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词坛文丛]讽刺歌词创作论
作者:毛 翰

《词刊》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以道德的眼光看社会,我们有好恶之情,从而有扬善惩恶之志;以政治的眼光看社会,有感时伤世之情,从而有济时救世之志。讽刺歌词实际上是抒情言志歌词的一类,专注于社会和人性,侧重于批判。
       
  讽刺之歌的创作动机,在于揭露事物的隐而未显的真相,去除伪装,鞭挞丑恶,警醒世人,以期改善人性,推动社会进步。讽刺之歌即或以调侃口吻,嬉笑怒骂,玩世不恭,骨子里仍应是浸透着忧患意识,包括对世道人心的悲悯,对民族命运和人类未来的担忧等。
       

       
  讽刺的对象
       

       
  举凡统治者的暴虐贪婪,官场的尔虞我诈,商场的恶性竞争,社会的道德沦丧,人欲横流,以及人间的种种伪善、丑态……都可以成为讽刺对象。简而言之,讽刺对象可以一分为二:社会的阴暗面,人性的弱点。试举数例。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举国悲愤。刘半农《呜呼三月一十八》(赵元任曲)第一段向国人哭诉屠杀现场的惨象后,第二段揭露反动政府残民卖国的罪孽,发泄心中的义愤:“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养官本是为卫国,谁知化作豺与蛇
       
  抗战中,前方将士流血牺牲,大后方却不乏官商勾结,大发国难财。于是有讽刺歌云《你这个坏东西》:“别人在抗战里,出钱又出力。只有你,整天地在钱上打主意。想一想你自己,死要钱做什么,到头来,你一个钱也带不进棺材里。”这与元代的一首《吊脱脱丞相》如出一辙:“百千万贯犹嫌少,堆积黄金北斗边。可惜太师无脚费,不能搬运到黄泉。”
       
  之后有《茶馆小调》讽刺国民党政府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诸位先生!生意承关照,国事的意见千万少发表,谈起了国事容易发牢骚呵,引起了麻烦你我都糟糕,说不定一个命令你的差事就撤掉,我这小小的茶馆贴上大封条。”
       
  周耀辉的《天问》讽刺滥施淫威的天穹和怯懦偷生的芸芸众生:“抑郁于天空的火焰下,大地静默无说话,风吹起紫色的烟和霞,百姓瑟缩于惶恐下
       
  郑智化有一首《大国民》,讽刺政客,讽刺贪官,讽刺世风,讽刺****……作者以其对于政治权术的洞察,对于人性弱点的透视,对台湾社会作了差不多是全方位的揭露和批判。其中“大国民”“小小的岛国”等语均为讥讽口吻,谅识者不致误解:“小小的岛国,肮脏的台北,贪官污吏,一手遮天。美丽的谎言,说过多少遍,说来说去,从来没实现。宣传的口号,说大家都有钱,贫富的差距,假装没看见。这不再是个适合好人住的岛,礼义廉耻没有钞票重要
       
  崔健《一块红布》讽刺一种政治制幻术:“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洛兵《请走人行道》则讽刺一种乏味的说教:“请走人行道,按时去睡觉。不准到处跑,不准高声笑。行为要乖巧,成绩也要好。别长得太俏,别指望你跳得太高。”
       
  以上为讽刺社会的阴暗面。
       
  《金瓶梅》作者,明人兰陵笑笑生《堪笑烟花》讽刺妓女的水性杨花,也未尝没有情场之外的隐射,如政客的朝秦暮楚:“堪笑烟花不久长,洞房夜夜换新郎。两只玉腕千人枕,一点朱唇万客尝……”
       
  清朝乾隆六十年出版的《霓裳续曲》,其中有一首《留神听》,讽刺出家人的俗念未消尘缘未了:“光头和尚泪汪汪,上殿去烧香。钟鼓齐鸣响叮当,口里碎嘟囔。我佛如来坐中央,阿难伽叶立两旁。保佑我和尚跳过墙,娶个好妻房,一日三餐美酒共猪羊……”
       
  清朝末年广为流传的一首《奴才好》,被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和邹容的革命檄文《革命军》引用,讽刺国人积淀已深的奴才心理,调侃挖苦不掩其沉痛:“奴才好,奴才好,勿管内政与外交,大家鼓里且睡觉。古人有句常言道:臣当忠,子当孝,大家切勿胡乱闹。满洲人关二百年,我们奴才做惯了。他的江山他的财,他要分人听他好。转瞬洋人来,依旧要奴才。他开矿产我做工,他开洋行我细崽。他要招兵我去当,他要通事我也会。内地还有甲必丹,收赋治狱荣巍巍。满奴作了作洋奴,奴性相传人脑胚。父诏兄勉说忠孝,此是忠孝他莫为。什么流血与革命,什么自由与均财!狂悖都能害性命,倔强那肯就范围。我辈奴仆当戒之,福泽所关慎所归。大金、大元、大清朝,主人国号已屡改。何况大英、大法、大日本,换个国号任便戴。奴才好,奴才乐,世有强者我便服。三分刁黠七分媚,世事何者为龊龌,料理乾坤世有人,坐阅风云多反覆。灭种覆族事遥遥,此事解人几难索。堪笑维新诸少年,甘赴汤火蹈鼎镬。达官震怒外人愁,身死名败相继仆。但识争回自主权,岂知已非求己学。奴才好,奴才乐,奴才到处皆为家,何必保种与保国。”
       
  此歌嘲讽国人的奴性,鞭辟人里,实在是太精彩了,笔者不忍删节一字。不过,它只是道尽做外族人外国人的奴才的种种“好处”“乐处”,如果有好事者另作一歌,将做本族本国统治者的奴才的种种妙处也娓娓道来,应该是可以与之媲美的。鲁迅在他的杂文《灯下漫笔》中就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认为一部中国史,不过是两种时代的交替:“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前者实际上是国破家亡,幸存者陷入异族统治的时代,后者则是国泰民安、稳做家奴的时代。
       
  20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后,陈歌辛有一首《三轮车上的小姐》,有感于车上的老少配,倒不知是讽刺那老的贪色,还是讽刺那少的贪财:“三轮车上的小姐真美丽,西装裤子短大衣,眼睛大来眉毛细,张开了小嘴笑嘻嘻,浅浅的酒窝叫人迷。在她身旁坐个怪东西,年纪倒有七十几,胖胖的身体大肚皮,满嘴的胡子不整齐,全身都是血腥气。你为什么对他嗲声嗲气,他凭什么使你那样欢喜?”
       
  这几例讽刺人性的弱点。
       

       
  常用的讽刺手法
       

       
  如果说诗与画相通,讽刺诗则与漫画相通。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作为一种简化的喜剧,讽刺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各种“撕法”。夸张、对比、反语、归谬、借喻等,就是常用的“撕法”。
       
  夸张,就是突现讽刺对象的某些丑恶特征,以求讽刺效果的入木三分。如元代散曲《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对贪图小利者作出的漫画式的夸张描绘:“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宋扬的《古怪歌》也用一系列的夸张之语,如“田里种石头,灶里生青草,人向老鼠讨米吃,秀才做了强盗”,对那个黑暗世道进行着揭露和诅咒。
       
  对比,就是把讽刺对象的某些在逻辑上相悖的言论或行为并列出来,两相比较,以造成喜剧效果,达到嘲讽、鞭挞的目的。试看一首外国短诗:“这么多森林从大地上/被撕裂、捣碎/制成了/纸浆//这
       么的多森林为新闻纸牺牲了/为数以百计的报纸牺牲了/而报纸每年都在向自己的读者呼吁/剥光树木和砍伐森林的危险”。智化的《堕落天使》也不乏对比:“无可救药的歇斯底里”和“一派的天真”,“刻意的美丽”包装着“一个嫉妒的女人”。“是你攻陷别人”还是“别人攻陷你最后的防线”,当你度过了一个“狂欢的夜”迎接“寂寞的明天”。
       
  反语,就是以调侃的语调,故意反话正说,以求达到正面表述难以达到的讽刺效果。例如上述清末那首《奴才好》,从开头“奴才好,奴才好,勿管内政与外交,大家鼓里且睡觉”,到结尾“奴才好,奴才乐,奴才到处皆为家,何必保种与保国?”无一不是反语。
       
  归谬,归谬法也是讽刺诗经常运用的。归谬,即通过一个貌似正确的判断推导出荒谬结论从而否定该判断,造成讽刺效果。譬如,一个为他人指点迷津的算命先生,理当对自己的前程了如指掌吧,可是,当黄昏来临,被他指点的人们纷纷走散,各自去验证他的预言,他自己却茫然地坐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不知归宿何处。
       
  借喻,借喻用于讽刺诗歌,是直接以形象丑陋、面目可憎的喻体来代替本体,代替被讽刺的对象。《诗经·硕鼠》以肥硕的老鼠比喻贪婪的剥削者、掠夺者,歌德的诗剧《浮士德》里有一支《跳蚤之歌》,以皇帝畜养跳蚤来讽刺当时德国诸侯豢养宠臣,都是著名的例子。20世纪40年代有一首《臭虫歌》(钟鸣词,陈歌辛曲)与之一脉相传,抒发着社会大众对于寄生虫的嘲弄和愤慨:“嗨!哎呀乖乖龙底东,来了一个大臭虫,大臭虫呀大臭虫!瞧它吃得脸通红,好像一只大油桶,每晚偷吸别人的血,摇摇摆摆像英雄!白天他就钻床缝,到了黑夜逞威风,只要人民一惊动,它就逃得无影踪!张牙舞爪大臭虫,横行直撞小臭虫,胖子给他吃到瘦,瘦子给它要吃空!我们不能再作梦,睁开眼睛找臭虫,燃起火来照个亮,要把它们一扫空!”
       
  演绎成语、故事,也可以用作讽刺歌词的表现手法。陈小奇《三个和尚》讽刺大锅饭乌托邦,就是对“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民间谚语的演绎。石顺义《女人是老虎》则演绎着一个古老的故事,以道德说教泯灭不了小和尚的爱美之心,表达着某种道德的或政治的揶揄。
       
  中国古代的讽刺诗歌往往循“怨而不怒”之诗法,以弦外之音,含蓄委婉地表达讽刺之意。如王之涣《凉州词》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讽刺朝廷对戍边军人的漠不关心。
       
  现代社会有着受国家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空间,讽刺诗歌则不必有太多的委婉曲笔,不妨向民歌民谣学习,犀利泼辣,直言以刺。试看这样一首民谣,讽刺官员的贪婪和没心没肺:“全厂拼命干,赚了几十万,买个乌龟壳,坐个王八蛋!”
       

       
  讽刺与赞美
       

       
  讽刺之歌在中国源远流长,《诗经里已有不少佳作,《伐檀》《硕鼠》是人们熟知的名篇。《伐檀》一篇表达的是对于不耕种不狩猎,却坐享他人劳动成果的贵族掠夺者的愤慨。《硕鼠》一篇讽刺那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大老鼠,寓意不言自明。此外,像《墙有茨》“墙有茨,不可埽也。中茸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讽刺宫中的丑行,《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讽刺厚颜无耻的人,也都十分辛辣。
       
  关于诗歌的社会功能,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论断,一直被中国诗学奉为经典之论。所谓兴观群怨,简言之,即诗的陶冶、体察、沟通、讽刺四项功能。
       
  中国诗学几乎是法定地准许诗歌具有“可以怨”的功能(语出圣人,无异于为艺术立法),然而,与“可以怨”相对应,为什么没有一条“可以颂”呢?六朝以后,中国诗学有“美刺”之说。所谓“美刺”,即赞美良善,讽刺丑恶。二者并举,应该说是对诗“可以怨”这一命题的合乎逻辑的演绎和补充。美与刺,颂与怨,表扬与批评,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假恶丑的鞭笞,本来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不宜偏废的。
       
  孔老夫子不说诗“可以颂”,其原因可能有三。首先,兴观群怨这一命题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孔安国说“可以怨”就是“怨刺上政”,那么,如果“可以颂”当然就是可以“颂扬上政”了。可是,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周室衰微,周礼废弛,诸侯之间相互杀伐兼并,攻城掠地,狼烟四起,无一义战,各国君臣实在是乏善可陈,在以恢复周礼、重建理想社会为毕生追求的孔子看来,这个时代诗歌的主题恐怕也只能是“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可以怨,而不可以颂了。何况国君大位,多少人觊觎犹不可得,既然获取(争取、夺取、窃取)了它,在其位就该谋其政,就该履行那份责任,就该做出良好的政绩。治国有方是你的本分,有什么好歌颂的?难道一个农民地种得好,一个演员戏演得好,也要享用许多颂歌吗?治国无能或荒淫误国则是你的罪过,就该谢罪下台!难道一个厨师菜烧得臭,一个庸医屡屡致人死命,还不该去职滚蛋直至下狱问刑吗?还有,孔子想必早已觉察人性中那奴性和势利的一面,知道诗“可以颂”与“可以谀”只有一步之遥,难以界定。不曾认可“可以颂”,历朝历代“可以谀”的东西尚且不绝于耳;一旦提倡颂歌,那献媚邀宠拍马屁的东西岂不泛滥成灾?
       
  而且,这个世界假冒伪劣盛行,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货色比比皆是,敢于声称“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无赖倒是并不多见,连贪官污吏也很注重形象工程,连风尘女子也会与时俱进再造一片膜……假作真时真亦假,热衷于唱颂歌的诗人,到哪里去借得一双慧眼,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保证不受蒙骗,不至于满腔热情满腹才情,倒为坏人坏事张目,贻笑青史呢?
       
  据《隋书·音乐志》记载:“文帝开皇中,诏牛弘、姚察、许善心、虞世基、刘臻等详定雅乐。弘等奏曰,伏奉明诏,详定雅乐,博访知音,旁求儒彦,研校是非,定其去就,取为一代正乐,具在本司。于是并撰歌辞三十首,诏并令施行。”由此可知,这种阿谀上政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东西,有时是由御用诗人奉诏而作,并作为“一代正乐”诏令推行的。试看一例:“阪泉轩德,丹浦尧勋。始实以武,终乃以文。嘉乐圣主,大哉为君。出师命将,廓定重氛。书轨既并,干戈是戢。弘风设教,政成人立。礼乐聿兴,衣裳载缉。风云自美,嘉祥爱集。皇皇圣政,穆穆神猷。牢笼虞夏,度越姬刘。日月比曜,天地同休。永清四海,长帝九州。”
       
  此篇题为《述天下太平》,开篇即以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之德和尧帝之勋,比拟今上,以神化之。继而,极力渲染其文治武功,夸耀其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这是典型的谀臣之作。
       
  大业十年(距炀帝覆灭尚余三年),当隋宫里由御用诗人精心炮制的鼓吹曲辞余音袅袅不绝于耳时,隋炀帝乘船前往扬州途中,于夜半时分却亲耳听到了下面一首悲哀痛切的民歌。据说,“帝闻其歌,遽遣人求其歌者,至晓不得其人,帝颇彷徨,通夕不寐”。想必是与平日在皇宫之内所惯听的奢华旋律反差太大,以致难以消受:“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套用当代一首悼念文革中罹难的思想者张志新的著名小诗,这叫做:他把带泪的悲歌,放到乐府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谄笑者,都失去了——重量。
       
  拙文草成,见新华社2004年11月12日专电报道,最近德国流行歌曲排行榜冒出一首有趣的《税收歌》,它借用全球流行的《番茄酱之歌》的曲调,配上模仿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嗓音,讽刺施罗德刚刚连任成功,就将“坚决不增税”的竞选承诺抛到脑后,歌中唱道:“我要提高税收,选举已经结束,你们不能把我开除……我要提高税收,我要掏空你们的钱包,你们每个家伙都藏了一些钱,但我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我要你的钞票,要你的血汗钱,你的现金还有你的存钱罐……”在这支歌的MTV里,施罗德以一个木偶形象出现,他从退休者口中拔走金牙,从红十字会的募捐箱里抢钱,最终在撬保险箱的时候被倒下的保险箱砸死。他山之石,谨录于此,供各位参阅。
       
  ①舒模词曲,1942年作。
       
  ②甲必丹:Kapitan或Capitan的汉译,泛指海外华人社区领袖。此处指洋人的买办。
       
  ③以今天的目光看去,金人、元人、清人都属于中华民族,并非“外族”。
       
  ④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⑤[法]普雷维尔(1900-1977)(这么多森林》。
       
  ⑥何来《卜者》诗意。
       
  ⑦《诗经》三百篇皆为人乐之歌,实为《歌经》。
       
  ⑧诗,在孔子这段话里,是专指《》,即《诗经》的,后人引用时,则常常泛指诗歌。
       
  ⑨见传奇小说《海山记》。
       
  ⑩韩瀚《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