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坛文丛]住在阳光里
作者:刘钦明
《词刊》 2007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新主题。建设和谐文化则是现阶段我国文艺工作者光荣的使命。鉴此,近年以来,文艺作品包括歌曲(词),反映和谐社会题材的屡见不鲜。我们所要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发表在《词刊》2007年第1期的《邻里春风》,正是反映了这一新主题,值得赞赏。
富有时代气息。“昔孟母,择邻处”(《三字经》)。为使孟子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盂母三迁”可谓用心良苦。看来邻里关系这一社会现象,自古有之。这首词所描写的“邻里”,系当代城镇的社区居民,所居住的多为一幢幢楼房,也多为个人购买的商_品房或经济适用房。一般来说,住户比较纷杂,各社会阶层的人都有,邻里可遇不可择。时代在前进,文明在提升,崭新的人际关系,充满着互敬互爱。“静悄悄的楼道”,吹拂着“和煦的春风”;“葱绿绿的园林”,滋润着“暖烘烘的人心”。词中每段开头的两句,既含有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也会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营造出了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远去了斗争的声浪,消融了矛盾的薄冰”,读过这两句,不由想起了那“远去了”的“阶级斗争”和“内部矛盾”的年代。凡亲历者,对那批斗的“声浪”,似乎犹闻在耳;对那恩怨的“薄冰”,仿佛犹寒在心。时过境迁,如今,我们已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社区的“邻里”,正共同沐浴着“和煦煦”、“暖烘烘”的春风。
洋溢人间真情。当今时代也有世俗功利的一面,人际关系冷漠,对“真情”这个词似有所陌生。其实生活中从未缺少真情,有道是“人间自有真情在”,这首词所反映的现实,便有一定的代表性,“门上有关切的猫眼,社区有不走的雷锋。”现在家居的大门,一般安有“猫眼”,这本来是用于防范、戒备的,此处冠以“关切”,便发生了变化,可理解为:关注整个楼道的情况,或准备迎候亲友的光临。雷锋精神有着永恒的魅力,无论走城市、乡村,到处都有雷锋的身影。据报载,北京西城区近日成立了志愿者协会,而这便是历年来所涌现的“活雷锋”的娘家。这些志愿者将服务的重点放在那些困难群众身上,特别是为空巢、高龄等特殊弱势群体奉献爱心。正如这词中所描述的——“婆婆佬佬啥都管,咸吃萝卜淡操心。空巢家庭不空挡,总有温馨送上门。”每逢节庆或邻里有婚嫁等喜事,更是同欢共庆,扭秧歌、打腰鼓、舞龙灯、举办歌咏比赛……好不热闹,真是“睦邻腰鼓咚咚响,男女老少唱真情”。
提炼生活语言。“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高尔基)。歌词便是以语言为基本表现手段的,可以说,歌词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一首词中有那么几句出彩的词句,整首作品都会因之增辉。当然,这样的佳句,并不是可信手拈来的,而要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提炼,还要有作者较高的艺术素养。前辈歌词大家塞克曾说(大意):我这辈子,就写了几句满意的词,如“种子下地会发芽,仇恨人心也生根”。这虽说是自谦,但要写出好词句确实不易。读过这首词,感到还真有几句写得不错,如“咸吃萝卜淡操心”,这本是一句俗话,并偏含贬义。然用在这里却彰显出“邻里”的火热心肠,啥事都为别人操心劳神,诚为可贵。还有“中国住在阳光里”,这一句颇出新,既是全词中的亮点,也揭示了作品的题旨。中国正呈现一派阳光灿烂、社会祥和的气象。
统观全词,如缜密推敲,从严要求,感到尚有个别处不太理想。第二段的第六句:“家家走进和平门”,其中“和平门”,多用做地名,用在此处显得牵强。若改为:“家家祥和福满门”,似要好一些。这正应了住在阳光里的当代中国老百姓,家家美满、祥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