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怀念]片断与细节
作者:流浪琴手

《博览群书》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离开的脚步渐渐安详了,像驶向八宝山殡仪馆的车,还有窗外投进的光……这光真像神话,就这么自然地进了你的心,人的心这时候多需要这样的光啊。
       突如其来的降温夹带四到五级偏北风,来势凶猛。车大概走了不到一个钟头,想想,我有些日子没有出学校了,外面居然变化很大,不觉就想说:更新真快啊。车里空气很凝重。来北京第一次坐这么安静的车。眼睛累了,我干脆闭上。
       ……
       “你坐下吧,”厚厚的镜片下眼神安详。
       “我……这是历史的必然性……可是……”我没有口吃,也不结巴,可这时候脸烫得厉害,竟然不知所云了。没料到,第一次回答老师的提问就语无伦次,心中很难受。
       ……
       “老师,我最近感觉很痛苦,许多问题都找不到恰当的答案。还有,课堂上回答问题也捉襟见肘,今天我本来还想说的,可是……”我不知道怎么说下去,敬畏完全写在了脸上。
       “哦,我注意到你了,你听课很认真,但要注意自己回答问题的思路,去图书馆借一本‘历史的偶然性’方面的书看看,对你会有帮助。”他淡淡地微笑,随口说了几句,对我来说,这微笑立刻就安抚了我躁动又充满疑惑的心,那厚厚的镜片背后暖暖的目光,在这秋冬时节让我这离家千里之外的学子心底漾起一层暖浪。
       一时间,我徜徉在学科史课堂上老师讲述的大学之中。陈寅恪、王国维、胡适、鲁迅……燕园、沙滩红楼、水木清华……一个刚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总还怀着憧憬与梦想,突然被释放的身心,有一点点感觉就想要起飞,尽管他们懵懂于现实,无知于社会。
       “痛苦,说明你在思考。大学是一个孕育自由精神的地方,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多读书,多思考。有什么疑惑可以发信件给我,要明白,这痛苦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要多反思,不断丰富自我,才能不断进步。”
       从教学楼穿过狭长的过道就到了食堂,他似乎还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我若有所思……而这竟成了我与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单独交流。他在我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邮件地址,而后就去了教工餐厅。我也习惯性地朝清真餐厅方向走去。现在还记得清楚,转头的瞬间,我看到他面带淡淡的笑容。
       他,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无法磨掉的痕迹的老师。说来,在到学校之前我就认识了先生。得知自己要去那里,就提前在校园网上了解学校信息,无意中在中文系网站上看到了先生的姓名和电子邮箱地址,即以一个大一新生的身份发了一份邮件给他,先生回复了,我们算相识了。后来,在中文系的网站上看到中文系男老师合影,一个个子不高,目光温暖而深邃的人吸引了我,虽然不知道他是谁。来了学校后名才算真正认识了他——带我们“中国近代史专题”的吴小龙老师。
       大学一年级上半期一晃就过去了。在飘落的雪花中,又一站梦的驿旅结束了。先生所教授的“中国近代史专题”也早早结了课,考了试。而我与先生在之后的日子里,也只几次碰面打个招呼,便匆匆走开。新学期开了新课程,涉及历史和哲学方面的话题少了很多,记着先生邮箱地址的笔记本也被我整理到了抽屉里,在这期间我给先生发过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我的一篇习作。成立风入古文学社的时候本打算找先生,但听同学们在说先生身体不适,便作罢。再后来,选学年论文时,我就近选了文学概论老师的题目,便又与先生擦肩而过。暑假中,先生病倒,在住院期间,我看望他时,先生已经不能言语,我们只有静静地望着病床上躺着的他,对这个世界似乎已经没有知觉的他。在与病魔的较量中,他已然骨瘦如柴,始终都没有睁开眼睛,直到我们静静地离开也没有。两位女同学当时就哭了,而我一个人把头仰得老高,北京的天,黄昏时候,看不到星星,而那天我看到了月亮,而且被放的老大。这大概是我与先生的最后一面了。
       又是一年秋风起,二年级的我静静地站在我敬仰的先生遗体前,鞠最后一躬,送最后一程。有人哭了,很早就有人哭了,不过只是抹眼泪,没有声音……
       秋风瑟瑟。
       (摘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