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空灵飘逸的浪漫情歌
作者:许自强

《词刊》 2007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当代,我国的爱情歌曲铺天盖地,但多过于写实。不论是《让我欢喜让我忧》,还是《寂寞让我如此美丽》等等,都是主人公真实心情的直白写照。其实爱情更需要含蓄和幻想,更需要浪漫激情,读读海涅的这首200年来唱遍全球的浪漫情歌,对我们大约会有很大启发。
       
  文艺作品就创作方法而言,主要可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主流。现实主义是按照客观现实的本来面目,人类生活的原生态,真实具体地反映现实、描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追求真实性、现实性乃至世俗性。我们今天歌坛上的绝大多数歌曲,不管何种题材,诸如孝敬父母、热爱祖国、歌唱幸福以及开头提到的男女恋歌,几乎都属于此类。浪漫主义则不然,它同现实主义正相反,主张从作者的主观心愿出发,去描述那些理想中的生活,所以他们常常描写那些莫须有的、空灵飘渺的境界,在表现形式上,喜欢采用极度的夸张,大胆的想象,离奇的情节,华美的语言等不寻常的手法。这类作品其实是主人公主观心灵的真实体现,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曲折反映。从审美价值而言,它更带有丰富的想象性和持久的生命力,更耐人寻味。像屈原的《天问》,李白的《问月》,李贺的《梦天》等,就是古典诗歌中浪漫佳作的典范。这类作品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更为盛行,伴随着当时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曾涌现出一大批浪漫主义的艺术家,如英国诗人拜伦、雪莱。法国作家雨果、乔治·桑,波兰钢琴家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等,我们要评析的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的词曲作者——德国诗人海涅和作曲家门德尔松正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中的佼佼者。
       
  《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情歌,它的题目就充满着幻想的浪漫气息。作者并没有如实的去描写爱情的经历或真实的忧喜感受,却从一开头,就乘着歌声的翅膀把人带到一个连作者自己都从来没有去过的遥远的东方——印度的恒河原野。自然,接下来描写恒河原野的迷人景色就完全是虚幻的想象,在那里人们仿佛可以看到紫罗兰、玫瑰的艳丽,闻到白莲花的芳香,听到恒河水清澈的波浪的喧腾……此外,在那月光下的花园里,还有碧绿的棕榈,善良的羚羊,闪烁的星星,以及心爱的姑娘,这一切都融入到梦幻般的歌声里,营造出一个美丽而恬静的世外桃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神秘的爱情世界。这首词回避了世俗老套的谈情说爱,却以一个富于神话和童话色彩的优美意境,渲染出爱情的纯净甜蜜和温馨浪漫,确实给人以轻松愉悦、无比新鲜的美感享受。
       
  《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题目还极富于艺术张办。对它可以作出多义解释,除了传情表爱外,其实还可以理解为对音乐审美功能的一种阐释,因为真正的管乐是无国界的,它可以不受时空和语言的局限,仿佛长着翅膀飞向世界的任何地方。故而,一首经典歌曲的能量是无与伦比的。
       
  需要说明的是,浪漫主义的想象,也需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海涅虽未亲身去过印度,但他在波恩大学时。曾听过德国梵语学家希普莱盖尔讲授关于印度的课程,以后在柏林时又在梵语专家波伯指导下研究过印度,所以对印度也比较熟悉向往,尤其是对印度的神奇风光充满憧憬之情。故而,他笔下神秘美丽的恒河风光并非毫无根据的荒诞虚无。
       

       
  乘着歌声的翅膀
       
  冯至译
       

       
  乘着歌声的翅膀,
       
  心爱的人。我带你飞翔,
       
  向着恒河的原野,
       
  那里有最美的地方。
       
  一座红花盛开的花园,
       
  笼罩着寂静的月光;
       
  莲花在那儿等待,
       
  它们亲密的姑娘。
       
  紫罗兰轻笑调情,
       
  抬头向星星仰望;
       
  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话,
       
  偷偷地在耳边谈讲。
       
  跳过来暗地里倾听。
       
  是善良聪颖的羚羊;
       
  在远的地方喧腾着,
       
  圣洁的河水的波浪。
       
  我们要在那里躺下,
       
  在那棕榈树的下边,
       
  吸引爱情和寂静,
       
  沉入幸福的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