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水痕轩话词]军歌浩荡源流长
作者:宋小明等

《词刊》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宋小明: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军歌。军歌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军歌,历来是鼓舞军人士气、提高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军歌的作用,在座的各位既是军人,又是军歌创作领域的佼佼者,那么我们今天的话题,可以说对于你们是更熟悉和贴近,具体我想可以从军歌的历史、变化、时代性、发展走向等特点上来探讨。
       
  晨枫:军歌浩荡,源远流长,世界各个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都有很多著名的军歌,在历次战争和战后影响深远,而中国,从古代就有军歌的产生和存在,大体上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些激情豪迈的“边塞诗”、一些壮志飞扬的“豪放词”等,都可以列入军歌范畴。
       
  石顺义:《诗经》中就有一首反映秦国抗击西戎入侵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晨枫:还有屈原所作的《国殇》。
       
  宋小明:比较遗憾的是中国古代的这些军歌,除了文字以外,有很多旋律没有真正流传下来,因为我们传统的记谱方法没有跟上时代的脉搏,和单纯的诗词一样,剩下的只是文字,而缺少音律的记载,所以难以考证其传唱的力度。
       
  王磊:像刘邦所写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应该在古代也是实际歌唱过的。
       
  宋小明:黄霑填词的《男儿当自强》也是来自于古曲《将军令》。中国并非向来没有军歌,然而,我们在现代意义上理解的军歌,应该是在清末民国之后,这类军歌作品思路更为清晰,特点更加突出。比如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晨枫: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军以后,所演唱的歌曲,更具有战斗力。红军时期有一首著名的《工农兵联合起来》:“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消灭敌人!我们勇敢,我们奋斗,我们团结,我们前进,杀尽那帝国主义反动派的大本营,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工农兵。”
       
  石顺义:咱们现在的国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在当时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创作出来的一首最优秀的军歌。除了这首作品,田汉还为另一首军歌作过词,那是专门为号称国民党军队最精锐的74师所写的,74师师长张灵甫,曾经骁勇善战,是抗日期间的一名悍将,后来负隅顽抗,在解放战争期间葬身于盂良崮,虽然在他的人生上有不光彩的一笔,但曾激励74师抗日的师歌同样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王磊:像田汉这样的大家已在军歌创作史上牢牢被人记住,但遗憾的是不少词曲作者早被历史的风尘淹没,有很多以往的军歌并不知道是谁所写,考证起来非常困难。另外相反有些军歌经过历史的沉淀,生命力极强,不光为过去时代所用,而且为今日时代所用,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我们现今部队官兵最耳熟能详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用曲调即1904年张之洞的《军歌》第二段《大帅练兵歌》旋律。
       
  宋小明:填词和改编,给了不少作品以新的生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也是从《八路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演化而来。
       
  晨枫:抗战时期是军歌创作的高潮,产生了以《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保卫黄河》、《毕业歌》、《救国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在太行山上》、《抗敌歌》、《旗正飘飘》为代表的众多军歌。“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我们都是神枪手”。“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同学们大家起来,奔向那抗战的前方”,“枪口对外,齐步前进”,“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旗正飘飘,马正萧萧”等句子都成为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
       
  石顺义:中国的军歌一直沿着历史的脉络发展,在抗战期间是一个巅峰,体现出的是全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歌中无须去讲党派阶级区分,只要有高昂慷慨的民族气节和勇者的尚武精神,就能很快被全民族接受,成为投入抗战的力量武器。
       
  王磊:到建国以后,我们人民军队更加重视军歌的力量,在不同时期涌现了许许多多或豪情的、或威风的、或抒情的、或深沉的军歌,为军营创造了丰富的歌声,为时代铭刻了牢记的旋律,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宋小明:五十年代我军广为人知的军歌有如《我是一个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
       
  晨枫:六七十年代有《打靶归来》、《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红星照我去战斗》、《我为祖国守大桥》、《我为伟大祖国站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战士的第二故乡》、《长征组歌》等。
       
  石顺义:八十年代有《再见吧,妈妈》、《驼铃》、《泉水叮咚响》、《当兵的历史》、《军营男子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小白杨》、《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风采》、《两地书、母子情》、《祖国不会忘记》、《边关军魂》等。
       
  王磊:九十年代有《说句心里话》、《什么也不说》、《兵哥哥》、《长城长》、《东西南北兵》、《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军中姐妹》、《潇洒女兵》、《不要问为什么》、《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士兵小唱》、《天蓝蓝、海蓝蓝》、《天海长城》等。
       
  宋小明:可以说,优秀的军歌与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史息息相关,军歌一直走在时代主旋律的前列,军歌也一直在同步地反映着伟大时代。
       
  晨枫:曾经一本《解放军歌曲》,培养了多少优秀的词曲作家,也见证了多少记忆的过往,有一帮负责任的编辑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阵地。刊物的辉煌不会再有,但是过去那段岁月也为军歌生长的环境打下了坚实基础。
       
  石顺义:在军歌中,往往具有压倒一切的意志和力量。曾经在一次创作会上,有位军委省长问大家,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哪个作用更大?在大家还不太好肯定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说是歌曲,因为歌曲短小精悍,好学易记,影响迅速、意义深远,学会一首好歌可以记住一辈子,同时也有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人的一生。
       
  王磊:军歌几乎可以说是社会主旋律的代名词。
       
  宋小明:对,建国初期,我们的军旅歌曲战斗性颇强,围绕着当时的革命任务,体现了解放军的战斗风貌。文革期间,军歌又体现出非常强的政治性,样板戏里《红色娘子军》等也成为一代红色经典,还有战地新歌等曲目出版。改革开放以后军歌又展现出和平年代建军的特点,歌词内容中与改革大潮息息相关。像《走进新时代》这样的歌曲也是由部队作曲家完成的。我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当过兵,曾经有次机会但因为视力关系还是没能入伍,这么多年也就一直对部队和军歌怀有特殊的情感。
       
  晨枫:的确,在我们社会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几乎都产生了非常经典的军旅歌曲。在最近的抗震救灾中,也有不少优秀的军歌作品产生,部队向灾区派出了大量的文艺创作者去体验生活,采风创作,并在第一时间交出音乐的答卷。
       
  石顺义:这是和我们部队的创作传统和任务要求有密
       切关系的。我们的部队有专门的文工团,文工团里有专门搞创作的音乐作者和歌手。我一直有个观点,近几年一些人认为似乎我们军歌在社会上流传的少了,好歌不多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军队只有200万,在14亿的人口比例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其他的社会人员构成是大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工商业者等,但是反映他们行业特质的歌曲一直都远远不如我们。尤其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这些年来社会好歌整体涌现不多的情况下,军歌按照这样的比例计算,已经是我们中国社会上最为突出耀眼的文化现象了。
       
  宋小明:青歌赛上军旅歌手称雄的文化现象就非常突出,也就是所谓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晨枫: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特色。因为从历史上看,我们军队的创作和演员队伍一直都有延续和传承。在共和国还未成立的时候,我们军队的各个纵队、野战军就有自己的抗敌剧社、演出队、宣传组,在战场上执行战地鼓动和文化宣传工作。
       
  王磊:前几天去了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看它的前身就成立于1937年,距今已71年。
       
  石顺义:对,毛主席形容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抗敌剧社也好、演出队也好、宣传组也好,事实上都在军队的历史上起着宣传队的作用。建国后,这些单位和所拥有的文艺创作表演骨干汇集力量,就变成部队专业的文工团,社会上的优秀文艺人才也愿意齐聚部队,使我军形成了一支拥有文化大军的独特现象。
       
  宋小明:其实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朝鲜、捷克、南斯拉夫等也都有专业的像红星歌舞团、人民军文工团等等。他们一方面是战士,一方面是文艺工作者,创造了大量的军旅音乐作品,也为世人所熟知。如《小路》、《喀秋莎》、《啊!朋友再见》等等。
       
  晨枫:中国军队在文艺方面的创作,是既有经验,又有创新和发展的,经过一代代军队文化工作者呕心沥血、继往开来传承下来,在我们目前的创作队伍里,既有阎肃这样老当益壮的词作家,也有王磊这样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
       
  王磊:主要是部队传帮带的风气一直非常好,很多词作家既是同行,又是良师益友。部队经常组织的创作会,采风活动使大家很容易从基层部队吸收养料。同时,军中的音乐作品不仅限于军兵种,也可以互补,海陆空二炮武警的个性与全军的共性融合往往使得军旅整体音乐作品特别突出,好听也好看。
       
  宋小明:除了创作以外,部队还具有全国、全军一流的歌唱艺术家,以及正面、积极的整体形象。这些优势,往往是地方单位、社会文艺团体没法比较的。因此,以往也经常是推出一首歌,红遍全中国。
       
  晨枫:就拿形容自卫反击战的《再见吧妈妈》来说,它是一首战歌,但曾经也引起过争议,因为它的战斗性没有直接用豪言壮语体现,而是采用了一种母子离别的思绪来演绎,在一开始并不被官方认可,到后来才因为社会老百姓的接受而被普遍接受。
       
  石顺义:李双江公开场合演唱这首歌就达数千次。
       
  宋小明:还有《血染的风采》,“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一开始甚至有人说它是反战歌曲,但实际上它从歌者内心出发,讲出了战士视死如归的情怀。
       
  晨枫:还有《十五的月亮》,“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月亮下在军功章的背后是军人家属的无私奉献。《说句心里话》,“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也是非常的动情,感怀。
       
  王磊:《说句心里话》,我在基层当兵的时候就常常唱到,并被歌词的内涵打动。可以说,每一首脍炙人口的军歌背后都有一个甚至许多个动人的故事。不同的时代,军歌都呈现标志式的体现出不同的军旅特色。五十年代,官兵们爱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六十年代,迈着整齐步伐的士兵把《打靶归来》吼得震天动地;七十年代,《闪闪的红星》照耀在一列列的队伍之中;八十年代,《军港之夜》在静静的摇,陪伴着多少水兵入眠;九十年代,《当兵的人》更让我们豪情四射;这些歌曲都伴随时代产生,也反映出军队在当时社会上的社会地位、自豪度和影响力。
       
  石顺义:军歌不能永远是豪言壮语,创作中要走进士兵,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拿《说句心里话》来说,正是因为我们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所以有这种感悟和创作灵感产生。而军旅生活又涉及到部队的方方面面,如参军入伍、训练出操、打靶演习、行军野营、站岗放哨、巡逻执勤,战斗比武、三餐作息、探亲归队、婚恋情感、学习拼搏、退伍返乡等,都给我们启发。
       
  晨枫:的确,我们的创作也涉及军旅各个层面,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量,但是时代是进步的,再优秀的军歌也要跟上社会的潮流,反映社会的步伐,不能老停留在过去。创作者一定要善于挖掘,不能停步不前。
       
  宋小明:军旅音乐工作者很能瞄准时代,除创作大量军歌以外,也创作出不少社会主旋律作品,像《祝福祖国》、《天路》等,确实走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对主旋律弘扬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有很多地方的作者和演唱者或是从部队转业,接受过大熔炉培养,或积极要求加入部队,都很看中军旅的氛围和凝聚力。
       
  晨枫:军旅歌曲作为抒发战士情感、鼓舞官兵斗志的载体,不论时代怎样变化,社会怎样发展,都要把根植在部队,来源于火热的军营生活,取材于最基层的官兵。这样作品才有号召力,官兵才会喜欢,创作才有价值。
       
  石顺义:军歌有它的核心价值观,在整个中华民族和我们国家的精神发展史上,一直凝聚并激励着我们的精神,鼓舞我们向前。从这点上看,军歌的作用也是我们这些作者积极创作、乐此不疲的动力所在。
       
  王磊:我们在看过电视连续剧《亮剑》以后,就在主题歌《中国军魂》中也诠释出在军队骨子里那种血气方刚的“亮剑”精神,“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这种写法继承了“荆轲刺秦”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凉,而这正是我们民族血脉里根深蒂固的。最近台湾新任领导人马英九在台湾陆军军官学校高声领唱黄埔军校校歌,“以血洒花,以校作家……”,也使得同为炎黄子孙的那些台军老将们老泪纵横。
       
  宋小明:我们民族的这种情感往往能够在军歌中得到最大化的升华,这些年来,来自各个军兵种的创作家们也都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曲为人们所熟记的特色军歌。
       
  石顺义:空军有《我爱祖国的蓝天》、《男子汉去飞行》,二炮有《我爱我的发射车》、《火箭兵的梦》,海军有《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军港之夜》等等。
       
  王磊:拿海军来说,海政文工团在伴随海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创作过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许多歌曲在军队、社会造成了强烈影响。海军特色的旋律至今仍被亿万听众牢牢记住,反复回味,成为具有海军特征的“蓝色经典”。改革开放初期,《军港之夜》就如同破冰之旅,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先河。
       
  石顺义:这个歌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和《乡恋》一起,确实有非常大的影响。这样的歌词、这样的旋律、这样的唱法都引起很广泛的讨论,军旅歌曲能产生这样的轰动效应是很难得的。
       
  晨枫:《军港之夜》柔美而浪漫,也已成为一代青年人理想中的海军标志。
       
  宋小明:进入21世纪,军歌的发展似乎有所彷徨。从某种角度上说,似乎未像以往那样大量流传,这里面肯定也有很多因素。
       
  石顺义:是的,现在不光是军歌,各种好歌的推出也都很难,我一直在讲,不是创作者无能,而是社会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传播渠道看似拓宽,实际留给军歌的口子越来越小。近些年来,军旅歌曲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王磊这首《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这首歌抒写军人情怀,写意与写实相结合,铭心刻骨,刚柔并济,词作家王晓岭曾经指出:“这是战士们真实情怀的表达,何尝不也是军旅歌曲的创作宣言。军旅歌曲重在阳刚之美,同时也有似水柔情,鸟语花香,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晨枫:这首歌的角度、立意特别的年轻,写的很青春,确实不错,部队官兵也很喜欢。
       
  王磊:歌词既是我真实的体验,也是在军旅歌曲创作中感受社会,包含情感与人性交织的写照,“秀发钢枪”这一概念广泛被官兵接受,有很多战友告诉我歌曲与他们产生了心理共鸣。近几年军歌流传确实不像过去,比较著名的还有《我的士兵兄弟》、《妻子》、《光荣的士兵》等。另外军营民谣作为一个话题也存在于军营内外,并涌现出《军中绿花》、《我的老班长》、《迷彩谣》、《巡逻走在霓虹街》、《回家探亲》、《穿上军装那一天》、《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好男儿来当兵》、《他在那里站岗》等作品。但现在的军歌创作确实不如以前老师们创造的辉煌业绩,难以做到哪首军歌让路人皆知,老幼妇孺皆会。
       
  宋小明:这又回到我们以前曾经讨论过的话题,现代传媒的渠道发生了变化,网络化的冲击使得春晚歌曲、唱片歌曲等都受到严重影响。拿军事宣传来讲,中央电视台7套是农业与军事合用,单纯军歌的播出时间内容也都有限制。
       
  石顺义:空间非常狭小。
       
  晨枫:原先我们还设想过要搞专门的军事文化频道。后来也没搞起来。
       
  王磊: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我们继续开展积极的创作,充分繁荣部队业余文化生活,切实使军队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在全社会前列;另一方面,军歌的录制、拍摄成本也不断上升,因为大部分军歌拍摄主题的性质,是要体现三军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势必追求画面的壮阔,制作的精美,视觉的震撼,但是由于宣传性价比的问题,眼下HV的拍摄也成鸡肋,歌手耗费大量金钱、资源,却因利益或其他因素,在播出中屡屡受到障碍。在部队文艺创作领域,并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军歌MV拍摄,而我们的军歌实际上也属于社会公益类歌曲,并没有什么像地方商业性歌曲那样的回报,还涉及保密、审批、协调等组织程序,军旅歌手如仅为知名度,打造运作一首社会化歌曲总比推一首军歌要容易得多,所以,军歌的宣传上也受到一定影响。
       
  宋小明:有创作有推广才有社会流传的可能性。
       
  晨枫:总政2005到2D06年搞了战斗精神歌曲评选,去年又搞了一个军旅抒情歌曲征集。
       
  石顺义:有时候一首歌的走红与否并不是可以按理想值去预先设定的。
       
  王磊:在06年评出的25首战斗精神歌曲中,HV画面采用动漫形式进行宣传,评比过程中也增加了网络投票的方式,比较符合现代特点和当今传媒手段。以往,部队由于较长时间处于和平状态,逐渐缺乏社会认知和关注度,军歌的影响力也随之消弱,但随着近些年,大阅兵、国际反恐联合军演,祖国统一的呼声,抢险救灾的突出表现,包括涨工资、换发新式军装等大事件的不断增多,都使军人更加引人瞩目,并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可以说,军歌创作的新的舞台正在展开。目前,我就正在策划创作一首全新的《90后来当兵》,反映2008年符合兵役法规定,年满18岁的90后一代来军营参军,弘扬90后士兵风貌的歌曲。
       
  宋小明:所以歌曲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前进的,有时甚至引领时代,军歌也是如此。
       
  晨枫:现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李双江主任,也编出一部反映我军音乐历史进程和艺术成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
       
  王磊:这本书出版不久,据网上资料介绍说,该书以我军光辉战斗历程为主线,以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为大背景,以军旅题材音乐作品、军旅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表演以及基层部队鲜活、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为主要内容,全方位、多视角地反映出了1927年以来我军音乐文化的整体面貌。涉及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军音乐成就。附录还简要介绍了我军现存的主要文艺团体,收录了建军以来我军各个历史时期共2000多位音乐家的个人资料。
       
  石顺义:目前还没有看到,以后有机会值得读读。
       
  宋小明:下一步的创作诸位还有何打算。
       
  王磊:我现在在原先的《解放军歌曲》、现在的《军营文化天地》主持一档叫“军歌创作接力赛”的栏目。这个起因是《军营文化天地》作为军内最大最权威的军事文化刊物,总收到基层业余作者的一些词作,但由于空间所限,没有相应的版面可以发表。因此,我提出了一个创意,拟作一个小版块,在刊物最后的游戏环节,利用其中一个版面进行娱乐设计,定名为“《军歌创作接力赛》”。方法是栏目每一期由我或邀请著名军旅词作家给出一首军歌的题目,并创作前两至四句作为引子,然后发布提示和要求,用接力创作的方式征集词作。
       
  晨枫:这个创意不错,既有娱乐性,又有原创性,还能给喜爱军旅音乐创作的读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王磊:对,每一期将征集来的几首作品进行刊登,由专家修改,并对征集情况和优秀词作进行点评,选出一首最好的作品,共同署名,将征集作者排为第一作者,再邀请军旅作曲家进行谱曲,把曲谱发表在杂志中间的解放军歌曲栏目进行推广宣传,并推荐给军旅歌唱家演唱。入选者可获赠由《军营文化天地》杂志提供的奖品。同时还可联系全军政工网或中国军网,用专门版面登出接力来词电子版和词曲作者、嘉宾评委介绍,以及提供网络视听。此项活动既幽默又富有意义,如果新老词家联合创作,就能以老带新,专业辅助业余。
       
  石顺义:这样也能充分发挥调动基层业余文艺骨干的创作积极性,营造军营文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
       
  王磊:不过实际创作中也能看出问题,我这个栏目的编辑是一名80后军艺毕业的女研究生,首先要求我2008第一期出的题目时尚,年轻,具有后现代语言风格,所以考验我半天,直至我写出《身为士兵的我》。“走出了网络,告别自由人传说,到军营里雕塑一个身为士兵的我……”我给的提示和要求是以《身为士兵的我》为题,在此三句基础上进行发挥接力创作,按照此格式拓展延伸,写出现代流行与时尚概念和在军营重塑自我的反差,要求积极地、浪漫地、充满感怀及年轻气息地!并标明第一作者虚位以待。后来接力来稿果然很踊跃,也有一些基础尚佳之作,但有的在“走出了网络”后接力写“离开了爹娘”,很明显炼词造句上还是较传统的对位概念。
       
  宋小明:写的没有你提示要求那种时尚,也没有按“网络、自由人、雕塑”这种语言风格继续往下走。
       
  王磊:是,专业性上差。但这正也体现了基层创作者的真实创作状态,后来这两期经过一些修改点评,基层来稿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了,接力的水平也正在不断增强。
       
  石顺义:这就是互动性创作。
       
  王磊:我也向在座的各位老师约稿,希望您们能有空出题并进行创作接力的修改点评。
       
  晨枫:好!统而言之,军歌的发展史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军歌的创作始终体现着这个时代的标志性,军歌的功能和作用也是同步地反映这个时代。
       
  石顺义:优秀的军歌与人民解放军的成长史息息相关,军歌一直走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前列,军歌的创作者们也一直在积极地做着同步反映伟大时代的努力。
       
  宋小明: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八一节快到了,也祝全军的官兵们节日快乐!为我国国防的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