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资讯]刊中刊(书友会会刊)
作者:佚名

《中外书摘》 2009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视角
       传上海第三大书店龙强书城关门
       11月24日,有网友称,上海龙强书城(营业面积近7000平方米)已停业,门口贴出了“内部盘点、停止营业”的告示。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书店只是暂时停业盘点。
       《明朝那些事儿6》网络独家销售引批发商不满
       《明朝那些事儿6》从11月7日开始在当当网预售,16日起正式销售,独家销售周期长达一个月。因为拿不到货,部分批发商已经决定联合抵制此书出版方中国海关出版社的所有图书。
       信贷危机已经波及英国书业
       英国《卫报》10月8日发表文章称,信贷危机已经波及图书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消费者对定价较高的图书会更加抵触,比如精装本图书和诸如定价60英镑的艺术图书之类的“奢侈”出版物。
       时代华纳旗下出版公司裁员250人
       时代华纳11月19日证实,该公司旗下的出版公司Time Inc.计划裁员250人,据称这只是时代华纳裁员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大百科全书》遭遇仿冒
       正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全体员工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即将出版全力以赴之际,11月12日《人民日报》第6版关于《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汕头大学出版社)的1/4版广告,让该社的同志愤怒不已。为此,该社有关负责人呼吁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知名品牌《中国大百科全书》陷入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
       热读
       德国总理选定《石榴树上结樱桃》
       10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送给中国总理温家宝的礼物是李洱《石榴树上结樱桃》的德文版。
       北京商务将推汉译名著丛书新版本
       商务印书馆将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套珍藏本。这套凝聚几代学人与出版家心血的西学译介工程自1982年第一辑印行,已出版10辑,近400种。
       人物
       作家年收入揭晓
       11月下旬,万榕出版公司公开了旗下作家的年收入:2008年饶雪漫800万元、郭妮500万元、石康300万元。
       朱德庸千万元卖掉近百部作品
       11月,台湾朱德庸将包括《绝对小孩》等在内的近百部新旧漫画作品未来三年的整体策划、出版、经营权利签约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签约总金额达1000多万元人民币。
       《尤利西斯》中文首译者金堤去世
       《尤利西斯》中文首译者金堤11月7日在美国去世。《尤利西斯》于1922年在巴黎首次出版,金堤于1993年底在台湾九歌出版社出版了《尤利西斯》(上卷)。1994年4月,萧乾夫妇合作完成的《尤利西斯》(上卷)由泽林出版社出版。
       官司
       台湾博客来网络书店泄资料被判赔偿
       台湾博客来网络书店将477位注册成功的会员个人资料外流到其他人的电子邮件信箱中,其中17名受害者认为隐私被曝光要求赔偿,台北地方法院11月19日判决博客来应赔偿他们2400元到11900元(新台币)不等金额。
       双月畅销榜单
       
       我的个人阅读史
       我读《基督山伯爵》
       我之所以挑选这本书。是因为无论在我个人的阅读史中,还是在和我同时代人的阅读史中,这本书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最早听说这本书,还是生活在同一条弄堂里的高中生告诉我的。他说你喜欢读书。一定要找到《基督山恩仇记》读一读。这是一本很好看的长篇小说,有四大本,还是解放前的版本,解放以后没再印过。我也只看过第一册,二、三、四册都没有借到。我问他,能再借到第一本吗?他说,借不到了,他的同学以马上要考大学为名,不再借给他了。
       从那以后,《基督山恩仇记》就记在我的心里。只要到旧书店,或是去图书馆。我都会打听这本书。但是,旧书店里没这本书卖;而图书馆呢,有的回答我没有这本书,有的干脆告诉我,图书馆里有这套书,不过只有一套,不出借,连借出来在阅览室读也不允许。
       后来,记得是1965年的秋冬之交,我在福州路一家旧书店门口,看到一张大红纸上,用毛笔写着:本店拒收下列封、资、修书籍。
       红纸上列出的第一本书是《红与黑》,拒收理由写明为“色情”,第二本书就是《基督山恩仇记》,拒收理由写得也很简单,四个字:宣扬复仇。
       我心想,以后再找这本书,就更难了。
       不过我的担心实在是多余的。仅仅过了两年,在“文化大革命”的1967年夏天,我借到了《基督山恩仇记》,果然是四大本,对方是隔壁弄堂的一个大学生,他借给我一周时间,并要求我换借给他看四本世界名著,我记得太清楚了,我是用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巴尔扎克的《贝姨》、菲尔丁和泰戈尔的各一本书,才换借来《基督山恩仇记》的。那一周,我捧着这本书,读完了这个以“三恩、三仇”为主线的故事。读完之后,我扪心自问:一点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复仇的愿望。
       “文革”结束了,大量的文学名著重印上市,《基督山恩仇记》改名为《基督山伯爵》重新印刷出版,社会需求太强烈了,书店里根本买不到。出版社供应给“基本作者”每人一套,那时我的书已经出版,也算“基本作者”,购买了一套。又读了一遍。
       再后来,《基督山伯爵》的电影引进了,电视剧也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写这本书的大仲马灵柩也被选进了流芳百世的先贤祠。每有一次这样的新闻,这本书就会热卖一次。看来,时间和历史都证明了,这是一本好书。(叶辛)
       诸神的使者泰戈尔
       1975年,“文革”的急风暴雨缓和了些。人们的胆子又大了一点。有一天,我骑着破单车经过我家附近的华山西路,在照相馆门口遇到一个鬼鬼祟祟的男子,他手里拿着两本小书,吞吞吐吐地表示要卖。我要书来看,他递给我还捏着另一半,担心我不买书,却要告发。那时候,告发、告密、出卖非常普遍。什么事情都可以告密,例如你为什么最近几天总是在窗子前张望,就有人去密告。我说,先看看嘛,我又不认识你!这个理由使他放了心,才放开手。因为多年禁书,我已经练就了一目十行的本事,任它什么文字我瞟一眼就知道了。
       那时读书是地下活动,朋友秘密借一本禁书给你,禁书是什么?就是《红楼梦》、《复活》、《浮士德》、《志摩的诗》……我kao!里面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外面却包着写上《物理》两字的牛皮纸书壳。你得在两三天内秘密读完,赶紧还给他。我有过五天读完四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纪录,还包括摘录格言一本及吃饭睡觉上班。
       我飞快翻看,绿色封面,是一个叫泰戈尔的人写的《飞鸟集》,我不知道谁是泰戈尔。书页里面已经画了许多红杠,立即读了一段,“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
       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星。”读得我热血沸腾!在当时那样的汉语环境中,读到这样的诗句真是令人热血沸腾,黄金在纸上舞蹈!以如闻天籁之类来形容太软弱了。附近的汉语是什么,一张批判我父亲的大字报,“揪出国民党特务某某某”。我父亲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的时候,组织过一个文学社团:骆驼社。那就是特务。定价1角5分的书,他要卖三元人民币,翻了20倍!而我一月的工资才15元,我买下了平生第一本最贵的书。我将书揣到怀里骑上单车就跑,怕被人抓起来,那书上全是反动言论!自己看完,立即给朋友秘密传阅,大家都喜欢得要命,就决定复印,买蜡纸、刻蜡板、用老式的油墨滚筒油印机,秘密印了十二本。
       我相当幸运,当我21岁的时候,泰戈尔来了,他是最适合这个年纪阅读的诗人。他充满神性地歌颂了自然,万物有灵,那正是云南高原给我的心灵经验。云南是一片原始淳朴的土地,各民族的部落中住着众神,河流高山森林百兽都是神的化身,就是“文革”时代高音喇叭的喧嚣也不能将它们驱除,它们已经来到我年轻的心中,直到我读到泰戈尔的诗,它们才在我的心灵中出场显身。泰戈尔是诸神的使者。(于坚)
       读来读往
       任溶溶 上海
       来信收到,书目也看了。《鲁迅全集》、《论修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人生道路上的确起了重大作用,但那是在抗战时期。解放后读了又读的书是《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大家都这样读的,不光我如此。
       编辑:编辑近日给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前辈写了封信,希望披露些个人阅读经历,以上是任老的回复。
       吴康铭 北京
       从2004年起订阅贵刊,每年必订,主要是因为贵刊有独特的文化视野。每次拿到贵刊时,总是先睹为快,然后再细读,最后还要选得佳篇给三五好友传阅,这是我们这群读书人的人生一乐。
       编辑:谢谢吴康铭读者。往后,还请告诉我们,你眼中的佳篇是哪些,再给编辑一些鼓励。
       肖燕 湖北荆门
       订《中外书摘》已一年,当时从邮发目录中选中这本杂志,觉得它一定像一位博学之士,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快乐与享受。果然没有失望!在越来越浮躁的现代生活中,《中外书摘》博古通今,天南海北,幽默风趣,也不乏沉着冷静,让我沉下心来阅读与回味。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订了2009年全年。
       编辑:如何使更多的读者毫不犹豫地订刊?10月,听到上海老年大学学员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中外书摘》页页都有美文”,不知百家讲坛如何,但我们会一直以此为目标。
       姚垂云 湖北恩施
       我是贵刊老读者,订阅贵刊已长达十余年,我由衷地感受到阅读贵刊确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人物”、“纪实”、“往事”等栏目,几乎是篇篇细读品味。对我而言,阅读已经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编辑:阅读已是姚垂云读者人生的一项内容,其实也是本刊书友会众多会员的人生选择。
       余励奋 上海
       2008年12期上,仔细拜读了《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经历:一代人命运的大转折》一文,文章把这场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述得非常到位深刻,是这些年来剖析上山下乡运动及知青经历文章的较为深刻的一篇。我作为当年奔赴东北边陲的知青,是这场运动的亲历者,这篇文章帮助我们这一代人回忆过去、反思种种噩梦,祈祷伟大中华繁荣昌盛!
       编辑:余励奋读者的因文而思,实在是编辑的一种补剂。
       编书摘,就是要在茫茫书海中找出估计会有看点的书,从书中发现可以浓缩的几页,再行加工、比对和校勘,希望刊出的每一篇书摘都是有读者看得下去的,如果有余励奋读者这样还能产生反思的,那就是书摘的高境界。
       交流
       望春之际,继续着本刊的编辑工作。
       本刊自此开始从月刊改为半月刊。每月1日出版的刊物为“经典版”,每月16日出版的刊物为“新睿版”,经典版系在往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为中老年读者提供阅读享受的内容;新睿版则是为二十岁左右新生代读者提供的一本新刊(邮发代号:4-829)。
       过去的一年,经过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和本社出版科、校对科、财务科等部门的支持,本刊在广告、印数、销售、利润及税金等财务指标上都出现了增量。
       同样,书友会会员在增加,摘录本刊文章的媒体也在增加,本刊推出的“书香回归”系列活动更是获得了各界的好评,建成了官方网站和博客。
       于是,感觉这一年没有虚度。
       今年,我们还将努力。延续“书香回归”系列活动,推出下半月新睿版,充实网站内容,筹建中外书摘研究会等等,期望更多的读者与我们一起发现有一种阅读是享受。
       照惯例,记录2008年第11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抗战后,蒋介石曾密令研制原子弹》、《悲情农民工》、《农业学大寨,给亿万农民指出一条道》等;被认为不喜欢的文章有:《贝聿铭破解中银大楼风水难题》、《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等;受读者喜欢的栏目依次为:人物、往事、知识、纪实、社会、品味、视点;被认为不喜欢的栏目则是:资讯、小说。(汪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