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新作点评:袒露绚烂 迸发笑容
作者:刘钦明

《词刊》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城市,早年在人们心目中的概念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今非昔比,当代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概念,则是摩登大厦、豪华商场,霓虹闪烁、车水马龙。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在不断扩展、增多。据近日国际媒体报道,世界城市人口在2007年5月23日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贫困国家。日前,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共分六大类: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便利适宜)度、公共安全度。近读《词刊》2007年第4期上的《城市的早晨》,感到正是符合这些标准的宜居城市,值得赞颂。
       
  寓意丰美的意象。“诗贵意境,词重意象”。理论家许自强在《歌词创作美学》中谈到:意象这个概念在习惯上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意中之名胜”,它属于作者意识中的“象”;另一种为“寓意之象”,指诗歌中寄寓着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这首歌词,可以说既有“意中之名胜”,也有“寓意之象”。以每段第一句为例,“袒露出一派绚烂”,“交响出一片繁忙”,“蓬勃着匆匆步履”,其中“一派绚烂”、“一片繁忙”、“匆匆步履”,即为作者意识中所寄寓的景象,也是化抽象为具象,彰显出城市早晨的景观,人们从中可联想起所熟悉的或到过的城市:在朝霞的辉映下,那古都的殿宇宫阙、飞檐画栋,分外绚烂;在黎明的曙光中,那新城的建筑工地、车站码头,分外繁忙;在晨钟的节拍里,那上班的族群、上学的学子,分外匆促。词中其他词句所运用的意象,其寓意也相当丰美,如“唤醒长街的精彩,张开店铺的心房”,可以想象,繁华的长街上,开始了新的一天,各家店铺敞开胸怀笑迎顾客,那一排排橱窗里缤纷斑斓、琳琅满目的“名牌”、“珍品”,尽在“精彩”一词中。每逢节庆,满街红灯高挂,彩旗飞扬,自然更为“精彩”。
       
  鲜活出新的语言。歌词作为语言艺术,对语言的要求和运用,自有颇多讲究,其中包括:准确、精练、晓畅、形象、出新。随着时代的演进,新事物、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语言出新尤为重要。在这首词中,多处语法的运用和修辞的手段,看似有悖基本法则,如:“洒满晨风的脚步,汇集朝霞的行装。”其实,这是一种“超越逻辑事理”的“歌词语言变形现象”(魏德泮:《歌词例话》),把作者的审美感觉形象化了,令人耳目一新。“一日之计在于晨”,读过这几句,展现在眼前的颇似一幅城市“日出而作”图。那身着朝霞般绚丽“行装”的人们,迎着晨风上班、上工、上学……在大街小巷“奔流出一路欢畅”!这首词的最后两句,“进发鲜花的笑容,弥漫歌声的海洋。”描绘出另一幅城市早晨的景观图,大街沿线、街心花园,一派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的花瓣上,滚着晶莹的朝露,过往行人纷纷驻足观赏、留影,喜笑颜开。而公园中,文明小区的歌咏队在放声高唱;广场上、校园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城市是花的天地,歌的海洋。
       
  新世纪新阶段,把握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深入发展的新课题之一。就当前情况看,总体尚好,无论是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增加,都较突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所产生的问题,最严重的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近年来这方面的问题常在媒体曝光。最近所披露的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便令人深感不安。“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如今在无锡市民听来却另有一番滋味,变成“臭美”了。这场水危机,代价是惊人的,城市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药残留液使太湖变成巨大的“泔水桶”。类似的情况还有巢湖、滇池…·
       
  前面提到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制订,可见是有针对性的,也是具有导向性的。作为文艺作品包括歌词,也自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导向性。这首作品所赞颂的城市,当属达“标”,人们读后自会感同身受。诗圣杜甫如九泉有灵,也许要改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喜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苍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城市的早晨
       
  袒露出一派绚烂,喷射出一轮朝阳。哦,城市的早晨,洒满晨风的脚步,汇集朝霞的行装。
       
  交响出一片繁忙,交织出一腔热望。哦,城市的早晨,唤醒长街的精彩,张开店铺的心房。
       
  蓬勃着匆匆的步履,奔流出一路欢畅。哦,城市的早晨,迸发鲜花的笑容,弥漫歌声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