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意境
作者:庄捃华

《词刊》 2007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歌词是抒情的艺术,然而,感情是内在的、不具形的,如何才能传达给他人,并引起共鸣呢?感情是内在的,但它是由客观现实生活所孕育和激发的。所以,如果能把感情之产生的环境准确地再现出来,感情也就包含在其中了。如果这环境、这感情具有典型意义,那么,读者、听众便可在这环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驰骋想象,萌生出与作者相同或相似的感情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乔羽通过再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真实场面,抒发了1976年1月那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感情。听众未必都参与了送灵车,甚至根本没有到过北京。但是,“四人帮”疯狂迫害总理,人民则以用生命保卫总理的斗争,席卷了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所以,一听这首歌,人们便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产生许多许多的联想。不过,现实生活中如此典型的环境是不多的,经常需要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典型的艺术境界来。这艺术的境界不仅可以是现实环境的概括、创造,如《飞花歌》、《黄河颂》、《延安颂》、《我们在太行山上》……而且可以是超现实的,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如此。前面我们分析过,这境界有充分的生活依据,典型,饱含着对总理深深的爱。所以,尽管超现实,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不但可以感受到,而且是觉得非此境界不足以表达人民对周总理刻骨铭心的怀念。正是这样,作者在一定感情支配下熔铸境界、描绘图景,境界和图景便浸透了作者的特定感情,这种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意与境的浑然一致,便构成了一个富有感染力和启示力的饶有韵味的艺术世界——意境。意境乃是歌词(以及整个诗歌)形象的主要形式。情孕境、境抒情就是歌词形象化的主要手法。
       
  意境是“意”和“境”的辩证统一,“意”是思想内容,“境”是表达“意”的形象。
       
  “意”又包括“理”和“情”两个方面,“理”就是主题思想,“情”是蕴含着这种“理”的感情。没有“理”,“情”是无归宿的情,泛滥的“情”;没有“情”,“理”就是抽象枯燥的赤裸裸的教条。《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主题思想是: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这思想是通过人民对总理无法排遣的思念,难以克制的寻找来表达的。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情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无比丰富的:缅怀他的业绩,崇仰他的品格,感激他的关怀,追忆他的教诲,因中华民族有了他而骄傲,因“四人帮”疯狂迫害他而悲愤,决心学习他的精神,立誓继承他的遗志……而柯岩这首词却只写了思念,无尽的思念,因为其他与主题无关。可见,不仅“理”要通过“情”来表现,“情”也必须受“理”的制约,这就是“理”寓“情”中,“情”为“理”约的道理。
       
  “境”亦可分为“形”和“神”两个方面。“形”指的是景物的外状,自然形态;“神”指的是形象的神致、气质、韵味。然而,景色怎会有神致、韵味呢?我们不妨把描写草原风光的两首民歌做一比较。南北朝民歌《敕勒川》: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今天的内蒙民歌《牧歌》: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
       
  白云的下面盖着雪白的羊群;
       
  羊群好像是斑斑的白银,
       
  撒在草原上多么爱煞人。
       
  两首歌都着眼于草原特殊的风光——天地相接的辽阔之感和无数的牛羊。但是,前者苍劲、严峻,豪迈中包含着几分悲凉和艰辛。后者却悠扬、明朗、柔婉、流畅,充满了幸福甜蜜的感觉。原因很清楚,在于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感受不同。可见,所谓“神”,乃是作者感情的寄托,个性的流露。在塑造意境时,如果只是一味描摹客观物象,至多达到“形似”。只有把感情熔铸进去,才能使一草一木皆栩栩如生,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神”把“情”和“景”、“意”和“境”交融结合了起来,“神似”才是意境的完成形式。
       
  前人用“形”、“神”、“形似”和“神似”这些概念来说明歌与诗形象化过程中“情”与“景”、“意”与“境”的关系,是十分生动、贴切而又深刻的。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依存的,歌词创作中作者的感情和所描绘的景物也一样。你看上面两首民歌,没有一个字诉说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以及作者的个性却明确地体现在整个画面的构思中,体现在每一个语词的运用中,体现在各自的节奏中。让主观感情渗透到所描绘形象的每一个细胞里,再通过艺术形象自然流露出来,这就是意境塑造的根本的原则。
       
  意境塑造既然是为抒情服务的,要构思形象、选取素材的时候就必须以感情的表达为标准决定取舍。当然,取舍要以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思索为基础,否则既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很难恰当地舍去。面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更难的是舍,什么都想写进去,结果是琳琅满目眼花缭乱,读者、听众像进了杂货铺,全然得不到美的欣赏,理不出感情的头绪,更谈不到共鸣陶冶。所以,前人告诫我们“为义之道在于割爱”,这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有时一首诗中出现几组意境,这是允许的。然而,前后必须贯串、统一,高潮只能出现一次。《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大地、高山、森林、海洋,每组意境的画面、结构、节奏都是对称统一的。各自揭示一侧面,所以又不重复;紧接一笔荡开,走向全球,又突然收住,回到天安门,逼向感情的高潮——“就在这里”、“和我们在一起”。就是说如果塑造几组意境,那么各组之间形式应当力求统一,感情应该有所侧重,共同构成一个艺术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