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闽南语歌词选登]为美丽闽南写出有魅力的歌
作者:虞文琴

《词刊》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6年7月4日,中华首届闽南语歌曲创作研讨会在福州举行。这是闽南语歌曲在全国征集以来的重要内容。福建省宣传部副部长吴玉辉、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徐沛东、秘书长郑会林、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主席章绍同、秘书长魏德泮,福建省内外研究闽南音乐的专家和赴闽南采风的词曲作家林荣元、吴少雄、颜庭寿、王鼎南、蓝雪霏、郭建丰、张金挺、付林、王佑贵、张卓娅、孟庆云、刘青、方石、李钟党、王玉民、王健等出席了研讨会。
       
  吴玉辉说:闽南语歌曲的传播源远流长,体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我们提倡闽南语歌曲的创作,在于弘扬闽南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两岸文化与情感的交流。
       
  徐沛东说:闽南语歌曲在海峡两岸、在全世界有华人生活的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闽南是极有魅力的地方,艺术家到这里来采风,会为这片土地感到骄傲自豪,产生为它歌唱的欲望。这次闽南语歌曲的创作关键在于创新,在于音乐要好听。《爱拼才会赢》反映一个时代的心声,它汲取了闽南音乐的素材,才得以广泛流传。
       
  王鼎南、蓝雪霏等专家认为:闽南语是中原文化与闽南畲族文化的融化,其歌曲属于民间通俗歌曲,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有世俗化平民化的特色。它的歌词是把生活中说的话变成歌,它的受众是老百姓。青年作曲家张金挺说,创作闽南语歌曲最重要的是内容要与老百姓的心理需求相契合,才能让群众喜欢。同时音乐好听,才能流传。而好听的音乐很难写,简直难于上青天。他的看法与徐沛东不谋而合。
       
  付林等在发言中说:我国流行音乐已欧美化,有根的作品越来越少。闽南语歌曲创作是大众化的创作,要注重流行化与民谣的结合,要注重旋律的写法和节奏的写法……大家认为,语言不是音乐传播的障碍,广东白话歌曲的流传已经证明。关键是要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歌来。
       
  7月5日,参加创作的词曲作家们即到泉州、厦门、漳州一一闽南金三角地区进行采风。在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参观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以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生活展品,展示了福建和台湾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王健、孟庆云说:这里展示的一切让我们感到很亲切,这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它所释放的文化与生活的气息,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必然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在泉州,采风团还聆听了当地专家介绍闽南语歌曲的特色及创作情况,并观看了南音和泉州民歌的表演。在漳州和厦门,也分别请当地词曲作家介绍了闽南语歌曲创作现状,观看了芗剧和当地歌曲的表演。
       
  采风活动结束后,词曲作家们将立即投入创作。不懂闽南语的词作者所写出来的歌词,会请闽南语专家翻译成闽南话,借以增进语言的独特魅力。所有参与者都表示要尽心尽力,争取写出让群众喜欢的好歌,为闽台文化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截止本稿件发排前,已经有40首新创歌词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网、福建省文联网和福建省音乐家协会网上展示,欢迎大家浏览并欢迎作曲家选择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