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新作点评:心静思远,志在千里
作者:梁 柱

《词刊》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里,经济大潮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人不免产生心浮气躁的情绪。怎样用平和的心态去处理各种各样的事、看待形形色色的人,可谓尤其需要、重要、必要。心境的和谐既是一种心灵美,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和个体支点。发表在《词刊》2007年第6期的《心静如水》,正是反映了这个新的理念,值得评赏、回味。
       
  高度概括的文学性。歌词开头开门见山,“心静如水,似荷塘月色一样美”,这“水”是静态的,水平如镜、晶莹光亮。而不是奔涌的浪涛、挥洒的瀑布。让读者不由自主的想象到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如此幽静、雅致、美不胜收。歌词借用作家朱自清的细腻而飘逸的文风,成为珍珠般精炼的语言。快哉。
       
  第三句“心静如水,似蓬莱云海一样美”,让读者联想的空间更加广阔,蓬莱仙境传说之八仙过海可谓流传久远,世人皆知。人人仙境,何尝不似神仙一样无忧无虑,何尝不似浮云一样一身轻松。连称:“心静如水,心静如云”。美哉。
       
  精美优雅的音乐性。“心静如水,似二泉映月一样美”,让人耳畔不由回想起二胡演奏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生前在无锡惠山之泉演奏《二泉映月》,二泉池畔,古木参天,其“二泉亭”、“猗澜堂”、“景徽堂”都处在品泉赏月的极佳位置。二十四桥月夜:在驰名中外的扬州二十四桥上赏月更是别有意境。月明之夜驻足桥头,抬头望月,俯首看水,耳边响起唐代诗人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似乎传来那似有似无的玉人箫声。被誉为“天下第二泉”。听音乐感受优雅恬静的美景,乐哉。
       
  “心静如水,似春江花月一样美”,很容易又让人想起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乐曲分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歙乃归舟和尾声”九个部分,百听不厌,曾改编过许多民乐独奏,成为我国民族器乐曲的重点曲目。说到《春江花月夜》,肯定文学爱好者更会想到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赏读此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亦虚亦实。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o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该句涵盖了音乐性与文学性。可谓精哉。
       
  歌词的副歌部分用婉约的写法,如“只听见自己舒缓的心跳,如此清爽、不再疲惫,只看见自己坦然的表情,如此祥和、滋润心扉”,用词恰到好处、不卑不亢,虽然没有直接写“心静”,但“舒缓的心跳”、“坦然的表情”足以点题。“清爽、详和”两词写出了心灵的纯洁、宁静。
       
  歌词最后“只听见自己轻柔的呼吸,如此均匀、不再劳累,只看见自己舒心的微笑,如此谐和、令人沉醉”真乃佳句叠出。每天都有这样的表情的人,心理是不会烦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态。社会是一定和谐的。
       
  纵观全词,三处写到“月”,寄托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心如皎洁之月,宁静之月,爽朗之月,可见自然与人的心境融洽。“雨雪冰霜”“聚散离合”“是非恩怨”“荣辱沉浮”都“无所谓”,写出了超越现实社会的理想人生境界,一种良好的夙愿、一种温雅的风格、一种不凡的气度。
       
  心静思远。祝愿作者写出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心灵的优秀作品。
       
  附: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似荷塘月色一样美,
       
  雨雪冰霜,一切都变得无所谓,
       
  心静如水,似蓬莱云海一样美,
       
  聚散离合,一切都已经无所谓。
       
  只听见自己舒缓的心跳,
       
  如此清爽、不再疲惫,
       
  只看见自己坦然的表情。
       
  如此祥和、滋润心扉。
       

       
  心静如水,似二泉映月一样美,
       
  是非恩怨,一切都变得无所谓。
       
  心静如水,似春江花月一样美,
       
  荣辱沉浮,一切都已经无所谓。
       
  只听见自己轻柔的呼吸,
       
  如此均匀、不再劳累,
       
  只看见自己舒心的微笑,
       
  如此谐和、令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