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世界名家作品赏析]致瓦尔特·穆希格等
作者:[瑞典]奈丽·萨克斯等

《散文诗》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891—1970
       斯德哥尔摩1959年6月29日贝格松街23号
       尊敬的穆希格(1899-1965瑞士文学史家)教授:
       我该如何向您表达我读完《德国文学的毁灭》后内心的震动?在北欧,我在白夜中读完了它。半夜两点就是清晨,天越来越亮,在北部甚至还有夜半的日出。这些夜里许多人不睡,而且是那些并非土生土长的人。白夜不容易度过,当清晨走出时,旧日的回忆可在淌血,我们这些孤苦无告躺下的人也是如此。
       所有您从流逝的岁月中唤出的人物都湿漉漉地刚刚走出他们的创造者的源泉。许多作家,他们的作品我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读过,例如弗洛伊德,他的语言带着披纱的梦,对于我就好像是从《天方夜谭》中出来的。还有戈特里尔夫(瑞士文学家),他使我想起我的犹太神秘主义信仰“瞬间尊崇”的创始者,都是些做不完的、日常的琐碎小事,然而写得那么深刻、那么内在,尘土将痛彻,被光照透。
       巴拉赫、勒尔克和卡夫卡在各自的秘密中那么活跃,偶尔也从另一个侧面进行观察,观察那没有光亮的、黑夜中的、月亮般的侧面。不过对我个人来说,高潮则是逃亡者德布林,对此我无话可说,只有沉默。
       亲爱的穆希格教授,我谢谢您。再三谢谢您,您的书给我打开了通向家乡的门。
       您的奈丽,萨克斯
       (选自《犹太名人读本》孟蔚彦 译)
       赏析
       许淇画并文
       书信体散文诗。这种散文诗体还是个待开发的领域。我青年时和亲密的朋友通信,我在内蒙古,我的朋友仍在江南,靠鱼雁往来传递我们的思念。有位前年谢世的研究俄语的朋友,曾寄给我他转译自俄文的波特莱尔的《恶之花》,前后文有他读和译的感受,那些信,我是作为书信体散文诗来读的。我尽量让我的复信也写成私语式的散文诗。我相信,书信体散文诗是存在的,读茨维塔耶娃写给里尔克、写给帕斯捷尔纳克的信,那隐秘的、发自内心的祷语,那短促的、缠绵的、声泪俱下的呼唤,不是散文诗又是什么?
       这里摘引的是一九六六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诗人奈丽·萨克斯的书信体散文诗。她是瑞典国籍的德国犹太人,和以色列的阿格侬同时获奖。萨克斯出生在德国柏林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逝世的那年,德国已经有仇犹派别,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变本加厉。因此她的家里房产被纳粹高官占用。作为犹太知识分子,她经常受到审讯,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奈丽不得不和母亲出逃到与德国毗邻的瑞典。由写《骑鹅旅行记》同样问鼎一九。九年“诺奖”的瑞典女作家拉格洛夫作保,签证几乎和关进死亡集中营的通知书同时下达,但她终于搭乘最后一次航班降落到斯德哥尔摩。
       一九四四年,出版诗集《死亡的寓所》。一九四九年,《星辰暗淡》在荷兰出版。从这时直到她去世,联邦德国每年都要出版她的诗集。因为“那些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表现犹太人命运的优秀诗歌和戏剧作品”(授奖辞)而获诺贝尔奖,一九六六年颁奖那天正好是奈丽七十五岁生日。她把奖金的一半分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另一半给当年把她从德国救出来的老朋友哈兰。三年以后,她因癌症动手术,术后不久便在斯德哥尔摩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