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绿了芭蕉 红了樱桃
作者:虞文琴

《词刊》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赵晓瑜的歌词专集《岁月留痕》出版在即,电话里让我为其写“序”。虽然自知笔力单薄而“序”很是难写,还是欣然从命答应下来。当99页词稿从电脑邮箱经过打印机一篇一篇滑落在我的桌上,我感觉像是从岁月的大树上飘落的树叶,带着青色的芬芳,一片片堆积在眼前,每一片都留下作者的生活、感情和思考的印记。当我把它们整齐地码放在面前,脑海里因“岁月留痕”四个大字而联想起“流光容易把人抛,绿了芭蕉,红了樱桃”的佳句(南宋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毫无疑问,这些歌词是赵晓瑜在自己的岁月之树上采撷的果实,即是他的岁月留下的痕迹,于是借来作为小序的题目,写一点读后感吧!
       
  在认识赵晓瑜之前,我已“认识”了他的歌词。2001年初,《词刊》编辑部收到一部由7首歌词组成的组歌《长江魂》,这是赵晓瑜第一次投稿。编辑们有一个特点,看见好稿子便兴奋——比自己呕心沥血写个东西还兴奋。我的感觉还有点特别。因为在文革结束后,我曾遵命以《万里长江横渡》为题写过一组歌词,被谱成大合唱演出。毋庸讳言,这组歌词有浓重的文革味道,更充斥着我年轻幼稚的无知无畏和浅陋直白。改革开放多年以后,因从事编辑工作陆续拜读了南京和天津地区词作家吟颂长江的大作,再后来就是赵晓瑜的《长江魂》了。联想到无以数计的吟颂长江的诗文,不禁感慨:虽然地球上横贯中国大地气象万千的长江只有一条,但古往今来在诗人歌者心中的长江,却是千条万条无穷无尽。
       
  读赵晓瑜的《长江魂》,仿佛搭乘一朵白云,从长江源头的格拉丹东雪山到浩淼无际的入海口。作一次若即若离、若有所思的飞翔。《长江魂》由7首歌词组成:《源》、《激流》、《江岸》、《悬棺》、《夔门》、《平川》和《归宿》。整部作品以长江的自然走向为结构脉络,意境苍茫开阔而不失空灵飘逸,语言简洁而意韵丰富,精致儒雅而不失自然洒脱,感情真切热烈地流动于字里行间,于悄无声息中营造出感人的魅力。没有常见的生硬贴上去的“政治”符号,也没有挂一漏万的所谓“时代”特色的表象印记。几番议论品评之后,2001年金秋时节,组歌《长江魂》在《词刊》发表了。
       
  后来,为了在三峡大坝截流后蓄水前再看一眼长江的真容,我与几位同事来到长江边,在山城重庆第一次见到赵晓瑜,我们都觉出老话的精确: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作品中散发的气质神韵,的确是作家的写照。
       
  在那次见面闲聊中,得知赵晓瑜自幼与长江结缘,小时候便随父亲沿江顺流而下,童年的长江印象至今清晰不忘。成年后因工作机缘又多年跋涉在长江两岸。渐渐地,长江的源远流长、雄伟壮丽、如诗如画、涛声风声次第纳于心胸,长江的养育之恩,慑魂撼魄之意,启迪激励之情,像母亲的爱深深融化在灵魂中。1998年,大江与岁月的历练终于汇聚成创作的热情,赵晓瑜开始创作组歌《长江魂》。三年后,他才将这部由7首歌词组成的组歌投寄到《词刊》编辑部。
       
  但是,《长江魂》发表后,赵晓瑜并没有就此止步,也没有将其束之高阁。他在原来7首歌词的基础上,又创作了《神女》、《赤壁》、《龙舟》,并写了《序曲》和《尾声》,更名为《长江》,经作曲家程大兆谱写成大型交响合唱,于2007年重庆建立直辖市十周年的庆典上,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隆重推出献演,成为一件文艺盛事。“这里是天地相约的地方,举起双手就能拥抱太阳;这里是凝聚圣洁的地方,敞开心灵就能呼唤理想……”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序曲》中,引用了脍炙人口的“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并延伸写出了第二段:“我知江之心,君知江之情”。虽然仅仅十个字,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显示出作者的精神底蕴和文字功力。
       
  从1998年开始酝酿动笔创作《长江魂》算起,到2007年6月交响诗画《长江》面世,整整十年,真是“十年磨一剑”啊。赵晓瑜不急不躁,算得上是词坛耐得住寂寞的业余词人了。
       
  赵晓瑜的另一部大型组歌《西域的诱惑》(共12章),与《长江》的创作历程相似,是他在新疆军区文工团工作8年之后,又在离开新疆多年之后,是当新疆的高山大漠风土人情伴随岁月与生活久久沉淀之后,又一部在他心灵酝酿成熟的作品。而且,《西域的诱惑》创作同样长达10年,差不多是和《长江》同时并进的。这样算来,他就是十年磨二剑了。2007年,这一部组歌发表在《词刊》第10期。
       
  现在,赵晓瑜将自己的第一本歌词集题名为《岁月留痕》,真实而意味深长。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岁月的馈赠。岁月——即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可是我们往往在不经意中遗失了时间宝贵的馈赠,忽视了岁月和生活的礼物。岁月留痕,即是人生留痕,生活留痕,情怀留痕。能够在匆匆岁月中“留痕”的人,是有心的人,是勤奋的人,也是幸运的人。
       
  歌词以抒情见长。感情之于歌词,如同血液之于生命。缺乏感情的歌词就像春天柳树上断裂而干枯的柳枝,或像初秋时节还没有成熟就掉在地上,快要被风吹干的皱皱巴巴的青苹果。寡情之词乃至无情之词,读起来实在味同嚼蜡。
       
  赵晓瑜的歌词感情真诚而丰盈。他以多情的目光注视山川大地,一草一木,注视从身边流逝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感情浓郁是他作品的特色。即使长江三峡万丈悬崖峭壁上过往的生命,他也以充沛的感情写得令人感动:“望不断巴人的魂,解不开千古迷津,断不了尘世情缘,舍不下故土的人。躺在青天怀中,耳边空谷来风,日看江河奔腾,夜揽涛声入梦。遥望大江东去,回首大江源头,生不能到永久,死也要长相守。”这是交响诗画中的《悬棺》。凡乘船穿过长江三峡的人们,无不抬头仰望它们并陷入神秘的遐想和困惑之中。千百年来,以长江为依托的诗文无计其数,被文人墨客反复咏叹的,多是衢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美、神女峰的传说以及白帝城等人文景观,以万丈悬崖峭壁上的悬棺为题作词,笔者是第一次看到。尤其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作者赋予“悬棺”以充满感情的生命描绘,表现巴蜀先民对长江的依恋和作者对生命的礼赞,感人至深。
       
  在《西域的诱惑》中,情景交融、意象瑰丽的篇章佳句不胜枚举。我喜欢《飞天》:
       

       
  默默的与你相逢,
       
  走不出你的身影,
       
  如飘逸的云彩,
       
  带我走进天堂的梦境。
       
  抹不去你的笑容,
       
  飞翔在你的天空,
       
  如风中的舞蹈,
       
  让我走进生命的梦境。
       
  在岁月之上,
       
  在心灵之上,
       
  我相信,在千言万语沉寂之后,
       
  我相信,美——是无声的永恒。
       

       
  感情的倾注和理智的思索附着于妙曼的飞天,营造出隽永空灵之美。疏朗错落的句式,鲜明回环的节奏,无疑给音乐的翅膀留下飞翔的空间,即使仅仅是朗读,也不乏歌唱的旋律美感。
       
  让我觉得有趣的是,虽然赵晓瑜的歌词弥漫着文人的典雅精致的情调,但是摆弄起民歌风情民俗味道的歌词,他
       也地道得像个市井民俗方面的专家。他的另一部大型全景式歌舞《巴渝情缘》中的文字工夫,叫人对他的“多样性”有了新的认识。《抬滑竿》、《麻、辣、烫》、《月下打望》,看看题目就知道它们的味道了。其中有一首《喊江》这样写道:“男人是一条船哟,女人是一根绳哟,男人在江上瓢哟,女人在坡上望哟,瓢哟,望哟,望哟,瓢哟,男人是女人的魂哟,女人是男人的梦哟……”
       
  赵晓瑜的另外一些抒情短章,都和他的家园之恋,乡土情怀,生活哲学与审美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春风夏雨,秋水冬雪,晨曦晚霞,灯光花影,也会唤起他思绪的波动和温馨的神往。他不是为了写歌词而写。少年时专业练体操,青年时专业跳舞蹈,中年时专业在商界,他说自己写歌词是业余的,对别人称自己词作家还不习惯。但他却是用专业的执著认真在从事业余的创作。也许,他的歌词是他心灵和感情的舞蹈,是热爱生活的天性的歌唱,是源于内心深处的欲罢不能的诉求。他赞美“一颗心依然清纯”的《月牙泉》,他感叹人生“从青丝变成白发,走过一生才懂得珍惜”《昨天的故事》……
       
  昨天的故事留下珍贵的印记,明天的故事在未来的人生路上。
       
  翻阅赵晓瑜的“岁月留痕”,虽然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但是“绿了芭蕉,红了樱桃”,也十分可喜可贺!愿这位业余词作家在今后长长的岁月里,留下更多更美的人生之歌。
       

       
  松湖之声
       
  ——松山湖原创歌曲创作大赛征歌启事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东莞市建立地级市20周年。开发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团区是东莞在新世纪推进产业升级的战略举措,松山湖是东莞的科技中心,自然环境优美,科技共山水一色,具有音乐创作的丰富素材。为此,松山湖管委会与中国唱片广州公司联合主办“松湖之声——松山湖原创歌曲创作大赛”,以“松湖之声”向东莞改革开放30周年、东莞市建立地级市20周年献礼。
       
  本次大赛的宗旨用歌声来扬起科技新城的风帆,让世界在美妙的旋律中走进松山湖。现将本次大赛作品征集事项公告如下:
       

       
  一、参赛条件
       
  凡音乐爱好者均可参赛,籍贯、性别、年龄、职业不限;可以单独个人参赛、亦可组队团体参赛。
       

       
  二、参赛时间
       
  2008年3月15日至2008年8月15日
       

       
  三、参赛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主题是“松湖之声”,内容是展示松山湖的生态与科技,反映松山湖优美的生态、如画的景观、进取的人文、创新的科技、独特的建筑、内心的情怀等均可;
       
  2、参赛作品以通俗、流行、民族风格为主,体裁、形式不限,歌词立意高尚,结构精炼,易于传唱,喜闻乐见,曲谱旋律富有时代感均可;
       
  3、参赛作品必须是完整的词曲作品,单独提供词作或曲谱的作品不列入评选;
       
  4、歌曲一律采用简谱记谱法,用A4纸打印或工整抄写,每位参赛者限参赛作品3首,另附页分别注明作者真实姓名(作品署名可使用笔名或艺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并附作者个人创作简历。为方便作品评审,欢迎附寄录音小样带(磁带、CD、MD均可);
       
  5、应征作品一律不予退稿,请自留底稿;入选作品版权、使用权归大赛主办方所有;
       
  6、投稿方式:参赛作品用邮寄、E—mail或直接交送的方式进行投稿。在信封背面或电子邮件主题栏内须注明“松湖之声——松山湖原创歌曲创作大赛”字样;
       
  邮寄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管委会宣传科
       
  联系电话:0769—22891177 联系人:胡志鹏
       
  电子邮箱:xchk@ssl.gov.cn 邮 编:523808
       
  7、作品评选
       
  大赛由中国唱片广州公司组织国内、省内著名音乐人、乐评人、词曲作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作品进行初评和终评。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20000元,颁发奖杯、证书;
       
  二等奖2名,奖金10000元,颁发奖杯、证书;
       
  三等奖4名,奖金5000元,颁发奖杯、证书;
       
  优秀奖6名,奖金1∞O元,颁发证书;
       

       
  五、其它
       
  1、大赛评选结果通过有关媒体向社会公布。
       
  2、获奖作品结集出版,由中国唱片广州公司编录制作CD专辑,向国内外公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