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编读往来]略述家父王伯祥日记
作者:王湜华

《博览群书》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博览群书》2008年第7期上刊登了陈福康先生的文章《一段鲜活的文学往事——巴金与鲁迅首次见面时间考》,竟然因商金林先生披露的家父王伯祥日记而确考了这一见面的日子。记得在我紧张抄录日记时,商金林先生一段时间几乎天天来我家,翻阅家父日记,并摘抄了他所需要的大量内容。今陈福康先生辗转引用,解决了重大问题。对此我甚觉欣慰,益感家父日记出版问世之必要。现仅就粗浅所知,略述家父日记。
       家父是位史学家,精擅目录版本,勤于笔耕。家父在学生时代即开始记日记,直到“文革”时,不得不辍笔,但却变换形式,将日记以读书札记的形式,简要地记于书之卷后或眉上。我写《王伯祥传》之前,将我出生前的家父日记抄录了十余年,其后的日记,因赶于写传,未能得暇全抄,只是约略翻读了解放前后的部分。简单介绍如下。
       我家在日寇侵华的“一二八之役”中,全部毁于战火。因家父特别重视日记,特请我舅舅冒战火去抢出日记,结果慌乱中,只抢出了几本精装本日记,而以前的其他本册一时未能找到,结果与其他书物一并毁于战火。所以家父的日记之“头”,仅仅始于1924年。
       1924年时,家父已在商务印书馆任编辑,所以记日记所用的本子即商务印书馆正式发行的精装本《民国日记》。一连用了十四年。这十四年的日记我已全部抄录。
       家父日记的特点之一是较为详尽,虽不无“流水账”之诮,却内容翔实。尤其朋友间的交往,总是记之更详而很少臧否品骘。所以作为史料,其价值尤高。
       家父日记的特点之二是言为心声,但又很少大段内心独白,不似小说家等兜圈子,蓝蓝的,白白的,颇似史家的秉笔直书。而不同历史时期则往往有不同的侧重,例如抗战时期,他每天必记大量的国内国际新闻,不但详记战况,还特记锄奸,并为之叫好,团结抗敌的立场十分鲜明。
       家父日记的特点之三是时间跨度大,虽然日记真正的头已亡佚,而从1924年到1975年,这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有这么一份完整而翔实私人日记存世,对这一巨大变革时代而言,真是十分可贵的史料。
       但由于日记之分量实在较大,所以至今难以出版,这对研究现当代的人们来说,实是一大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