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品味]怜悯
作者:姚育明

《中外书摘》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看见一个常与人争吵的人被智慧打开了心门,变得温柔、忍让、平和。
       当别人发生争吵时,她不再评说谁是谁非;当别人互相非议时,她也不参加进去,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怜悯之情,她视争吵、非议者都是痛苦的一类。甚至别人冤枉了她,她也不采取一报还一报的世俗做法。能感受到她的内心,在那里,慈悲情怀涌动着,融化着世俗的嗔恨之情。
       殊异往往得到猜疑,当人们一起议论某人,日后某人有所反应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她告了密;甚至某人并没什么异常的地方,人们仍因为心虚而对她怀着戒备心理。更甚者说她的态度是一种讨厌的清高,在人们眼里,怜悯是高高在上的意思。
       不,这不是她的本意,这只是言说者的感受。所谓以己心度人腹也。
       生活中不乏劝架的好心人,例如不痛不痒地说几句,好了算了都是老百姓大家吃吃亏。只是我不会为这样的劝架动心,为劝架而劝架,充其量只是个和事佬,但生发了怜悯,即便不作裁判,那种情怀已是大大的包容和宽厚了。
       正因如此,无言的怜悯更显得珍贵。就如我这个朋友,发自内心的怜悯,藉着她的眼神散发出来,具有爱的力量,又何用什么语言?
       最典型的例子是圣雄甘地,凶手扼住了他的喉咙,可他的目光仍是那样的怜悯,他的肉身当然感觉到疼痛,可他的心更加疼痛,他为这个迷失心性的暴力者而感到心痛。
       伟大的怜悯。
       且不说这眼光使凶手垂下了双手,即便不垂下双手,怜悯的力量依然不朽,它终将传达给懂得接受的人们。
       我们有什么理由蔑视怜悯?我们有什么值得狂傲?现代人为什么这样讨厌怜悯?难道我们已完美得不需要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