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散文诗艺术技巧]重 点
作者:龙彼德

《散文诗》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论文有逻辑重点,散文诗有没有描写重点呢?看了刘克襄的《热带雨林》,你就会找到答案。
       刘克襄是台湾环保文学的主要作家之一,他写的散文许多是他长年累月跟踪鸟类活动的真实记录。
       “在赤道与北回归线问的一个小岛旅行。潮湿而高温的绿,在空气中,不停地饱满。一连五日,我们穿过雨林。没有雪与草原,梦已失去冬眠。”有方住,有地点,既准确,又形象,特别是“饱满”、“失去”二词用得非常好,给人一种诗意的现场感,不能不让人佩服。
       然而,作品的重点却不在开头而在中间:“队里的鸟类学家来这儿寻找一种特有的角鹗,它已濒临绝种。每当夜幕低垂,我们便模仿它的鸣叫,但只听见自己微弱的声音,一去不回。当地的土著向导说,没有声音,森林就会消失。”鸟类学家之言,增加了作品的知识性——进正是刘克襄这类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模仿角鸮鸣叫,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整个场面(潮湿而高温的森林)立即活跃起来,美的愿望、生的努力尽在其中了。
       结句带给我们的是忧患与宽慰:“于是,我又忧心地失眠了,整个晚上,只是把脸颊贴着地球,并且伸出手臂,弯过去,紧紧抱着。”这多像一幅宣传画:保护环境,救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