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民间记忆]顺口溜随想
作者:姜 昆

《博览群书》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好编顺口溜。其实,顺口溜能编好,也必须有学习写诗歌的底子。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诗经》的段子,《伐檀》、《硕鼠》、《关雎》等。但是,只是能背而已,不知道什么意思。不是我有多么的用心和少年文学潜质,那是我爸爸逼我背的,背不下来不让吃饭,不许睡觉。
       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汉代的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尤其是元曲,极其喜欢。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赵朴初老师的《某公三哭》对我的影响最大,我发誓以后也写这样的东西。可能是自己的文化底子太薄,写来写去,全写成相声了。一心不能二用,相声和元曲不是一个路数,但是下的功夫也不小,所以没能写成元曲,自己也原谅了自己。
       顺口溜自己一直坚持不断地写。拔点高的话,这也是打油诗。
       打油诗并不简单,古代的“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以一口井和两只狗写雪天的雪,估计也是顺口溜出来的,但是遣词排句和构思亦相当讲究,观察生活极其细腻。
       周恩来曾经夸冯玉祥将军的打油诗:“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创”,因为冯将军自称“丘八诗人”。他带兵进驻徐州,提倡植树造林,为民造福,写了一首护林诗: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有威严,也有幽默。
       袁水拍的“踏着茅房去拉屎,忽然忘记带手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样的段子,一定要在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叫骂连天的岁月里哼出才有价值。如果盛世里写此文,定收入“低俗”之列。写什么不好,非写拉屎、擦屁股,不雅!
       鲁迅的打油诗雅,但是能传世的是口语化的那些,比如“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一类,让人百读不厌,百用不烦,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挺有意思。而他讽刺“蹩脚”翻译译出牛奶路的那首:“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乌鹊疑不来,迢迢牛奶路。”多少是有一点费解了。(主张“顺译”的赵景深曾经误译milky way为“牛奶路”,参看鲁迅《二心集,风马牛》)
       方成先生的打油诗好,好在他喜欢研究相声,懂口语,掌握和了解语言艺术的魅力。他曾经在一个斗方上写自己的座右铭“学而长思”,然后在边上写上打油诗“平时喜读书,读了记不住,学而不长思,惘然没用处,活了几十年,没少犯糊涂,写个座右铭,或许有帮助。”写得非常精彩。精彩在于,一是绝对上口,大白话,极其合情合理,让人有共鸣;二是压了“险韵”——“姑苏辙”,读来韵味十足。我多少次读,多少次品味,多少次都感到舌口生津,沁人肺腑,滋润心田,舒服极了!
       我写打油诗,抽冷子也出好词句。
       比如写在兵团,早上进山砍柴伐木的情景,撞出“伐木坎坎荡山谷”的句子。“坎坎”二字出于《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是形容伐木的声音的;又如写坐火车赴北大荒离开北京的场景,“燕山的弓,列车的箭,离弦飞奔山海关”等等。但是,真正能让我自己多少感到一点欣慰的,不是排词造句的精巧,而绝对是真情所激发出来的实感。生活一旦真触动了你想要说话的那根神经,你不说都不行,当看到自己有感而发产生和流露出的那些小火花、小智慧,显示出自己那点“小聪明”,美,美不够!
       声明一点,我可绝对不是不想当诗人,不想写正儿八经的诗,说老实话,我做梦都想。但是我知道,绝临峰顶,是每一个对于自己人生,差不多都曾拥有过的梦想。取决于成功的标准,不单单是那高耸的峰顶,有时候可能是攀登心灵中目标的那股动力,只要永远有这股动力,你就永远有希望。
       你们说我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