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丹心如砥柱 歌起发雄风
作者:佚名

《词刊》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6年11月5日午后,天气反常,凛冽的西北风狂啸京城,寒气袭人。也许是天象预兆,晚6时16分,我们尊敬的老主编晓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辞世。噩耗传来,顿觉眼前一片昏黑,不胜悲凉!
       
  有些歌词作者特别是年轻作者,对晓星这个名字可能并不大熟悉。作为《词刊》的创办者和首任主编,自1987年因病辞职后,其名字便没有在《词刊》上出现过;这些年他尽管不断有佳作问世,也不愿在自家刊物上占版面。这样,不仅年轻作者不谙其名,就连一些中老年词家,也似淡忘了。不由令人怅然!
       
  如今这位词坛资深前辈驾鹤西行,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拟此小文,以表哀思。
       
  晓星同志的一生,经历坎坷,爱憎分明,为人正直,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并颇有传奇色彩。
       
  历经战火洗礼。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年18岁的他,经过地下党组织的介绍,投奔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在一次激烈的战役中身中4弹,流血不止,昏迷不醒。此战役结束后,部队召开追悼大会,把他当做死难烈士,写上了阵亡登记簿的名册,取出他战前留下的听课笔记和未发出的家信等手迹,作为烈士遗物在追悼会上陈列。三个月后,当他伤愈归队,战友们都非常惊讶,一个个上前和他紧紧拥抱,热泪盈眶,场面动人。1946年春季,四平保卫战开始,他被调至总政《自卫》报社当战地记者,经常只身单骑,往来于火线与二线之间,写出了大量战地通讯和反映战斗生活的新诗,对部队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抗美援朝初期,他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曾去朝鲜战场体验生活,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1965年夏,参加中国艺术家代表团赴越南战场体验生活,创作了“组诗”和较多的歌曲(词)作品,受到好评。
       
  开垦歌词园地。1979年秋,调至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筹备和创办我国第一个歌词创作与理论研究的综合性刊物——《词刊》,并担任主编。这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揭开他个人艺术事业上新的篇章。歌词是歌曲创作的基础,要繁荣歌曲创作必先繁荣歌词创作。然而,歌词创作问题较多,质量普遍不高,令人担忧。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发表作品园地的缺失,不无关系。可在当时的条件下,开垦一方歌词园地,谈何容易!晓星同志临“危”受命,经他苦心策划,并邀请洪源、王健等著名词家具体操办,《词刊》终于在1980年1月问世了!对此,歌词界乃至整个音乐界反响热烈,广大专业、业余作者和歌词爱好者无不欢欣鼓舞。“我们终于有了园地,终于有了自己的园地!”原《词刊》副主编洪源在《我们有了园地》一文中的这句话,集中反映了人们的心声。
       
  艺术成就斐然。晓星同志信念坚定,对党一片赤胆忠心,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表现在音乐文学艺术尤为突出。从1946年开始写作生涯以来,在歌词创作方面,主要的并在当时广为流传的作品有:《我们是人民子弟兵》(瞿维曲)、《翻身秧歌》(寄明曲)、《钢铁部队进行曲》(刘炽曲)、《攻大城》(吕骥曲)、《解放全中国》(劫夫曲)、《火车头》(马可曲)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也创作了较多高水平的歌词作品,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比如《打击侵略者》、《油田颂》、《林业工人之歌》、《众家姐妹采棉来》、《大路通向世界》、《歌唱科学的春天》等等。在理论著作方面,主要论文有:《中国歌诗发展纪略》、《略论歌词创作问题》、《论田汉与革命歌曲》、《歌唱人民,歌唱时代》、《发展民族的新音乐》等等。出版专著有:《中国歌诗发展纪略——浅清居文集》、《浅清居歌吟》、《晓星词曲论集》等。
       
  晓星,原名孙德培,1923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中共党员。新四军老战士。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研究班,并获优秀生奖状。历任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歌曲月刊》副主编,文化部理论组负责人,《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委、特约编审,《词刊》首任主编、编审。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授予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丹心如砥柱,歌起发雄风”。这是晓星同志1988年写的一首《五绝》中的诗句,也正是他为人为文的品格和儒雅绝俗风骨的真实写照。
       
  敬爱的晓星老主编,《词刊》编辑部全体同仁永远怀念您!全国词曲作者永远怀念您!
       
  《词刊》编辑部
       
  2006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