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多好的群众”素质差?
作者:刘洪波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4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多好的群众啊”,这是很著名的感叹。这样的感叹,感叹着些什么呢?
       一个企业破产了,大家都下了岗,但是“大多数职工非常通情达理,许多一辈子为工厂作奉献的老职工尽管生活困难,却从不给工厂添乱,都是自谋生路”,领导非常赞赏地说,“多好的群众啊”。
       洪水来了,一些地方要泄洪受淹,一家损失至少上万元,但是“为了更多的人生命财产安全,要在这里行洪,俺没说的”,农民噙着眼泪说,受了损失却“无一例外地支持上级决策”,大家交相噙着泪地感叹:“多好的群众啊!”
       一个干部被派到乡下,那里生活很苦,为了给干部刚生产的妻子补充营养,群众在山上守了一昼夜,逮着一只野兔,给干部家送上。干部多年后回想起来,还是很动感情地说,“多好的群众”,他们自己挨饿受苦,心中想着的,首先是干部。“多好的群众”,大多类此。冤死不告状的,有病干重活的,无偿却奉献的,遇暴不反抗的,等等,都在“多好的群众”之列。
       然而,“多好的群众”,又总是“素质差”的。与“多好的群众”之感叹差不多同样著名的一乍说法,就是“群众素质差”。“群众素质差”有何为证呢?例子大多了,文明生活方面的,有随地吐痰,说话带粗口,上街光膀子,走路不看红绿灯等等;政治法律素质方面的,有“不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不学习法律条文和政策,随便受人欺负;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方面的,有病了不上医院,采取“小病挨,大病死”的办法,种田不科学等等;经济素质方面的,有不敢闯市场、只会摆地摊等等。还可以举出很多个方面,总起来看是各方面素质都差得很。
       但实话讲,正是“各方面素质差得很”,他们才配去当“多好的群众”。以为评价“群众素质差”,就一定是要其素质高起来,恐怕是有些天真的。某些方面的素质是要高起来的,例如光膀子不得上街之类的素质要高起来,否则怕人说“怎么就管着这么些低档次的群众啊”,管群众的人也显得不高贵是吧。但有很多素质就不一定要高起来了。“多好的群众”,素质是不能不差的。这样既可以使事情办不好有永远的顶缸预备队,又可以使“什么都和群众商量,就什么事也干不成”的座右铭显得很是真理。
       一个“群众”(这话很别扭,按说群众至少要是二群,但现在也可以说一个了,因为群众用来指称一种个人身份),素质如果真的高起来了,又怎样呢?别的不说,至少是当“多好的群众”就会大大降低了机会。“高素质”预示着“不好管”,那真是再麻烦不过的事情。
       这事情,我有一个例证可以提供。最新一期的《南风窗》杂志主题是“和谐新乡村”,其中有一个部分调查了湖南衡阳县一些乡镇上农民的维权行动。一些农民对“只有收钱时才意识到他们存在”的基层政府进行了抵制,他们自己推举农民代表,从事上访活动、宣传农村政策、阻止非法收费、要求退还不当收费款。这不能不说是“素质提高”的表现,但基层的干部则认为这些人是刁民,“别有用心”、“专门和上级作对”,甚至“有政治野心”。素质高起来了,就只能让人感叹“多么难缠的群众”了。
       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可以归一个总:素质差的群众,正适合让人感叹“多好”。对驱使起来很方便的人感叹“多好”,我相信那是很由衷的。虽然叹完了“多好”,又来骂一句“素质差”,看起来不太地道,但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却说的完全是事实。“素质差”可以成就“多好”,“多好”需要“素质差”,这是一种现实的“群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