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网络搜索:不应成为亦正亦邪的游戏
作者:张 鸫 王 刚

《中外书摘》 2009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古时江湖悬赏,各路高手追拿逃犯,便把逃犯称作“人肉”。近年来,网络通缉令、网络悬赏令、网络追杀令等“人肉搜索”把暴力战火引向普通人,赏金猎人也成为一个新兴职业。在网上,没有人可以保守住秘密,当成千上万网民抓住某人不放时,他很快就会被“剥光”衣服,无所遁形,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老话构成挑战。一些人把群体暴力当作集体狂欢,而当事人却饱受精神伤害。如今,许多人都被无形的“人肉搜索”卷入其中,不论是“搜者”还是“被搜者”,从事着世界上“最强大最暴力”的事业,推动着世界上无比强大的搜索机器运转,它的触角越伸越长、无孔不入……让每个人都在想:下一个被“人肉”的会不会是自己?
       案例1:搜索“最美奥运志愿者”
       8月中旬,一位网友在知名论坛发了篇题为《我拍到最美的奥运志愿者美眉》的帖文,附带多张照片,讲述北京街头一老外中暑后被美女志愿者相救的事,围观的人群也加入了营救的行列。这篇帖子在网坛广泛传播,网友称这体现了人文奥运精神,令人对这些不辞辛劳的志愿者肃然起敬。帖子发出之后,很多网友都在积极地寻找线索,希望能够找到这个最美志愿者。随后,有其他志愿者提供了新的线索,“我们知道她曾经在中戏上学,名叫商忆沙,因为大家只是在一起工作,对搭档之前是做什么的并不太了解”。
       案例2:奥运冠军郭文珺寻父
       8月12日,《济南时报》联合新浪网、舜网等帮助北京奥运会女子气手枪比赛冠军郭文珺寻找失踪十年的父亲。网友随后在网上展开“人肉搜索”,希望帮助郭文珺找到父亲。截至13日19时,帖子点击量超过80万,回复跟帖千余条,万名同友参与搜索行动,部分线索开始浮出水面。在搜索发起的同时,不少网友跟帖表示,担心这种方式会侵犯郭文珺及其家人的隐私,“如果这样的话,就好心办错事了”。对此,发起搜索的网友“虫虫”解释说,更多是号召网友去寻找这位父亲,会尽量保护文珺及其家人隐私,减少网上公开发布个人隐私信息,转而选择相对私密的如邮箱、QQ群来进行交流。8月13日,在郭文珺亲属聚会时,其母亲和姑妈表示,希望该话题可以终止。因为误读不但使得郭文珺及其两方长辈和亲友陷入尴尬,也令家人的那份痛再次加剧,郭文珺的母亲和不少网友都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希望网友停止这种“人肉搜索”。
       案例3:寻找抗震救灾志愿者
       2008年5月20日,四川地震灾区理县。持续救人四天四夜,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抗震救灾医疗小分队抗生素药品全线告急。此时,两辆车驶进驻地,4各志愿者从车上下来,将20箱抗生素捐赠给医疗队。无论医护人员如何“套话”,志愿者始终不肯透露任何个人信息。随后,新华社发出消息寻找志愿者,众多网友通过新桥医院副院长孙汉军与4名志愿者的五寸合影照片,进行“人肉搜索”,最终从茫茫人海中找到了4名志愿者。
       案例4:辽宁女辱骂事件
       2008年5月19至21日,是全国默哀日,各游戏网站、各网站游戏频道关闭。5月20日,一辽宁女孩因不能玩网络游戏,在视频中辱骂四川受灾群众达4分40秒,引发众多网友震怒,不到1个小时,视频就被链接到天涯、猫扑等论坛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一个“号召13亿人一起动手把她找出来”的搜索令发出,“辽宁女”成为该女孩的代号。21日13时,沈阳市公安局苏家屯区分局根据网上提供的信息,在一家网吧将其查获。从声讨到寻找再到警方根据网友线索将其扣押,仅用时不到半天,包括女孩本人及父母、亲友的详细身份资料、电话、地址等被曝光。铺天盖地的批评、无穷无尽的网络“追杀”几乎将这个女孩逼到崩溃。
       案例5:“Die豹”坦言事件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重庆某学院大三学生“Die豹”。因在网上发表“第一次在重庆本地感受到地震,很舒坦,我还在想为什么不来得更猛烈一点,死的人不够多”等言论,被网民指责“没人性”。不久,她的真实姓名、生日、身高、血型、星座、宗教信仰、通讯地址、邮箱、电话、QQ、MSN、中学和大学就读学校及入学时间等真实资料,全部被公布了出来。“Die豹”家里经常被电话骚扰、恐吓。5月19日,“Die豹”主动提出休学一年,“回避一下”。
       案例6:红衣清洁工MM事件
       2008年4月23日,北京国际车展红衣清洁工MM的帖子上网后,立即引发了网友极大关注,成了“劳动者是最美的”在网上的符号。但很快,关于这个女孩的一切资料被曝光:北京现代音乐学院学生,在电影中客串过角色,真实姓名、电子邮箱、读书院校、家庭状况、博客地址、生活照片纷纷被贴上网。
       案例7:红色通缉搜索支持“藏独”分子
       2008年4月7日,残疾运动员火炬手金晶被暴徒袭击后,网友“一个人的行走”发出《红色通缉令:全民通缉公然支持“藏独”的败类》,呼吁大家一起动手,把支持“藏独”者的丑恶嘴脸通过网络搜索揭露出来,同时也希望这些支持“藏独”的分子,认清事实,回到正义的人民队伍中来,不要再做危害国家的事情,这得到众多网友积极响应。由海内外中国留学生创办的中华学网也发布了全球“通缉令”,倡议全体海外学子全球“通缉”破坏奥运圣火传递的败类,把他们的图像公之于世。此帖得到网友支持和转发,纷纷提供线索。网友很快就查出抢金晶火炬的人叫Lobsang Gandan,住在盐湖城,他曾在伦敦因为袭击火炬手被逮捕,后又跑到巴黎闹事。
       案例8:“流氓外教”事件
       2007年8月,一篇《网络追逐流氓老外大行动》的帖子在国内各大知名论坛流传。事情起因于一名上海外教在博客里“用极其淫秽、肮脏的语言记录了他在上海玩弄中国女人的过程,而这些中国女人大部分竟然是他的学生;极尽所能侮辱、诋毁、歪曲中国男性”,行动得到积极响应,不少网友进行反击。不久,网友“david”公布了外教的E-mail,称其在上海交大、复旦教过书。
       案例9:郑州“天价头”事件
       2008年3月29日,媒体报道两名14岁女生在郑州“保罗国际”剪发后,被要价1.2万元。4月1日,各大媒体跟进报道。网友启动“人肉搜索”,公布“保罗国际”注册信息、固定电话、手机号码及汽车牌照等。4月2日,郑州市地税局稽查局执法人员依法暂扣“保罗国际”经营账目。4月3日,“保罗国际”被责令停业整顿。
       案例10:“糖果儿”事件
       一对夫妻携手打拼事业和生活,后来两人协议分手,房子归女方,车子、存款归男方。男方后来结婚,现任妻子z(网名“糖果儿”)因不满财产分割,短信骚扰其前妻,并在博客上用不堪的言语辱骂其前妻。一桩普通离婚案激起网友公愤,讨伐声一片。2007年11月10日,网友按照“糖果儿”在网上透露的个人信息,搜索她的真实资料,进行炮轰。网友还建立了QQ群,对“糖果儿”进行声讨。
       案例11:“铜须门”事件
       2006年4月,网友“锋刃透骨寒”发帖,他以悲情丈夫的身份爆料,结婚六年的妻子(网名“幽月儿”),由于沉迷网络游戏,一次网友聚会后与网名为“铜须”的男子发生了一夜情。帖子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道德谴责成为主流。网友很快查出“铜须”的身份,将其简历、家庭电话、手机号、学校电话及他和“幽月儿”的照片都公布在网上。还有网友发布“江湖追杀令”,呼吁社会封杀“铜须”,一场网络事件演变成大规模社会讨伐。
       案例12:虐猫事件
       2006年2月28日,网友“碎玻璃渣子”公布几张残忍虐猫的照片,一名时髦女子用漂亮高跟鞋踩踏一只小猫,直至将其脑袋踩爆,顿时引发网民愤怒,“人肉搜索”随之启动,发现虐猫拍摄地点是黑龙江省萝北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虐猫女子是该县人民医院护士王某。王某最终被医院解职。
       有专家指出,“人肉搜索”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对“人肉搜索”最有效的遏制方式就是依法管理。我国宪法第38条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里的“任何方法”,也应包括“人肉搜索”。人们在网上的权利也应该是有边界的,由于网络的传播面广大,通过网络的诽谤造谣,往往比现实中的诽谤给受害人造成的伤害更大,因此,“人肉搜索”更应通过法律予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