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重
作者:陈 辉 傅宗洪

《词刊》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时值今日,流行歌曲在大陆的传播与发展,已经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几十年。不可否认,随着“娱乐工业”的发展,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九十年代后期的流行歌曲具有了某种蒙昧主义倾向,即靠歌者的身体、服饰、造型等吸引观众的眼球。仅限于窥视欲层面的心理满足,较之以前的音乐作品逐渐失去了它应具有的“思想性”。但在音乐之河的大浪淘沙里,仍不乏“金子”的所在。在《词刊》2007年第一期,刊登了著名词作家林夕的一首歌词——《忘掉》,仔细品读之后,使我感触颇深,觉得似乎内心深处的某根心弦被撩动了,于是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根据歌词的描述,我把它想象成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失恋的青年坐在酒吧里喝酒,想借此忘掉过去那些缠绵的爱情往事。无奈那相爱时的一幕幕却涌上心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邂逅了本以为可以天长地久的人,于是一见倾心,迅速坠入爱河,原以为二人的结合会使生活变得更加的甜蜜,然而世事难料。感情的最终失败,使他(她)伤心欲绝、看破红尘。面对爱情的失败,想放手又不忍心,想挽留又终究未能抓住,因为事实已成定局;想忘又忘不掉,但不忘又不可能,因为现在独自一人的孤寂,往事只会让人更加的不堪回首。就在这辗转反侧、焦虑不安中煌煌度日……到最后已经忘了决心要忘记时,一切其实早在这期间淡却。该忘的早已被遗忘,但不该忘的也一道随风飘逝。正如歌词中写道的“到最后忘记呼吸忘记心跳忘了自己。”当所有的一切都已忘掉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呢?虚无。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无意义可言,“爱过谁的心又有什么关系。”看似无所谓,其实这背后隐藏的是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一种无奈、凄凉,一种自我抚慰,一种自我疗救。当爱已成往事,除了忘掉,还能有什么呢?
       
  这首歌词虽然讲述的是一个人一段感情的心路历程,但这其中交织的那种痛苦、无奈、彷徨、焦虑、踯躅,甚至人生的虚无感,是使每个人生活中的共同的情感经历。正如扈海鹂在《解读大众文化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一书中所言:“流行歌曲的歌词扮演的是‘一般化他者’的角色及人****受的示范。”在人的生命中承受了太多关于轻与重的问题。舍与得、去与留、伤心与开心、相逢与离别、开始与结束、忘却与回忆,这几组二元悖反地因素中,孰重孰轻,该如何拿捏,是这首歌词里所体现出的焦虑感,同时也道出了现代人共同的生命体验。
       
  接受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理论认为,某一类音乐作品在某一时代所能否产生大的共鸣和流行不能单纯的就作品而论作品,更值得考察的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大众共同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在歌词中是否予以了充分、细腻的表达。歌词的魅力就在于为表达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语言方式,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了人性。林夕的这首词正切中了大众人性中私向化的感情,把现代都市人性脆弱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为大众宣泄自己内心压抑的苦闷情绪提供了一种途径。这就是《忘掉》的魅力所在。
       

       
  忘 掉
       
  ——林夕
       

       
  有太多往事就别喝下太多酒精,太珍惜生命就别随便掏心,舍不得看破就别张开眼睛,想开心就要舍得伤心。
       
  想太多行李就别单独旅行,不能够离开就不要接近,舍不得结束就别开始一段感情,想忘记就要一切归零。
       
  不能够忘记爱情忘记伴侣忘了孤寂,也至少忘记当初为何在一起;到最后忘记眼神忘记脸庞忘记身体,怕只怕我们忘了决心忘记。
       
  就试着忘记什么叫做回忆。到最后忘记呼吸忘记心跳忘了自己,爱过谁的心又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