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文思深邃 词论精粹
作者:邬大为

《词刊》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近日,应胡杰老师之邀,请我为她的论著《歌词创作论》写一篇序言。我接受了这份盛情,认真地拜读了全书后,深深为胡杰老师渊博的学识、敏锐的视角、深邃的哲理和逻辑思維所叹服。在全书十一个章节里,她所确定的命题、进行的辨析、提出的论据以及做出的结论,可谓文思深邃、词论精粹。这些论点既是悟性的进发,更是睿智的升华。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全书直面当今、切入词界、针对现实、提出卓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强烈的针对性,是一部融关学哲理高度、词界实践深度和作者开掘新度于一炉的好书。相信付梓发行后,必将成为广大词着的挚友和众多词作家的助手。
       
  应时立说,急现实之需,是这部词论给我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好曲合当应时吟,妙文必教逢运生。当今词界风光日,往昔唐诗初创时。
       
  当前我国数以千计的歌词人军,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起,集合在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的大旗下,一起反映生活,共同讴歌时代,队伍庞大,词量惊人。其中确有一些佳作上品,但也不可否认,缺少感情、缺少生活、缺少特色和缺少新鲜感的词作也不在少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缺乏生活者、有缺少知识者、有缺少经验者、也有急功近利者。如何把大家可贵的热情保留下来,发扬下去,这是时代的需要,现实的需要,胡杰老师的这部论著则可说是应运而生。
       
  《歌词创作论》中,作者把歌词的本质特征、审美特征、歌词与音乐的关系、歌词中情与理的关系以及词与诗的区别等,这些歌词创作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作了明确的论辩、周密的剖析、详尽的阐述和深入的挖掘。如在第一章“概论”中,着重针对一些词人基本概念混乱的问題予以澄清;又如第二章“歌词流变论”中,着重对歌词创作中源与流的问题,以及时代变化必然引起歌词变化的问题作了深入透辟的论述。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当今词人大有裨益。可使初学者入道,帮老词人开窍,所以说这也是一部雪中送炭的好书。
       
  拨云见天,急词人之急,是这部词论给我的第二个深刻印象。或叫好曲合时牵筋骨,妙文适意动肺腑。
       
  当今我国词坛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词作数量确实不少,质量高的不多。每年数万首词作,经谱曲能够传唱的则寥寥无几。词作者的理论准备不足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过去我们强调作者要创作出好作品,必须要做到文过硬、思想过硬、生活过硬、技巧过硬。喊了多年,做了多年,但真正做到者不是很多。于是作品的肤浅现象、跟风现象等便不断出现。胡杰老师的这部论著不仅针对这类现象提出其症结之所在,更重要的是开出了解决这类弊端的良方。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歌词的主题、题材、结构、音乐性、语言等技巧问题的深切忧虑、深入探索、深刻解释,使人们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尤其可贵的是由于作者亲历过歌词的实践,甚至个中甘苦。事实证明她不仅为之拼搏过,还夺得了不少奖励,因而在阐述过程中亲切自然、生动感人,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应当说这也是为词界作了一件锦上添花的工作。
       
  独辟蹊径,新时代之新,是这部论著带给我的第三个深刻印象。也叫好曲之美美在亲,妙文之贵贵在新。
       
  写书著文,贵在出新。这个出新的印象集中体现在九、十、十一章中,也是全书最主要最精彩和最有价值的几个部分。其中不仅有深刻的认知和透辟的见地,更主要的是作者有新的发现、新的提炼和新的开创。
       
  在第九章“审美创造论”中,作者鲜明地提出“词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通过对形象的具体描绘,把自己的审美感受传达给人们,如果人们的审美态度与作者一致,就会得到同样的审美感受,这就是歌词的审美特征。”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作者进一步说明:“词作家一定要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审美感受,孕育审美意象,对关进行熔铸与创造,全面调动你的思想、智慧和感情,全神贯注于你的创作题材,创作最芙的艺术形象。”这一精辟论述,无疑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第十章“歌词创作中的中国红意象”中,作者通过中国人民对红色的特有感情,从红旗、红星、红军、红花、红叶、红梅、红霞、红枣、红缨枪、红领巾、红头绳、红灯笼以及红太阳等物象中,寻找中国人雄浑、热烈、温柔、含蓄的性格特征,进而开掘出思想的结晶和文化的底蕴。从而使我们对中国红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如果单一反三,那么中国印、中国结、中国茶、中国话、中国画以及中国字等等,不是大有学问、大有文章吗?正像胡杰老师创作的《中华文字歌》(见《新歌诗》2007(3))中所写的那样:“号子流淌着黄河长江,浪花飞溅神龙的蕴藏。有人说苍颉能造字,其实造字的是子孙炎黄。劳动讲述着结绳的故事,契刻改变了山川模样。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中华文字源远流长。号子伴随着世纪交响,电波传送着盛世华章。黄帝图腾龙的神韵,六书的传人是子孙炎黄。甲金篆隶书昨天的文化,楷单行写今日的辉煌。互联网络信息频传,华夏文明万古流芳。”
       
  第十一章“歌词创新论”中,作者把我国词界摆到一个国际大背景下来观察来展示。提出“只有将新思维、新观念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形”、“神”、“意”通过流行音乐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将传统元素重新纠合演变成新的审美意象;将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气质全新演绎、完美呈现,最终才能创造出全新的流行歌词精品。的观点,从而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和外来的借鉴和发扬,作了极其精彩、精当、精妙的论述。
       
  这些观点不仅鞭辟入里,而且新颖、鲜活。这是作者长期追求、勇于探索的可喜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哲理的灵光。
       
  这类论著由于题材涉及面宽,主意求新,所以难度大,不易写。即使在全国能驾驭这类题材的行家也屈指可数。今天,我们辽宁词界的一位女教师,写出了如此有质量有文采的论著,实属难能可贵。它是献给我国词界的一份厚礼,是一部当今词人不可多得的好书。
       
  胡杰老师长期扎歌诗之根,知词人之心,探中华之神,扬民族之魂,孜孜以求地不断攀登、创新。相信,《歌词创作论》这部著作一定会受到词界的广泛关注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