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实]中国登山队20万美元装备登上珠峰
作者:刘秉荣

《中外书摘》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56年3月,中国登山队在北京西郊八大处组建,队员35名,由史占春任队长。之后,登山队开始攀登国内的高山。中国乃多山之国,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即在中国。世界上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有9座在中国境内。登山队组建后,史占春即率领登山队员,从1956年4月25日到1958年,先后登上了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峰、苏联境内高加索山脉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慕士塔格峰、公格尔九别峰、贡嘎山主峰、镜铁山主峰、“七一”冰川主峰、祁连山脉主峰、疏勒山主峰、“列宁峰”和“莫斯科—北京峰”,其中最高的公格尔九别峰为7595米。
       但不幸的是,1957年登贡嘎山时,有4名运动员不幸遇难。
       195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划归国家体委建制。这时,一些人认为登山运动又费钱又危险又没什么意义,主张撤销登山队。
       贺龙对这支年轻的登山队伍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两年来登山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也很满意,对有些人对登山运动员的不正确看法很不赞同,他态度坚定地说:“登山运动除了体育上的意义之外,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有重要意义。登山队不但不能取消,还要加强。”
       陈毅、蔡树藩也都坚定地支持登山运动。
       贺龙指示国家体委为殉职烈士开追悼会,并接见了牺牲运动员的亲属。他握着牺牲的北京大学气象学助教丁新友父亲的手说:“可惜我的娃儿年龄还小,还不能像你那样把他贡献给国家。”
       丁新友的父亲是位煤矿工程师,他听了贺龙之语,感动得热泪盈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贺龙指示体委,迅速成立一个登山处,负责规划和指导登山运动的开展。贺龙又把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副部长韩复东调到国家体委,当面向韩交代了三项任务:一是要在1960年5月份登上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二是同年在河内举行的中、朝、越、蒙足球锦标赛上要拿冠军;三是要在1961年第二十六届乒乓球锦标赛上搞得像个样子。贺龙为什么首先提出登珠峰呢?原来,在195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派登山运动员到苏联学习之际,苏联方面即提出中苏登山运动员共同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建议。1956年,苏方再次提出这一设想。1957年9月,苏方正式向中国政府提出组成联合探险队,于1959年3月至6月,从北坡攀登珠峰。
       贺龙支持这一举措。国家体委遵照他的指示,于1958年春正式向中共中央提交了报告。4月5日,中央批复同意。4月8日,中国登山协会成立大会召开,贺龙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他说:“中国这么大,高山这么多,山多宝多,解放的中国人民要踏上祖国的第一座高山,要给每座山峰作出结论,这是光荣的职责。”
       当天,贺龙又召集地质部、卫生部、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军队体育部门负责人开座谈会,提出成立一个登山的协作组织,为明年的中苏联合攀登珠峰进行考察和技术准备。
       1958年7月,苏方代表吉诺夫来北京。7月21至26日,与中方代表黄中就联合攀登珠峰交换了意见。之后,黄中到北戴河向贺龙作了汇报。贺龙又与邓小平、周恩来、陈毅等一起听取黄中的汇报。经议定,攀登珠峰成功,珠峰即命名为“友谊峰”,保障工作由西藏军区负责。珠峰地区测航任务由中方担任。由于中国空军的飞机性能不能完成此任务,周恩来写信给赫鲁晓夫,要向苏联购买两架AH型飞机,赫鲁晓夫亦同意。但由于种种原因,航测工作未能进行。
       当时,由贺龙任登山总指挥,黄中、谭冠三、张经武任副总指挥的登山指挥部成立。1959年3月,中国登山队先遣队带着贺龙给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的信到达拉萨。西藏军区和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把配合登珠峰当作一项光荣任务,并抽出一个团的兵力修筑公路,一直修到珠峰脚下的绒布寺。就在这时,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生了叛乱,登珠峰的事就停了下来。西藏叛乱平息后,国家体委通知苏方,登珠峰之举于1960年3月举行,而这时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到了1959年11月底,苏方代表才来中国,说苏方准备登珠峰的队伍已经解散了,1960年3月前不能集中,登珠峰计划后推,至少短期内不能举行。
       11月20日,贺龙由南方视察完工作刚回到北京,当天即把黄中、史占春和登山队副队长袁扬请到办公室,听取了三人的汇报。贺龙听说苏方登珠峰计划后推,沉吟良久,问:“如果我们单独登山,有无把握?”
       史占春深知这句话的分量。他咬了咬嘴唇说:“最大的困难,是我们的装备不行,8000米以上高度的装备,原定由苏联供给的。”
       贺龙站起来,在室内踱了几步,停住脚说:“装备我们买,哪一国最好?”
       史占春说:“瑞士、英国都行。”
       贺龙说:“我给刘少奇副主席写个报告,请他批些外汇。”贺龙把手中的烟斗往桌上磕了磕说:“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咱们共产党人就要争这口气!”
       接着,贺龙会见了苏联体委副主任瓦鲁也夫,提出仍按原计划共同登珠峰,但瓦鲁也夫表示日期要推到1961年之后。
       贺龙把情况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想想说:“还是缓一缓为好。”
       此后,贺龙也考虑同尼泊尔队员一起登山,但最后还是决定中国登山队单独行动。他首先说服了邓小平,然后同邓小平一起向周恩来作了汇报。贺龙分析了登山队几年来的情况,认为登珠峰有把握。最后说:“如果外国人登上了珠峰,我们将失去创造世界纪录的机会。”周恩来终于同意了贺龙、邓小平的意见。
       珠穆朗玛峰这座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像顶天立地的男儿,镇守在祖国的边疆。珠峰雄居于喜马拉雅山中部的群峰之上,峰尖直刺青天,相当于一座近3000层的摩天大楼,其高度为泰山的5.8倍。它的外观很像一座没入天庭的“金字塔”。它的顶端,是一个似鱼脊梁的地带,长10余米,宽不过1米,形势非常险要。山上终年积雪不化,珠峰长年披着一件洁白的衣衫,在朝霞映照下,晶莹奇丽,十分壮观,多少年来,曾经吸引了无数的登山家和旅游者。他们把登上珠峰,作为自己事业最辉煌的成就,把亲眼看一看珠峰的雄姿,作为一生中最有纪念意义的事件。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有人尝试攀登这座“神秘之峰”。数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登山队前赴后继,勇敢地向这第一峰挑战。
       1950年,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明文公布了珠穆朗玛峰的本来名称。在过去漫长的时代里,珠峰一直与世隔绝,人们把它称作地球的“第三极”,与南极、北极并称。19世纪,两极大陆和冰川上已陆续有了人的足迹,而20世纪50年代以前,珠峰还一直是地球上一个无法接近的“空白点”。
       1921年,英国成立了“埃弗勒斯委员会”,开始了对珠峰的探险活动。英国人从西藏境内沿珠峰北坡作了7次攀登,结果,漫长的冰雪岩坡使他们都失败了。一直到1953年,一个英国籍的新西兰人在珠峰南麓山地牧人向导的帮助下,终于从南坡爬到了顶峰,结束了这世界第三极的空白历史。
       登山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攀登世界最高峰,更是艰难万分。
       贺龙对登珠峰的艰难是有充分估计的。他在西南的4年,对西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使这次登珠峰成功,他才把韩复东调到了体委。
       韩复东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到西藏组织登山队。临行之际,贺龙说:“英国人从珠峰北坡搞了几十年,没能登上去。我们呢,既要蔑视困难,又要重视困难。你是打过仗的人,要在前方好好组织,每一个细节都要想到,后方的事有黄中。”韩复东说:“老总,放心吧,我的位置要设在距登山队最近的地方。”
       刘少奇主席批给国家体委20万元美金。史占春和周正遂赴瑞士购买了登山装备,尔后,又辗转运到了登山大本营。与登山队一同行动的还有一支由各方面科研人员参加的珠峰科学考察队,使这支队伍的人数达214人。
       贺龙亲自主持召开了各方代表参加的筹备会。他对到会的登山队副队长许竞说:“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把珠峰拿下。”
       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和西藏军区负责人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接到贺龙的信后,当即组织了有西藏党、政、军各界人士参加的“支援委员会”。1960年3月10日下午,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三位将军在拉萨接见了全体登山运动员,表示全力作运动员的后盾。
       这时候,正是因天灾人祸造成国内大饥荒之际。“尺八布票裹小脚儿,四两粮食喂家雀儿”。运动员在这时创造出成绩来,意义非比寻常。史占春从北京出发时即向贺龙表示:“此次登山,不登珠峰顶,绝不回还。”
       贺龙说:“好,我就要你这句话。”
       1960年3月25日,中国登山队员集合在珠峰脚下绒布寺前的广场上,开始了向珠峰的攀登。队员们沿绒布河而上,登上海拔5400米高处时,即见著名的中绒布冰川的冰塔群,千姿百态的冰塔布满在山谷之中,好像进入了水晶世界。一座座蔚蓝色的水晶宝塔,有的像即将发射的火箭,有的像精雕的百叶窗,有的像竹笋,有的像摩天大楼,它们在阳光的辉映下,绚丽夺目,美不胜收。3月27日晚,史占春率登山队到达6400米的第三号高山营地。在营地附近,他们怀着敬佩的心情掩埋了一名勇敢的英国登山家早已干枯的尸体。
       惊心动魄的北坳天险,是一座马鞍形山体,底部海拔6600米,顶部海拔7007米,相对高差400米。它是从北坡通向珠峰的大门。北坳自上而下全是“冰瀑区”,明的和暗的冰川裂缝纵横交错,布满整个陡坡。这里常发生惊人的冰崩和雪崩,因此,被称为“连飞鸟也难以逾越的天险”。北坳是从北坡登顶最艰险的必经之道。翻过北坳,是一段笔直光滑的冰壁。当到海拔7450米高度时,皑皑的冰雪不见了,强劲的高空风使大量的冰雪无法积存,珠峰峰体的褐色岩石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再向上,就抵达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顶了。
       史占春率领的登山队在3号营地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和准备之后,即于4月11日从第3号营地出发,攀登北坳,时北坳西北风猛烈地刮着,他们艰难地行进,终于安全通过了这座随时发生冰崩、雪崩的冰坡,到达了海拔7300米之处。
       4月15日,韩复东赶到登山队队部,听取了汇报,并通报情况说,据外电报道,在南坡也有几支外国登山队在攀登。他还告诉大家说,贺老总非常关心大家,要登山队不要打盲目仗,又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
       4月25日,韩复东代表国家体委把一面五星红旗授给史占春和许竞,并把登山队送到“滚石沟口”,祝贺他们成功。
       登山队员们向顶峰冲去。但是,他们遇到了飓风。强大的风力扬起积雪,使队员们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迟滞了他们前进的日期。最后,史占春、许竞、拉八才仁、米马组成的侦察组,以破釜沉舟的勇气,终于登山上了8500米高度,为登山队建立了最后一个营地 “突击营地”。接着,史占春和王凤桐爬上了被英国登山家称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登上了8600米高度。但是,史占春、王凤桐、许竞、陈荣昌等都冻伤了,不能再攀登。
       贺龙得知这一情况,电示韩复东:“要不惜一切代价,重新组织攀登。哪怕剩下最后一人,也要登上去。”
       当下,韩复东重新调整了兵力,决定由许竞、王富洲、刘连满、贡布、拉八才仁、屈银华、扎西、多甲、边巴茨仁组成“顶峰突击队”,于5月17日向顶峰冲刺。1天、2天、3天……终于,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25日黎明4时20分胜利登上顶峰!
       据王富洲等描述,珠峰峰顶是一个东南—西北走向的鱼脊形地带,长10余米,宽1米左右。然而,为了人类目睹这峰顶的真实面貌,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