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散文诗艺术技巧]幻 觉
作者:龙彼德

《散文诗》 2005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埃施密特说:“幻觉成为表现主义艺术家的整个用武之地。他不看,他观察;他不描写,他经历;他不再现,他塑造;他不拾取,他探索。”散文诗《夜过科隆莱因桥》便足以说明。
       作者恩斯特,施塔特勒(1883—1914),是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夤夜乘车欲过科隆莱囡桥,看到的“整个世界只是一条狭窄的,为黑夜包围的坑道”;“我们开往矿层,仿佛开进了夜的心脏”。这不是客观的写实,也不是机械的模仿,更不是浪漫的抒情,而是幻觉,以及由幻觉、想象、探索构成的幻觉世界。“蓝灯的出坑器撕裂了陡峭的地平线”、光之流与光的“迷迷茫茫,孤苦伶仃”、房面的骨架“在微光中变白,死去”……是全新的语言和视觉艺术形式。“头脑沉重。一阵抑郁在血中歌唱。”由于幻觉,主观化、个人化的精神格外凸出。
       过桥的体验最为精彩。“地面突然像海一样隆响起来:我们在飞,被抬上半空,王侯般穿过从黑夜夺来的空气,驾临河流之上。”多么激昂,多么奋发,多么有力!这是以新的形式、节奏和音响表现诗人内心隐秘的情绪和激情。
       在盛大的水上“阅兵式”之后,在强烈的“火炬冲击”之后,在“星光灿烂的节日”谢幕之后,作者笔锋一转,“然后是长久的荒凉。赤裸的河岸。寂静。夜。”仿佛从九霄跌落地面,美丽的光影不过是昙花一现,读者又回到了冷酷的现实世界,随同作者一起“沉思。反省。精神交流”。
       有学者认为此作的基调是恐怖和悲哀,其实不然,其中有对人类困境的表现,也有对生命抗争的显示,且后者的成分更大更强。“于是热情冲动”,诗人在结尾一连写了六个“为了”:“为了祝福的结局。为了生殖庆典。为了极乐尽欢。为了祈祷!为了海。”甚至“为了沉沦”。
       法国著名作家马尔罗的一段话可作此诗的注释:“世上只存在一种行为,这是繁星的冷漠和江河永恒的涛声所不能征服的:那就是人类跟死亡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