰官兵一道在舰上50多天,进行惊心动魄的平叛斗争。与此同时,宋庆龄与50多名卫士同叛军周旋数小时后,也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聚首。
       
       6月17日清晨,孙中山在长洲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平乱策略,决定以海军为主进行平叛,待北伐部队来援,水陆并进歼灭叛军。会后,孙中山以永丰舰为“坐骑”,亲率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广玉、宝璧等7舰,驶入白鹅潭,沿途向大沙头、白云山、沙河、观音山、五层楼等处叛军据点发炮轰击。在密集的炮火下,叛军死伤无数。双方激战多时,由于时任广州卫戍司令的魏邦平的陆上部队,未能主动出击,配合平叛,因而孙中山只好再度率舰退回黄埔。陈炯明见孙中山威武不屈,便又指使亲信利用议会名义,强迫各社团联名电促孙中山下野,遭到孙的严词痛斥。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当时由于广州周围多为叛军占领,所以海军力量的向背,对双方的胜负关系很大。为此,陈炯明不惜以重金诱贿海军将领,以分化拥孙的海军力量。时任海军司令的温树德在接受了陈炯明26万元贿赂后,擅自率海圻、海琛、肇和三大舰熄灯起锚,离开黄埔,驶出莲花山河面。这样,孙中山身边就只剩下永丰、楚豫、豫章、宝璧等9艘小舰了。而岸上的鱼珠等炮台早已为叛军占领,永丰等舰顿时失去了保护的屏障,暴露于敌人岸上炮台的炮火之下。温树德投靠陈炯明的行为激怒了众舰官兵,各舰舰长及官兵代表100多人齐聚永丰舰,晋谒大总统,誓师至死捍卫国民革命,效命于大总统;鉴于广大海军官兵的一片赤诚,在永丰舰舰长冯肇宪的陪同下,孙中山接见了全体官兵代表,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孙中山避难永丰舰期间,蒋介石上舰,使孙中山多了一位得力助手。陈炯明发动叛乱后,蒋介石从第二天的报纸上得知了这一惊人消息。6月25日,蒋介石从宁波老家取道上海前往广东,于29旧登上永丰舰。危难之时能多…位助手,孙中山自然是十分高兴,委以蒋海上指挥全权。身拙艰苦的环境,蒋介石一改以往的作风,事事身先士卒,官兵们疲劳了,能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调节情绪;舰上缺少蔬菜食物,他常趁夜色登岸购置。孙中山见蒋介石如此用命,心中自是感动不已。正是蒋介石这一举动,改变了他在国民党的政治地位,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陈炯明见分化海军也没有使孙中山及广大海军官兵屈服,遂再次图谋谋害孙中山,在叛将周天禄的策划下,竟在永丰舰下布水雷,幸好潮水退落,永丰舰刚刚掉转船头,未造成多大伤害。随即陈又派部下在江门装修钢板小轮船32艘,招募敢死队300名,偷袭舰队。为了摆脱困境,孙中山召开永丰、豫章、楚豫、宝璧、广玉等9舰舰长会议,决定由永丰、楚豫、豫章等实力较强的军舰冲入省河(指广州市区内珠江的一段),驻泊白鹅潭。8月9日,坚守在白鹅潭的孙中山得知北伐军回师失利,认为孤军无援,固守省河无济于事,决定离粤赴沪。下午3时孙中山在汪精卫、蒋介石等人的陪同下,离开朝夕相处55天的永丰舰,离开忠贞的海军将士,乘英舰“摩轩号”到香港,翌日,改乘“俄国皇后号”赴沪。
       陈炯明叛乱,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受打击最大、失败最惨重的一次。孙骤遭兵变,几无栖身之地,幸得永丰等舰英勇护卫,才得以化险为夷,孙中山驻节永丰舰,历时55天,虽然没有直接平息叛乱,但为以后的革命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力量。永丰等舰以此殊功载人史册。有史学家分析,如果没有永丰等军舰挺身捍卫孙中山,中国现代史如何续写,是一个问号。1922年10月至1923年初,孙中山将所有武装分别编为东西两路讨贼军,分别由福建和广西会攻广东,猖獗一时的陈炯明在强大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于1923年1月被逐出广州。同年2月21日,孙中山由上海重返广州,担任陆海军大元帅,设立大本营。1925年,陈炯明被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彻底打垮,后蛰居香港,于1933年病逝。孙中山对永丰舰有着深厚的感情,1923年夏,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重登永丰舰,与全舰官兵合影留念。1925年4月13日,孙中山去世一月之际,鉴于永丰舰的功绩,国民政府正式将其更名为“中山舰”。
       “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6日发生的“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蓄谋已久的。蒋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政治地位上升,野心更加膨胀。蒋介石原来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不高,国民党一大时还没有进人中央执行委员会,而在国民党二大上第一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随后又被选为常务委员。在国民革命军中,他原来只是一个军的军长,此时便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监。为了达到其蓄谋已久的反革命目的,首先竭力排除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力量,篡夺革命的军权。中山舰事件发生以前,“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就到处散布谣言,说“共产党要暴动,推翻国民政府,组织工农政府”,“共产党准备倒蒋,正在黄埔军校查账,说蒋介石有贪污”,以惑乱人心,借以煽动反共。
       1926年3月18日,“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时任海军学校副校长的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传达一道命令给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称“转奉校长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李之龙当即派出中山、宝璧二舰前往。但19日晨到达黄埔后,蒋介石却称并无调舰命令,随后因苏联参观团要参观兵舰,李之龙经请示蒋介石又将中山舰调回,当日下午6时许该舰驶抵广州。中山舰的往返开动,本是奉命行事,但蒋介石等却说“中山舰无故升火弋游”,“显系共产党阴谋暴动”,还有谣言说“要逮捕蒋介石送至莫斯科”,蒋介石则更加神秘地说,有人打电话追问他的行综。蒋介石以这些借口,于3月20日凌晨3时擅自宣布广州戒严,调动军队,派其亲信陈肇英、王柏龄、欧阳格、刘峙、吴铁城等分别行动,逮捕了李之龙,占领了中山舰和海军局,扣捕了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当党代表和做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并包围了苏联顾问团住宅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了这两处卫队的枪械,这即轰动一时的“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反动派乘机造谣,说共产党要“倒蒋”,“想推倒国民政府”,挑拨离间国共关系。“西山会议派”更无所顾忌地在上海于3月底至4月初召开了伪“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们为“中山舰事件”鼓掌称快,并以大会名义致电蒋介石及孙文主义学会,称赞蒋介石等“以迅速手段,勘定叛乱,忠勇明敏,功在党国”。“西山会议派”还企图将他们大会移至广州,派遣出席会议的邵元冲等赴广州活动。
       对于这一突发事件,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陈独秀等完全缺乏思想准备,没有任何应变措施。一个多月后的5月15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蒋介石又借口避免“党内纠纷”,找出一个“消除误会的具体办法”,提出所谓《整理党务决议案》,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省、市以上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应该全部交出等。由于陈独秀等的继续退让,这个决议案又得以通过。于是,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的共产党员只得辞职,而蒋介石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兼军人部部长,随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南方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物。
       金口激战中的悲壮一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占领,国民政府党政军机关、党政军要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会聚武汉,中国共产党在武汉设立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武汉成为抗战的临时首都。1938年6月,日军调集14个师团、300多架飞机、120艘舰艇,计50余万兵力向武汉进攻,武汉会战开始。10月24日,中山舰等舰奉命赴武汉金口镇一带江面待命。上午9时许,中山舰正待金口抛锚,东边的天空忽然传来隆隆的飞机声,全舰官兵顿时绷紧了每一根神经,迅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严阵以待。不一会儿,一架日机开始在军舰上空盘旋,试图寻找战机进行攻击。等到敌机进入军舰舰炮的火力射程之后,随着舰长萨师俊一声令下,所有枪炮一齐发射。这次来犯的是一架日军侦察机,本无心恋战,见中山舰火力猛烈,立即冲入云端,溜之大吉。萨师俊,福建闽侯人,烟台海军学校第八届学员,1913年毕业,历任江贞、建安等舰副长,公胜、顺胜、威胜等艇艇长,1934年冬任中山舰舰长,中校衔。萨师俊料想一场恶战就要来临,立即命令军舰放慢速度,全体官兵开始了紧张但有条不紊的战前布置。
       
       果不出萨师俊所料,两个小时后,遥远的冻方又传来阵阵马达声,9架日机分作两个小分队,在长机的带领下,飞抵中山舰上空。震耳欲聋的飞机声盖牲了军舰上的警报声,全舰官兵迅速奔赴战斗岗位,准备迎战。然而敌机群只是在军舰上空兜了几圈,便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天空,官兵们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下午3时左右,军舰上空隐隐传来轰鸣声,凭以往的经验,大家知道这次战斗已不可避免。果然,6架日机飞临军舰上空后,便呈一字鱼贯阵,轮番平行飞行投弹。顿时,长江江面上一浪高过一浪。随着萨师俊一声令下,舰首、舰尾、左右两舷的大炮、机关炮和机枪一齐怒吼。敌机因迫于中山舰炮火,一直不敢降低高度,只在半空中盲目掷弹。为躲避炸弹,按萨舰长的命令,中山舰在水柱之间蜿蜓穿行,从容不迫。
       敌机见状,立刻改变进攻方式,6架飞机轮流急速俯冲,投掷炸弹,并以飞机上的机关枪辅助扫射。不久,中山舰尾部猛烈震动,只见右舷被炸个1米见方的大洞,江水如巨蟒出洞,奔涌不止。不到3分钟,轮机舱内的士兵都已站在齐腰深的水中了。眼看着江水漫进锅炉,炉火渐渐熄灭,军舰的速度也慢慢减低,直至停息。萨师俊得知情况后,一面令舵工吴水仙采取应急措施,一面命令所有官兵坚守原位,奋勇迎敌。不料一颗炸弹又落人军舰尾部,轮机长黄孝春、轮机兵郭奇珊等当场阵亡。就在轮机舱内的官兵拼命堵漏的同时,中山舰舰首主炮因发射太久而出现卡壳故障,强大的火力网立刻出现一大片空当。敌机乘虚而人,炸弹雨点般地在舰首周围落下,嘹望台被炸掉一个角,萨师俊不幸被炸断左腿,鲜血顺着裤管流了一地。为了稳定军心,他忍着剧痛靠在栏杆上,努力支撑着身体,继续指挥官兵们顽强对敌。不一会儿,由于流血过多,萨师俊昏厥过去。此时的中山舰,左舷已倾斜45度以上,江水顺着甲板不断地从舰尾涌向舰首,眼看就要沉没。副长吕叔奋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撤退命令。官兵们先将萨舰长和几个年长的官兵送下了军舰,上了小艇向对岸划去。然而残暴的日机竟向小艇扫射,萨师俊与艇上官兵壮烈牺牲。一代名舰中山舰沉没了。舰长萨师俊和其余24名官兵阵亡。中山舰沉没,创下中国海军抗战的两项记录:其一,萨师俊是抗战中牺牲的中国海军军衔最高的将领;其二,中山舰金口之战创下一次战斗牺牲将士最多的记录,达25名。
       国人企盼中打捞出水
       中山舰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国人不会忘记,尤其是当年中山舰上幸存的官兵们,他们多为福建人,有的在福州,有的在上海,有的在昆明等地,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忘不了在中山舰上战斗的日子。时间到了1986年初夏,距辛亥革命纪念日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一份报告送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提议将沉没在武昌金口的中山舰打捞起来,以此纪念辛亥革命。1987年,湖北省以政府名义向国家文物局递交报告,要求打捞中山舰,并着手一系列准备工作。而在此之前,江苏省也提交了打捞报告,宣称,孙中山是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中山舰如在南京中山陵陈列,真可谓珠联璧合,世人既可瞻仰中山陵,又可参观中山先生当年的座舰。最后还是湖北的报告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认可。其理由是:一、武汉是辛亥首义之区,金口系武汉郊’区;二、大革命后期国民政府曾设在武汉;三、曾任中山舰舰长的李之龙是湖北人;四、中山舰是在武汉保卫战中遇难的;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湖北省有责任“保护本行政区的文物”。
       正当湖北的打捞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时,南国广州响起了“让中山舰回娘家”的呼声。其理由是:中山舰25年的航程,有相当长时间是在广东活动;中山舰参与的许多历史活动如护法运动、羊城兵变、中山舰事件等都发生在广东;中山舰命名也在广东。如果将中山舰打捞回黄埔,将与大元帅府、大总统府、黄埔军校等构成一幅完整的广东国民革命的历史画卷。经济实力雄厚的广东参与竞争,无疑大大刺激了湖北方面,湖北更加紧了中山舰的打捞工作。1988年5月2日,湖北省文化厅中山舰打捞小组请来南海舰队轻潜队,对中山舰进行第一次探摸。经过5天的探摸,弄清了中山舰的方位,在武昌大军山脚下,离主航道南边约200米,北边约350米。舰首朝武汉方向,舰尾朝上游方向,整个舰体向北向左倾斜80度,几乎垂直江底。并从舰上取出炮弹、变阻器和舷窗玻璃等物件。为确保准确无误,1994年3月,对中山舰又进行了第二次探摸。这次探摸收获很大,摸到了中山舰的舷号,“中山”二字均为0.25米见方,离甲板仅0.5米。
       1996年11月12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是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中山舰打捞正式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长江金。口段的大堤上。随着湖北省副省长韩南鹏一声令下,担负打捞中山舰工程的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拉响了悠扬的汽笛,数千只信鸽在欢庆的鼓乐声中放飞。11月20日,经过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38人次360分钟的潜水作业后,7根钢缆牢牢系住了中山舰舰首、舰尾和右舷的5根缆柱,把它牢牢固定在江面的01214号驳船上。11月23日上午,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在江面重新调整船队队形,01117号、01118号两艘1500吨级的主抬驳分别固定在中山舰南北两侧,形成对中山舰所在水域的夹持之势;1000吨级的01214号驳船则由7根钢缆与正下方的中山舰系在一起,打捞工程转入清障排沙阶段。
       由于中山舰沉睡江底达58年之久,浑浊的江水裹挟着大量泥沙,日积月累,沉积在它的各个舱室之中,据估计,中山舰体内的淤沙达1000多吨。中山舰能否顺利出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舱内淤沙的清除工作,淤沙清除越多,舰体就越轻,出水的保险系数就越大。于是,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又刀:始了紧张而难度又大的清沙作业。至12月底,中山舰的抽沙工作基本结束。1996年12月31日,抬升中山舰的第一根钢缆穿过中山舰舰尾。1997年1月8日,中山舰进行第一次试抬。随着工程总指挥长一声令下,两艘抬驳上的卷扬机同时启动。半小时后,经潜水员水下勘测,中山舰舰首被抬离江底20多厘米。1月12日下午3时许,两艘抬驳上的卷扬机再次轰鸣,12根钢缆同时受力,片刻工夫便将中山舰整体抬离江底。
       1月13日下午2时,打捞队员慢慢放松固定在抬驳上的两条锚链,打捞船队整体向长江南岸移动百米左右。之后潜水员轮番下水向中山舰穿钢缆。自此,中山舰整体出水进入倒计时阶段。1月15日,中山舰被移至离江南岸120米的水域,沉舰最高点距离水面4米,打捞队员将竹竿伸入水中即可触到舰体。1月19日,中山舰在整体抬升过程中,首部一截栏杆徐徐露出水面。这是近60年来,中山舰给人的第一次视觉刺激。1月28日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湖北省委、省政府在金口中山舰出水地举行盛大的中山舰出水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铁映、何鲁丽等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祝贺,来到了打捞现场;许多侨胞带着海外炎黄子孙的期盼,来到了打捞现场;张嵩龄、董树仁等带着中山舰所有幸存者的心愿,来到打捞现场;社会各界数万人云集金口,小镇金口沸腾了。上午10时20分,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说:“现在,我宣布,中山舰打捞正式出水!”一声令下,打捞船上顿时机器轰鸣,38台卷扬机一起启动,沉寂了58年的一代名舰中山舰终于缓缓浮出水面。此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中山舰右舷中部凹进去1米长的裂缝,锈迹斑斑,弹痕累累,向世人昭示她那不屈的民族之魂。李铁映向世人庄严宣布:“中山舰整体打捞出水圆满成功。”
       中山舰被打捞出水后,立即拖到湖北船厂进行“整容”修复。现已按原貌修复,即将向世人重现她的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