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孔氏三世出妻?
作者:姚淦铭

《中外书摘》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们再来说说孔子家的婚姻状况,充满着历史之谜。
       孔子19岁娶了宋国的亓官氏,第二年就生了儿子伯鱼,就是孔鲤;后来于鲁哀公十年亓官夫人逝世。孔子家里的前四代是:孔子——孔鲤(伯鱼)——孔(子思)——孔白(子上)。
       我们来看看有关孔子婚姻状况的记载。
       先看第一份材料,《礼记·檀弓上》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嘻”,根据郑玄的解释是“悲恨之声”的意思,孔颖达的解释是指“责伯鱼悲恨之声也”。这是说,伯鱼的母亲亓官氏死后,已满了一周年,他还在哭。孔子听到哭声,问道:“谁在那里哭?”门徒说:“伯鱼。”孔子说:“嘻,他也太过分了!”伯鱼听到后,就除掉丧服不哭了。
       再看第二份材料,《礼记·檀弓上》记载: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往昔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隆,道污则从污。则安能?为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
       这是说孔子的第四代、曾孙叫子上(孔白),他的母亲离婚后死掉了,子上没有戴孝。门徒向子思问起这件事,说:“从前你的父亲孔鲤不是给离婚的母亲戴过孝吗?”子思说:“是的。”又问道:“你不让孔白(子上)戴孝,是什么原因呢?”子思说:“从前我的父亲并没有失礼的地方。依礼该隆重的就跟着隆重,依礼该降减的就跟着降减。我怎么能做到呢?如果是我的妻子,这人也就是孔白的母亲;如果已经不是我的妻子,这人也就不是孔白的母亲了。”所以孔氏家不再为离婚的母亲戴孝,是从子思开始的。
       以上这两份材料引起人们的思考,如《礼记·檀弓上》的记载:门人问子思,曰:“往昔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子思曰:“然。”这说明了孔子“出妻”的事情。
       但是一般人认为,是孔子出妻了。就如《孔子家族全书·家族世系》有一段是这样讲的:“孔子的妻子离孔子而去,说明孔子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孔子出妻之事后世儒家讳之甚深,有关史料很少。只是由《礼记》中的一段话推定孔子曾经离过婚。”“孔子说女人‘近之则不孙’,大概是指南子而言。而‘远之则怨’大概是指妻子而言。孔子一生漂泊流离,时常不以家为念,尤其是晚年自鲁辞官以后,一去竟14年之久。妻子一人独守空房,难免由怨而恨,以至离家出走。伯鱼之母约死于公元前485年,伯鱼为母亲服丧一年期满后,念及母亲一生的不幸仍禁不住落泪。孔子则很不以为然。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
       再来谈谈孔子的第二代、第三代的婚姻状况。孔子的儿子是孔鲤(前532年至前483年),孔子的孙子是孔 (前463年至约前402年),即子思。《史记·孔子世家》:“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伯鱼生,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作《中庸》。”孔白(约前429年至前383年),《史记·孔子世家》:“子思生白,字子上,年四十七。”一生专心治学和修身,平淡而达观。
       孔鲤的婚姻,也就是子思的母亲是怎样的,也是一个谜。人们思考这样一些材料:
       先看民间的传说,《阙里述闻》记载:“伯鱼前妻无德。孔子责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欤!’伯鱼闻教,益修其身。妻不可化,乃出之。后妻贤,生子。未几伯鱼卒,守节抚孤。”这个记载很有意思,我觉得告诉人们这样的信息:一是,孔子儿子孔鲤结婚两次。二是,第一次婚姻是失败的,原因是妻子无德。三是,孔子曾经想要挽回这种失败的婚姻,谴责儿子,并开导儿子要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要教化其妻子。伯鱼也努力去做了,但没有成功。四是,孔鲤出妻,并再婚了,而第二次婚姻成功了。五是,当时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的时代,那么儿子婚姻的失败,就和父亲有关联了,那就是说孔子为儿子选择女方没有选准。
       再看,根据经典《礼记·檀弓下》记载:“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于孔氏之庙?’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也有学者认为:“子思之母,嫁母也,姓庹氏。嫁母与庙绝族。”如此说来,孔鲤的妻子,即子思的母亲是改嫁给了卫国人。
       又《礼记·檀弓上》记载:“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有人认为,这说明子思在为其母办丧礼。如果子思之母已经改嫁,那就不必由子思来办丧事了。那也就是说,子思之母没有改嫁,母子俩长期居住在卫国,后来可能子思在回鲁国时其母去世,因此先哭于庙,然后赴卫国办理丧事。或解释“庹氏之母”,当为“庹氏之女”。
       又有人说:“庹氏之母”意为庹妻,就是说子思之母非伯鱼的正妻,子思亦非嫡长子。故而不得哭于孔氏之庙。理由是《礼记·檀弓》中有“子思之哭嫂也为位”的记载。既然有嫂则必有兄。其兄当为正妻所生,子思生母则非伯鱼正妻。大家可以看到,孔子第二代的婚姻也是一个谜。
       孔子第三代子思是出妻的,这可能争论较少。他的儿子子上是前妻所生,因此在生母死后,不许为她戴丧。子思认为,这女人已经不是他的妻子,也不是儿子的母亲了,所以不同意儿子为“出母”服丧。
       从上面所记载、讨论的可以知道,孔氏三世出妻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也不能全部确证,这真是一个难揭开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