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往事]国民党军中精英空中兵变
作者:刘晓宁

《中外书摘》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天之骄子”荣归故里
       早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就开始着手重建在抗战初期几乎被摧毁殆尽的空军部队。当时,重庆国民政府提出了“投笔从戎,参加大反攻”的口号。西南地区的无数热血知识青年,为了抗日,纷纷从军。而加入空军的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被称作是精英中之精英,又誉之为“天之骄子”。
       年轻的广西籍青年、士官生俞渤,此时则踌躇满志地进入了位于西子湖畔的杭州笕桥空军学校。当时,海军多送英国,而空军则赴美国。在美国,中国士官们进行了两年多的艰苦学习和操练。在这期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终于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俞渤和他的战友们个个欢呼雀跃,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祖国的胜利光复。
       1946年的秋天,这批留美士官生分批回国了。俞渤等人乘坐的海轮辗转数月,回到了上海。当这批身穿美式茄克的空军军官们走下轮船时,受到了国民党军兵种首脑和政要的极为隆重的欢迎。在震耳欲聋的军乐声和鲜花掌声中,俞渤和战友们在受宠若惊的同时,又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我们是学空军的,日本人不打了,是否还要去打内战?如果把我们调到内战前线,我们怎么办?这时,当年的激情已荡然无存,脑子里只是空虚和迷茫。
       为何“同室操戈”
       仅一个多星期,俞渤和他在美国同期的30多名军官就奉国防部之命,到空军第八飞行大队报到,驻地在上海大场机场。大场机场是国民党空军在华东的一个重要基地,担负着华东数省的空防和轰炸任务。该基地常驻有30多架美式B-24、B-29重型轰炸机。该两机型的武器装备完备而先进。B-24轰炸机有两台发动机,可携带4吨以上的高爆炸弹,装备有9挺机关炮,其战斗力不亚于美制P-51型驱逐机。B-29是继B-24之后更新的一代机型,其性能和战斗力都不在B-24之下。
       几天后,俞渤就作为副驾驶,随机执行轰炸任务。当时,中共军队只有陆军,而防空火力亦很薄弱,所以国民党空军一再逞威,给解放军造成很大的伤亡。俞渤感到了难以名状的困惑:我们学空军,就是为了打中国人吗?
       更使他不能容忍的是这样一件事。一次,他随机出航执行轰炸任务。在江南水乡的一片沃土上飞行时,向下望去,只见田野纵横、沟渠成网,村庄升起缕缕炊娴,湖泊如颗颗明珠……正在这时,机长接到了地面的命令:立即进入投弹准备。当飞至一个村庄上空时,耳机里又传来了:瞄准,投弹。几枚炸弹“刷刷”扔了下去。几秒钟后,地面上腾起了朵朵黑炯。俞渤的脑子“嗡”的一声炸开了。此时此刻,他想起了抗战中的一幕:一天,日本空军对广西南宁市进行大轰炸,父亲、母亲、大哥三人均葬身于大轰炸的瓦砾中。此时,地面上情景会是怎样呢?他不敢再往下想了。一旁的战友,握着操纵杆的双手猛烈地颤抖着,额头上沁出了汗珠,痛苦地低下了头。
       “决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俞渤和他的战友们都这样想。但自己身为小小的少尉军官,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一个秘密
       在几次轰炸后,俞渤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1948年冬的一天,他随机出航轰炸。当战机驶入预定投弹区域时,俞渤向地面报告了方位。地面命令:立即投弹。俞渤无奈地答应了一声:是。只见这位战友很卖力地摆弄着轰炸操纵杆,足足忙了几秒钟,飞机俯冲了下去,等掠过了目标,才把炸弹投下。开始,俞渤很是不解,一瞬间,他就明白了。这时,战友向地面报告:“炸弹投下,命中目标。”地面传来:“好,返航。”
       俞渤向下一看,只见在一大片空旷的雪地里,升起了几小朵蘑菇云。两人眼神一碰,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原来,他把炸弹有意扔偏了。降落后,俞渤极想找这位战友聊聊,而战友却不愿多说,只蹦出一句话:“离地三尺三,老子说了算。”
       俞渤学会了这一手后,在以后执行轰炸任务时,常常是运用自如。从此以后,他在心理上逐渐地取得了一些平衡。
       反内战的政治倾向,使俞渤一直在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谛。俞渤的一言一行,引起了一名军官的注意,他叫唐宛体,是俞渤的笕桥航校23期的同学,比俞迟一年到美国受训。他与俞渤同样有着强烈的反战倾向。共同的志向,使两人走到了一起。私下里,他们阅读进步书籍,传递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久而久之,他们通过电台的广播,对共产党有了初步的认识,看了报纸,也知道南京有个梅园新村是共产党代表团的驻地,后来,竟至发展到“找共产党”。
       一次,唐宛体从上海到了南京,竟一个人找到了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驻地。他见到了代表团的王炳南。王按照惯例,向他介绍了中共的具体情况。末了,王炳南为了他的安全,特地用小汽车把他送了出去。第二次,他干脆穿了美式空军茄克,挎着手枪,拎着飞行包,大模大样地闯了进去。通过两次与代表团同志的谈话,唐宛体更加了解共产党了。
       两次成功的经历,唐宛体迫不及待地告诉了俞渤。唐兴奋地说:“共产党说了,我们留在空军,起的作用会更大的。”之后,他们两人就开始了新的工作。同时,在南京空军医院工作的一位地下党员林诚大夫也奉组织之命,与他们接上了头。
       白崇禧的“保护伞”
       俞渤和唐宛体二人,在笕桥空军基地、上海大场机场等处,又联络了好几名空军军官。大家碰到一起,常以喝酒为名,谈形势,谈工作,互相传递前方的战况,更重要的是,传达和交流党对空军的工作方针。其中心内容是:隐蔽待命,等候时机,组织更多的官兵参加革命,给国民党王牌军以致命的打击。
       这七八名军官,各自又联络了一批人。渐渐地,空军内部的厌战情绪迅速蔓延开来,这支“精英部队”中的“违纪”、泄密现象层出不穷。最后,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只得求助于国防部保密局予以清查,蒋介石也下达了“整肃”的手令。
       保密局通过空军内蒋介石的嫡系组织“新生社”,以及政战处,对空军军官挨个进行了排查,人人过关,大有不抓出几个共产党嫌疑犯不肯罢休之势。“整肃”的矛头开始指向了俞渤等人。
       俞渤是将门之后。其父曾在白崇禧的桂系军队中任过中将职务。1947年春,俞渤曾到南京白崇禧的官邸看望白,白崇禧将担任国防部长后的上将戎装8寸照片亲自签名后送给俞渤。在总部政战处和保密局官员找俞渤谈话后,俞感到事情有点不妙。情急生智,俞想起了那张照片。于是,赶紧把它翻出来,在床头挂了起来。这一手还真奏了奇效。附近宿舍里的军官们纷纷跑来看这张照片,看了之后又四处张扬:“俞少尉有一张白长官的签名照片,大家快看啊。”政战处和保密局的人听了,也来看热闹。这一“护身符”,还真帮了俞的大忙。在一次交谈中,空军大队长一改以往的态度,对俞渤说:“你是将门虎
       子啊!剿共作战是白长官亲自指挥的,有他做靠山,还能不飞黄腾达?往后还望在白长官面前替我美言几句。”一场虚惊,顿时烟消云散。
       这时,地下党又传来指示:不能麻痹大意。为了今后工作起见,在一般官佐中,宜少发表进步言论,工作要更加隐蔽,暂停发展组织,同时要多参加一些与政治无关的活动,如酒会、舞会等,以麻痹保密局人员。
       绝密的“浦江计划”
       形势的发展,出乎预料地快。国民党军在山东、苏北战场节节失利,东北岌岌可危。蒋介石输红了眼,急调空军第八大队进驻北平南苑基地,以加强对东北解放军的攻势。不多久,东北即告失守,第八大队又调回了上海大场基地。
       就在这时,中共上海局决定:实施多架飞机“北飞”的起义计划,为人民空军的建立输送力量。这就是绝密的“浦江计划”。具体实施的联络工作,交给了南京空军总部医院的上尉军医林诚。
       林诚在上海接受了任务后,立即到上海大场基地找到了俞渤,告知了起义的设想。俞渤说:“两三架轰炸机,十多人没问题,我有把握。”林诚问:“四五架行不行?”俞渤说:“再努力一把。”林诚又说:“到时还会有其他飞机起飞的。”俞渤听后十分兴奋,同时也表示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
       十几天后,林诚又赶到上海大场基地,代表上级党组织批准了俞的入党要求。俞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表示要用生命去完成这一光荣任务。
       “浦江计划”是这样的:
       方案一,在例行执行任务起飞后,将飞机直接飞往东北解放区;
       方案二,联络好已发展的可靠官佐,将飞机偷偷飞往解放区,或夺取飞机后再飞。
       俞渤认为,第一方案一旦实施后,轰炸机上人较多,六七人意见不可能一致,可能会发生搏斗,易发生飞机坠落或人员伤亡。而第二方案比较稳妥,偷飞或强行起飞后,地面至少要30分钟后才能作出反应,根本就赶不上了。
       林诚表示同意。最后,与俞渤、唐宛体等人商定了降落时的联络信号:如果是白天,机上就飘出一块白绸布;夜间则使用飞机灯忽明忽暗地显示。地面用白布铺成一个v字形,箭头表示降落的方向;夜间则燃起两堆火。地点:沈阳、安东机场或石家庄机场。
       俞渤、唐宛体回丢后,立即行动起来。大家情绪高涨,几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就等上海局报中共中央批准后行动。
       蒋介石突下紧急电令部署全被打乱
       就在这时,驻扎在上海大场基地的空军第八大队,突然接到空军总司令部的命令:“奉委员长紧急电令,本大队次日全部调驻南京大校场基地待命。”原来,蒋介石在“徐蚌战场”投入了大批精锐兵团,调空军到南京来,是为了与“共军”决战淮海。整个国民党空军的4/5都集结到了南京周围。蒋介石为这场决战,倾注了几乎全部的空军主力。
       俞渤等人到达南京后,仍在焦急地等待上海方面的起义命令。可一连好几天音讯全无。林诚大夫在南京也等不到上海方面的消息,南京市委只好派人去上海。
       究竟上海方面出了什么事?几天后,上海方面传来消息说,国防部保密局因对中共地下党在上海的电台束手无策,新近从美国引进了一套先进的测试设备,专门用于破获上海的中共地下电台网。几天来,好几架电台被保密局的侦测车破坏,以致联络通讯中断。直接向解放区发报的地下工作者李白,在被捕后坚贞不屈,不吐一字,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向蒋介石汇报后,蒋介石怒不可遏,居然写了一张手令给毛:“坚不吐实,处以极刑。”最后,由毛人凤执行了蒋介石将李白处死的命令。
       后来,上海地下党的批示电报,通过潘汉年的中央社会部电台才将情报发出来。
       因电台被破坏耽误了时间,等到通讯恢复后,情况又起了进一步的变化。空军八大队又宣布:“再奉国防部转蒋总统手令,大队后勤基地即日迁往台湾新竹机场,全部官佐的家属及物品财产,一并转运台湾。”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给“浦江计划”的实施以沉重的打击。一些准备起义的军官动摇了,多架飞机起义不可能实现了。
       北飞命令下达计划再次受挫
       该命令一下,官佐们只好服从。如果迟迟不动,立即就会被政战处盯上。俞渤、唐宛体等人一面在房间里整理行李,一面商量着办法。当天下午,行李车就到了,后勤人员把行李全部集中运走存放起来。正在这时,由俞渤发展的一名青年军官急匆匆地跑来,递给俞渤一份加急电报。俞渤拆开一看,发报时间、地点、姓名都不清楚,只有一行小字:“家中房子已修葺一新,望尽速请假回家一叙。”俞渤一看就明白了,这就是起义的命令。
       俞渤、唐宛体和战友们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立即前往停机坪观察。还没有到达轰炸机的停机坪,就看到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着氧气瓶模样的大罐子,在陆军士兵的武装押运下,朝轰炸机方向开去。俞渤他们很是不解。这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如此戒备森严?一打听,才知道是毒气弹。原来,蒋介石的嫡系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场被围,蒋介石为挽救败局,紧急调运毒气弹去轰炸解放军。
       这一新的发现,又给起义带来了新的难题。因为在起义后,准备在南京上空轰炸一两个重要目标,如国防部、总统府。如果投下了毒气弹,势必会殃及老百姓。这样,他们在物色飞机时,就要小心加以区别了。
       就在他们物色飞机时,第八大队中突然又传开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总部在第八大队发现共产党,有飞机要叛逃。这显然是有针对而来。俞渤来不及去考虑消息的来龙去脉了,立即将情况报告了林诚大夫。同时,俞渤和几名最可靠的人离开机场到附近一家酒馆密商,临时决定飞一架是一架,要赶在政战处尚未查出之前行动。最后,他们共同制定了起义计划:
       一、找一架挂常规炸弹的B-24飞机,秘密起飞;
       二、如不成,就武力夺机;
       三、起飞后,轰炸大校场机场的毒气库或机群;
       四、轰炸一两个国民党政府的重要设施,如总统府。
       也就在当天,党组织传来指示:“可以一架起飞。联系方法照旧。”
       参加这次行动的共五个人,他们的姓名是:俞渤、郝桂桥、周作舟、陈九英、张祖礼。分工是:两人驾驶,一人投弹,两人火力警戒。
       514号起飞成功轰炸总统府
       1948年12月16日。南京大校场军用机场。
       黄昏时分,基地似乎特别地热闹。晚上,空军俱乐部奉命组织一场规模不小的宴会,听说是蒋介石吩咐专门慰劳飞行员的。各个宿舍接到通知,晚饭前到俱乐部集中。
       天渐渐地暗下来,宴会也开始了。
       宴毕,政战处一位中校大声嚷着:“大家不要走,蒋委员长要来看望大家。还要请大家看电影,片名《文天祥》。”场内顿时喧哗起来,飞行员都在交头接耳地议论。趁着这个空,五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俱乐部,赶回宿舍拿了必备
       的飞行器材后,立即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朝停机坪靠近。
       黑暗中,许多地勤人员正在给一架架飞机装炸弹,还有为数不少的游动哨兵在巡逻。在这样的情况下,悄悄地潜到飞机旁已不可能。于是,五个人分成两组,大模大样地向停机坪走去。哨兵看到他们全副武装的打扮,只当是执行起飞任务的,也就没有多问。
       到了停机坪,他们在寻找一架合适的飞机。一架一架看过去,不是没有挂炸弹,就是装了毒气弹,要么就没加满汽油。时间足足过去了半个多小时,五个人在寒风中急得满头大汗。
       好一会儿工夫,他们才摸到一架编号为“514”的飞机旁,一检查,全部符合要求。大家一阵狂喜。这时,探照灯打过来,他们又躲到飞机的阴影中。灯光一过,他们立即撬开飞机的舱盖,一股脑儿都钻了进去。
       “启动”!俞渤一声喊。螺旋桨转动起来,发动机发出了轰鸣声。
       “514”轰炸机缓缓地向跑道滑去;紧接着,一个加速,飞机离地、爬高、腾空……一股无法抑制的兴奋,涌动在这五个人的胸中。
       飞机平稳地升入了空中,1000米、2000米。地面的哨兵看着它起飞,根本就没有多加注意。
       南京大校场机场位于南京城东南郊,距城区不过十多里。飞机升空后,瞬间就到了南京上空。俞渤打算在南京上空轰炸了目标后,再飞回机场轰炸机群。第一颗炸弹的轰炸目标,就是总统府。
       负责投弹的周作舟,是一位老轰炸员,技术相当熟练,对南京的地形也了如指掌。可这次轰炸倒像是出了鬼,无论他怎样调试,都把握不住轰炸瞄准系统。到了目标上空,好不容易调整好了,炸弹又投不下去。他立即意识到,轰炸系统已被反内战的飞行员破坏了。经大家紧急磋商后,决定把炸弹扔在无人区后立即北飞。于是,飞机又向北转了一圈,在南京西北郊的一处无灯火的地方,用手动把炸弹投了下去。
       去掉了炸弹,飞机顿觉轻了许多。机头一抬,直向北飞去。
       降落在石家庄机场
       俞渤等五人驾驶着B-24轰炸机瞬间掠过了长江,接着,就是淮河、黄河,广袤的平原,雄伟的山川,飞机直向东北方向飞去。
       俞渤打开了收音机。这时,传来解放区广播电台的消息,东北正降大雪。俞渤想,这个天气到沈阳和安东机场降落是不可能的了。大家再次紧急商量,认为最近而且已经解放了的机场只有石家庄了,但石家庄的中共驻军不知道有国民党空军的飞机起义前来,无法导航,地面与空中也无任何联络信号。情况十分紧急。最后,他们果断决定,飞石家庄机场见机行事。
       飞机折向西北,飞抵河南南部时,云层渐渐消失,很快就飞临了石家庄上空。飞行员们凭着丰富的经验,终于摸到了机场上空。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着,灯光不停地闪烁,希望能引起地面的注意。
       石家庄机场上灯光星星点点,俞渤他们正在寻找跑道试图降落。突然,地面灯光全部熄灭,高射炮、机枪一齐朝飞机开起火来。飞机只好飞离机场。等再一次飞临机场时,地面仍在射击。就这样,飞来飞去,足足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汽油也快用完了。五个人真是心急如焚。
       就在他们再一次飞临机场上空时,突然,他们看到机场跑道的两端,燃起了两堆熊熊大火。这是在指示跑道的位置,对空射击也戛然而止。原来,石家庄城防司令曾涌泉将这一情况向上级汇报后,才得知这是一架起义的国民党飞机,遂立即下令配合降落。
       俞渤和郝桂桥紧紧握住操纵杆,将机头对准了篝火指示的方向,一头降了下去。
       4月17日凌晨1时许,飞机终于在石家庄机场安全降落。当他们打开舱盖时,看到上百名解放军战士欢呼着朝飞机拥来。“我们成功了。”五个人含着激动的泪花,从机舱里爬了出来。
       两个小时后,中央调查部长罗青长奉毛泽东、周恩来之命,专程赶赴石家庄,向五位国民党空军飞行员表示亲切的慰问。
       之后,在1948年年底和1949年年初,上海和南京的地下党在国民党的严密控制下,又先后组织了八架飞机起义飞往解放区,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也为人民空军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