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笔会专递]夜郎盛会 诗的庆典
作者:佚名

《散文诗》 2004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4年6月8日至12日,贵州西北地带的毕节赫章,一片生机。高等级公路沿着著名中国南方古丝绸之路开辟之地进入神秘的土地,芬芳数百里的杜鹃花一路绽放,迎来了参加第四届全国散文诗(夜郎)笔会的诗人们。从贵阳到夜郎故都赫章县,美丽而神秘的土地让诗人们的目光透视了中国第一个村改革试验区的风貌,穿越了远古夜郎发掘地,触摸了“贵州屋脊”——韭菜坪天上石林,深深地为夜郎故都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善良的人民所折服。
       第一篇:现场实录
       6月7日至9日,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陆续达到贵阳,赫章县委宣传部部长王正举和散文诗人王庆等先期抵达贵阳安排协调各项事宜,接待与会代表。
       6月10日上午笔会正式开幕。笔会由贵州赫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龙飞诠主持,县委书记范元平致欢迎辞,他说,在赫章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生息繁衍。16年前,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深入赫章调研,提出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发展战略思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赫章人民用血和汗水诠释毕节试验区发展模式,提出了“历史文化兴县”的战略,变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彰显赫章的魅力。感谢全国散文诗笔会选择了赫章。
       赫章县人民政府县长王洪全在介绍县情时说,赫章是千里乌江的北源,神秘的夜郎文化,奇绝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撞击着诗人们的心扉,笔会将为赫章带来悠远的激情。
       毕节地委宣传部部长杨兴举,行署副专员顾久在会上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散文诗》刊主编冯明德在会上作了题为《开垦纯文学净土 弘扬散文诗艺术》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散文诗的最新发展态势和《散文诗》创刊19年的心路历程。他说,新世纪以来,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散文诗笔会,先后有52位国内及海外颇具实力的中青年散文诗人出席了笔会,涌现了一批在新时期活跃诗坛的散文诗人,构成了当代中国散文诗创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第四届笔会,旨在团结全国优秀的散文诗人,共同探讨诗艺,确立散文诗的地位,并深入夜郎王国故都赫章,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汤保华到会致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克强代表与会诗人发言,他说,散文诗从骨子里袒露深沉的内涵,赫章丰韵的文化底蕴打磨了美丽的散文诗,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诗人们将用心灵的笔触描绘绚丽的夜郎。
       6月lO日下午,冯明德主持了散文诗创作研讨会。贵州省散文诗学会会长徐成淼首先就“贵州散文诗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接着,与会诗人就散文诗创作、理论研究、艺术品位以及题材拓展等话题进行了座谈,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艺术氛围。
       6月10日夜,在绵绵细雨中,“夜郎之夜”散文诗朗诵暨大型民族歌舞晚会在赫章人民广场举行。雨中的广场挤满了三万多名各民族群众。赫章县珠市、雉街等少数民族同胞演出的民族歌舞及由诗人王庆、刘馨泉、李静、罗文亮创作的散文诗的朗诵,获得了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次次把晚会推向高潮。晚会接近尾声的时候,一曲欢快的《乌蒙欢歌》把晚会融入古朴、纯洁的时空,40多位诗人与数百名各民族群众手挽手跳起了热烈欢快的民族舞蹈。
       6月11日,在贵州屋脊——韭菜坪,两万亩连片草场和上千亩夜郎石林,让与会诗人们体味到“九十九个溶洞”和“九十九股水”的妙合,感悟了韭菜坪神秘的文化。雨雾萦绕的韭菜坪,那没有经过雕琢的民族歌舞和漂亮的彝族少女,那没有路径的石林空谷独立于天地之间的粗犷神野,那高山之巅惟我独尊的风采,激发了诗人们的灵感。
       6月12日上午,在赫章可乐,谁曾料想,这个乌江上游名不见经传的地方,2001年,中国考古取得了重大发现,夜郎故国神秘的面纱由此揭开。走近可乐,诗人们从气势犹存的点将台,从不断掘出的秦砖汉瓦,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与重庆、成都、昆明齐名的古夜郎中心——汉阳城的盛况。尤其是座座古墓中以铜器套头的葬俗,出土的铜盆、铜锄、铜釜、铜鼓,无不再现了神秘夜郎文化的灿烂。下午,更料不到的是自然生态公园——水塘林场,为了接待与会诗人,会前赶修了一条上千米的栈道,那崭新的木板还散发着扑鼻的芳香。
       6月12日晚宴,湖南益阳市文联主席郭辉在致答谢辞时说,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笔会,散文诗的历史将铭记这次笔会,赫章的文化史也将铭记这段历史。为感谢这方热忱、淳厚而又贫瘠、沉重的土地,散文诗杂志社将资助5位赫章少数民族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而《散文诗》刊的后碧君早已和赫章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葛美佳悄悄联系好了由她个人资助一位贫困学生。深夜,在赫章汉阳宾馆歌舞联欢晚会一曲《难忘今宵》、难忘赫章的乐曲声中,笔会圆满结束。
       贵州省文艺界人士苑平玉、罗文亮、秦连渝,黄祖康、禄琴,毕节地区和赫章县有关领导罗建明、杜娟、聂华、潘军伟、刘群峰、徐仁德、安顺光、钱超国、于毅、胡庭荣,毕节地区诗人李静、陇山、李文军、张坷、陆有斌、况华斌、舒荣、唐方立、李光文、张以杰、管彦博等参加了笔会活动。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社长赵宇飞、诗人赵俊涛,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
       第二篇:笔会背后
       为把本届笔会办成高层次、高品位、高水平的笔会,5月23日,赫章县专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范元平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就笔会宣传报道、文艺演出、采风活动及后勤准备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本届笔会,共有50多个单位300多名工作人员投入到相关工作之中。
       5月30日,毕节地委宣传部部长杨兴举带领地区文联、旅游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毕节日报社等有关部门领导赴赫章检查笔会筹备情况,并就笔会活动的安排作了进一步的指导,解决了部分缺口资金和资料。
       6月9日,毕节地委书记赵有良带领有关方面负责人赴赫章检查笔会筹备工作,听取了汇报,并就相关问题作了指导。
       6月10日,毕节地区政协工委主任吕开邦,副主任周应华赴赫章参加了“夜郎之夜”民族歌舞表演晚会,对本届笔会予以高度评价。
       会议期间,笔会突出“毕节试验区”主题和夜郎文化,从吃、住、行等各方面充分体现“毕节试验区”精神风貌,室内安排了毕节试验区特产,如苦丁茶、核桃乳、贵宾专用“驰”牌香烟、彝族咂酒等,播放毕节试验区优美的歌曲;室外各类集聚浓郁夜郎文化的牌坊、标语、横幅,无不悄悄地告诉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这里是一方古朴、丰厚的土壤。
       第三篇:媒体联动
       本届笔会因为定位高,选择地域特殊,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民族报》《贵州民族报》《毕节日报》《益阳日报》、贵州电视台和毕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派出了记者全程跟踪记录会议实况。与会各报刊和因故未能到会的报刊均采用不同形式报道了笔会盛况,介绍了毕节试验区、赫章夜郎文化风貌。
       贵州电视台、《毕节日报》、毕节电视台在笔会开始前和进行中都及时、快速、详尽地报道了会议情况。贵州电视台隆重推出了第四届全国散文诗(夜郎)笔会专题向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电视频道播放,毕节电视台全程录制了笔会专题分段播放,《毕节日报》用了5个整版全面介绍会议、采风活动,使毕节试验区土地上飘浮着一种美妙的诗意。
       网络媒体的介入,使笔会消息和盛况传遍世界各地。首先是新华网6月11日迅速转发了《第四届全国散文诗(夜郎)笔会在黔召开》的消息,接着,中国作家网、新浪网、榕树下、诗生活、金黔在线、扬子鳄等数十家知名网站相继报道了笔会消息。诗文化网站还制作了图片专题。
       “面对如此淳朴的土地,我已经写了80行诗歌。《诗歌月刊》将拆版给这次笔会8个页码,希望外界知道这里还有诗歌绚丽的净土!”《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真切地说。“除了以这里的感受创作散文诗,我会在《文艺报》上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贵州毕节,报道赫章丰厚的文化底蕴。”马汉跃说。黄海则特别感动:“希望用这里美丽的韭菜坪、夜郎石林照片作为《小品文选刊》插页,配发优美的散文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30多家报刊、30多家网络媒体先后报道了本次笔会盛况。
       第四篇:感动情结
       最高的礼遇 6月9日黄昏,当警车开道的代表专车缓缓驶进赫章县城时,眼前的景象让诗人们惊呆了。10米一个列队站立的警察,每个交叉路口的哨卡,武警的敬礼……进入汉阳宾馆,毕节地委、行署和赫章县委、县政府领导早就在此等候,身着民族盛装的彝族、苗族小伙和姑娘们奏起了欢快的《迎宾曲》。欢迎宴会上,热情洋溢的祝酒词,彝族、苗族小伙和姑娘的《敬酒歌》,让代表们的诗心步入了圣洁的殿堂。而与会代表驻地,安全保卫、医疗卫生等后勤人员24小时值班,默默地为笔会服务。冯明德深有感慨地说:“这是诗歌的最高礼遇呵!我参加过多次笔会,像赫章这样规模的还是第一次,真是盛况空前……”
       最淳的民风 6月10日中午,吴守江、白麟、野歌三位代表上街“打的”被司机谢绝收费,甚至连擦皮鞋也免费。野歌激动地说:“这里的乡亲真朴实。我们下车给车费时司机说,你们大老远来一趟,怎么能收钱呢。擦皮鞋时也不肯收钱,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大嫂指着我们的代表证说,你们是贵宾,给你们擦皮鞋是我的荣幸。”白麟说:“想不到能够在赫章体会如此淳朴的民风,这是诞生诗歌的天空,文学的净土。”
       最沉的记录 《人民日报》主任记者李舫走出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有没有贵州地图,她想看看赫章在什么地方。因为她热爱诗歌,热爱毕节赫章这样贫困的“试验区”。整个笔会,她没有多少言语,只是聆听着诗人们倾心的交谈。在采风活动中,她虔诚的追踪每一个细节,没有停下手中的数码相机,抓拍韭菜坪石林、抓拍可乐的村落、抓拍彝族的民居建筑、抓拍秦砖汉瓦的碎片。她说:“这是特别深沉的文化,我第一次来贵州,也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
       最纯的歌舞 6月10日晚上8点,“夜郎之夜”晚会中,彝族的《铃铛舞》、苗族的《大迁徙舞》等,是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的男女老幼都参加的舞蹈,深深地感染了诗人们。裴建平、孙继泉、山珍等争相跳出座位把摄像机和相机对准了舞台。唐朝晖深有感慨地说:“这是多么纯朴的歌舞啊!一生中是很难再看见了,因为她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没有被外界侵扰,是原汁原味的艺术。”
       最特别的横标 进入赫章,城镇、乡村主要路口都有“欢迎”、“庆祝”的横幅标语,特别是悬挂有100条之多的横标“热烈欢迎全国各地诗人、作家、记者和领导莅临夜郎故地赫章”,其普通的文字排列给代表们一个特别的思考。王文霞、卜寸丹等纷纷感激地说,从这条标语不难看出赫章对文人朋友的敬重,对文化传播的重视程度,透视出一种超常规的思维理念……
       第五篇:情系夜郎
       诗的情结 18年前,一位来自湖南益阳的青年诗人冯春发徒步考察乌江流域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时,来到毕节,素昧平生的王传芳出于对诗人的尊敬热情接待了他。王传芳作为一个区公所食堂炊事员,他可以匀出自己的菜饭票,也可以多盛一勺青菜,但仅有的一张单人床是他和弟弟王庆的栖身之所。为了让出床位,他连续三天来回步行18公里山路,回老家小憩。这就是18年前诗与夜郎结下的民族情缘。18年后,当年只有14岁的王庆已成为一位青年散文诗人,而冯春发的哥哥就是《散文诗》刊主编冯明德。
       当王庆取得范元平书记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决定在赫章举办第四届全国散文诗笔会时,冯明德当晚就沉入了弟弟当年在夜郎王国的考察日记……虽然,冯春发于1986年6月29日在乌江上游鸭池河泅渡时失踪了,但永远不会消逝的是诗与夜郎的不解情结。
       艺术酵母“我参加全国性的笔会也不算少了,比赫章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有的是,却没有一个像赫章这样高度重视文化重视诗歌的。我很感动。我要把这些感动带回去,把这个诗歌的节日和庆典带回去,让它们化作我生命和艺术的酵母。”这是谭延桐发自肺腑的感叹。记得他当时打电话给他的家人时,是眉飞色舞地描绘这一切的。72岁的贵州老诗人弋良俊激动的当场吟诗:“……我听见,古夜郎王站在大山顶喊出:我,是贵州,是贵州永不倒的大山!”
       体味夜郎 离开贵州已经近10年的女诗人周西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心里话:“我虽然离开了贵州,离开了毕节,但是故乡人能够组织如此有远见的笔会,我相信这是悠远的思考,朋友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良心体味毕节、体味夜郎,用诗的激情歌吟毕节试验区、歌吟赫章夜郎。”
       信物寄情 离别的日子逼近了,用什么来表达内心的依依情怀呢?“这是我手上带了许多年的珍珠,我掏了两颗串成了一对耳环,按照我们锡伯族的风俗,送给我喜欢的哥哥,让我永远记住你,永远记住毕节赫章。”《民族文学》编辑佟鑫真诚的语言让王庆的泪在眼眶里打转。还有,《黔西南日报》李静将她在皮箱里压存了几天的化石作为信物相赠时清纯的声音:“这是我们故乡出土的‘贵州龙’化石,希望赫章成为贵州的龙,成为我永远热爱的王国。”
       第六篇:笔会花絮
       踏歌的旅程 6月12日早上6点,与会诗人踏上了寻访古夜郎发掘地可乐的旅程。途中,佟鑫因为早晨喝了一杯牛奶,吃了一块西瓜,车没有行到目的地就感到内急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叫唤司机,只好询问坐在身边的《中国民族报》贵州记者站站长杨箫羽:“你要唱歌吗?我陪你!”杨箫羽的笑声,让后排的诗人们听到了,接着她又询问郭毅、李曙白,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不唱歌”。当询问到周祖平时,他忍不住大笑了,车厢里面顿时响起了哗然的躁动:“我要唱歌,我要唱歌!”而另一辆车则被诗人们的歌声弥漫,谭延桐的壮族山歌、郭辉的湖南山歌、刘馨泉的贵州山歌,还有吴又无的湖南花鼓戏、司舜的安徽黄梅戏,都唱出了地地道道的地方特色,不时赢得热烈的掌声和喝彩。一路踏歌,诗人们渐渐步入古夜郎神秘的国度。
       注目的外号 笔会时间虽短,大家一致公认的两个“外号”引人注目。一是“魔鬼主编”冯明德,那张轮廓分明的脸,还有与众不同的一头长发,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掀起那诱人的长发足以管窥诗人内心的魔力。女诗人宋晓杰、李明月一路上用“魔鬼主编”招呼他成为了大家认可的称谓。另一个则是“天使主编”王明韵,是他被众多铁杆诗迷的真诚所打动,坚守着《诗歌月刊》这方阵地。“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一副菩萨心肠把王明韵的风骨打造得淋漓尽致。
       欢乐的晚餐 6月11日晚,在迷雾笼罩的韭菜坪天上石林中穿行了一天的诗人们被珠市彝族乡留下来了。盛情的彝家用甜美的咂酒、鲜美的黑山羊肉,更用豪放的彝族民歌和苗族飞歌招待诗人们。也许是诗与歌的相溶,心与心的碰撞,诗人们很快就学会了几句彝歌,学会了几步彝舞,便和活跃在珠市乡并在赫章有了相当影响的“山火彝人”演唱组合一起边舞边唱:“阿雨买,喔喃窘”(彝语:阿表妹(姐),我爱(想)你。)相拥而歌,相拥而舞的缠绵场面,久久不愿散开。
       留恋的故事 进入赫章的当天晚上,自由组合行动使赫章诗人张坷与另外两个诗人合开的乌蒙茶楼高朋满座。红酒、啤酒以及各类特产小吃,让张坷忙得不亦乐乎!之后,乌蒙茶楼便成为了这次笔会闲暇时诗人们接受采访、聚会的免费场所,还成为了许多赫章诗爱者追逐诗人签名的最佳去处。
       热情的诗人 在笔会上,因为与会代表有许多是王庆和刘馨泉认识或者知道彼此名字的诗人,相见恨晚的情怀无时不表露出来。王庆在会议还未结束,嗓子就哑了,与诗友交流时,连说带比划,成了“会说话的哑巴”。而事无巨细,诗人们有事就找王庆、刘馨泉。采风时,因为阴雨天,诗人们带的衣服少,他俩找朋友借来的外套就有六七件。笔会结束后,送诗人们去贵阳经过毕节时,已到家了的刘馨泉突然跑向对面的商店,买了几箱矿泉水搬到车上,虽然只是一点小小的心意,但代表的却是他与诗人们的那份珍贵的感情。
       前后五天的短暂相聚,有许多写不尽的丰厚收获,说不尽的奇情趣事,道不完的深深感激。离别的日子,赫章的主要领导和工作人员依旧像送别自己的亲人那样恋恋不舍……当一趟趟列车启动,当一架架飞机引擎拉开,挥别夜郎的云彩,朋友们的鼻子酸了眼圈红了,惟有默默祝福:愿诗人们青春永驻,祝夜郎古国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