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域外书情]域外书情
作者:佚名

《博览群书》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特约主持:沈宁
       《坎南之畔》(At Canaan"s Edge),泰勒布兰克,(Taylor Branch),Simon&Schuster出版,零售价:35美元
       同许多中国读者一样,有些美国读者也希望领袖人物的形象单一化,不过原因不同。美国读者这么想,是为了便于领会和记忆领袖人物,而中国读者则会认为,太复杂有损领袖人物的伟大形象。而且对于美国人来说,如果领袖人物的死亡具有戏剧性的话,比如被谋杀等等,更会引起他们对领袖人物的兴趣,甚至崇拜;这也是中国人不大愿意同意的,中国人更愿意自己的领袖人物寿终正寝。
       美国的林肯总统、肯尼迪总统,都因暗杀而死,关于他们的故事讲了千千万,仍然远没有满足美国广大读者的愿望。还有一个美国英雄人物,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先生也属此类。这些领袖本来都是思想、性格极为复杂的人。其实,思想、性格简单的人做不了领袖,只不过有些人更愿意相信一些编造的神话。
       对于希望了解领袖人物复杂生命历程的人来说,最近出版的(坎南之畔)(AtCanaan"s Edge)是不会让他们失望的。美国作家泰勒·布朗克Craylor Braheh致力于研究美国民权运动历史,出版一套三卷巨著(金年代的美国1954~1968)(America in theKing Year 1954~1968)。这本《坎南之畔》是此一系列的第三本,也就是最后一本,详细记录了马丁·路德·金领导争取自由的进军至他被暗杀的那段历史,描绘了马丁·路德·金和其他许多民权运动的领导者。
       历史记录是必须真实的。作者布朗克在新作里写了马丁·路德·金在民权运动中与其他领导人之间的严重分歧和激烈争执以及他的婚外情生活。马丁·路德·金的婚外情,在一千多页的书中只有一页,其影响却不容低估。有人甚至认为这种个人生活问题,严重贬损了他作为民权运动领袖的形象。
       书中详尽地描述、分析了马丁·路德·金在民权运动中与其他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和争执。事实上,马丁·路·德金始终努力于民权运动内部的团结。那是一个艰难的时代,艰难的社会。马丁·路德·金和他领导的民权运动必须面对众多的社会问题,从种族分离政策,到反对越战,到争取黑人的选举权等等。最后马丁·路德·金成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象征,吸引了无数的青年投身于这场运动。他的名言:“我有一个梦想”,至今仍被经常引用。但同时,他所采取的手段也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比如当时的美国非暴力学生协调委员会(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lttee)就指责马丁·路德·金“从他们的牺牲中窃取公众荣誉。”
       通过三卷历史著作,布朗克不仅记录了民权运动的历史,也记录了整个美国在二战之后所走过的艰难道路,经验和教训并存,具有非常宝贵的现实和借鉴价值。作者布朗克在书中没有对历史做出自己的结论,他举出历史事实让公众来思索:我们究竟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的。回避或者篡改和抹杀历史,特别是那些不光荣的历史,无益于今天的进步,只会导致错误的重犯。
       书的开头用了二百页篇幅描述从小城塞尔玛(Selma)到密西西比州首府蒙哥马利(Mentgomery)的进军(march)。那次进军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争取自由的进军。事实上,进军分为三次,发生在1965年3月。第一次刚从塞尔玛出发不久便遭到当地警察和州警察的拦截,参加者被逮捕和毒打,最后被驱散。塞尔玛当地的一个黑人牧师后来甚至遭到暗杀。
       游行示威者遭军警毒打,牧师被杀等景象通过电视和报纸的报道,极大地震惊了全美国的民众。借着这股民间浪潮,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在1965年推动通过了选举权利法案。约翰逊总统对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曾经有过几次,历史与命运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相交,构成一个转折点,重新开始人类对于自由的永无终止的追求。这种转折,曾发生在Lean,on和Concord。这种转折,一个世纪前发生在Appomatox。这个转折,上个星期发生在阿拉巴马州的塞尔玛。
       该演讲与那三个月时间,是约翰逊总统生涯的亮点,也是他的暗点:使他成为最成功的为美国民众争取更多公民权的总统;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下令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发动进攻,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越战历史。如同作者布兰克所说:本来约翰逊总统和马丁·路德·金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但是越战把他们两个分开到对立的阵营。
       第二次塞尔玛进军由马丁·路德·金亲自领头,但是很快就结束了。因为马丁·路德,金决定遵守法庭的裁决,认为那项裁决有利于民权运动的发展。其后不久,第三次自由进军就开始了,而且从塞尔玛出发,进军到州首府蒙哥马利市。这次进军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至今仍然是难以估计的。作者布兰克说:那次进军的影响,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感觉到,小到卧室,大至奥运会。可以说是阿拉巴马那股非暴力运动思潮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布兰克的新著,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档案文件以及美国总统的记录资料,是纪实作品。可是其中许多事件的发展,读起来就像是惊险小说的情节,离奇曲折,出人意料。特别是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年轻一代,读来简直不敢相信当年的美国居然曾经发生过那样的事。但是作者所写翔实无误,栩栩如生,令人不由不信。
       书中记录马丁·路德·金带领他的追随者们移师芝加哥,把自己的民权运动和非暴力主义,扩大为全国性的运动,告诉美国人民,种族主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南部。不幸的是,本来比较泛义的民权运动,慢慢变成了一种单一黑人权利运动,甚至出现了激进的暴力活动。 马丁,路德·金生命的最后几年,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对越南战争表态。就个人而言,他从一开始就激烈地反对越战,但是他如果经常地公开表态反对越战,就伤害了与约翰逊总统的关系,而约翰逊总统是马丁·路德·金民权运动的最重要的支持者。直到1967年,他才在纽约发表一篇公开演讲,要求尽快结束越战。那篇讲话跟后来的许多反战言论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是他因此遭到许多媒体的攻击,也被民权运动内部的许多人批评。其后不到一年,马丁,路德·金就被暗杀了。
       布兰克描写马丁,路德·金的被刺身亡,几乎是使用了诗一般的语言,非常地温和静穆,让人读了心头止不住颤抖。他写道:马丁·路德·金一生坚持非暴力的斗争,让他在自己的运动内部都显得孤立。而他对于自由的呼唤,给他的祖国的人民留下无比辉煌的遗产,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将会永远的留存在人们心中。
       《莫扎特的女人们: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的音乐》(Mozart"s Women:HisFamily,His Friends,His Music)金恩·格洛夫尔(Jane Glover)著,哈波·科林斯(Hatp-er Collins)2006年1月3日出版,416页,27.95美元
       如果看到书名,以为这本书属于“秘史”一类,拿莫扎特开涮,那就大错特错,最好走远,不要来碰本书的边,以免亵渎莫扎特。美国的主流出版界,至今保持着严格的道
       德标准和职业自律,绝不出版淫秽色情作品。
       有关莫扎特的书籍数量之多,就世界范围而言,虽然比不上希特勒,或者也比不上林肯总统,但也很可以说所差不远。莫扎特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原本说是之一,现在越来越多人说他就是虽伟大的一个,是顶峰。莫扎特音乐作品多,专著论述也就要比其他音乐家多,而其生活之曲折,其性格的复杂,特别是他36岁年纪轻轻就去世,令人们对早逝的天才更感兴趣,自然地成为众多作家追逐的主题。若干年前好莱坞影片《莫扎特》,至今还流行市场。
       《莫扎特的女人们: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的音乐》(Mozart"s Women:His Family,His Friends,His Music)的作者,金恩·格洛夫尔(Jane Glover)因为研究十七世纪歌剧的杰出成就而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担任芝加哥巴洛克音乐学院的院长。她在这本新作中专门研究曾经在莫扎特身边生活过的女人们,从他的家庭到那些曾经演奏他作品的女钢琴家,或者演唱过其歌剧的女歌唱家,其中一些女音乐家曾激发莫扎特创作出许多辉煌的作品。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很努力地把这本书写得更具可读性,不像有些学者那样以艰涩隐晦的学术腔调为荣。我相信只要稍微有点莫扎特常识,或稍微具备西方古典音乐修养的人,拿到这本书就会放不下来。而那些音乐史家、莫扎特专家、音乐文学家们,更会从此书中获取许多新鲜资料。
       这是一本音乐家的历史著作,虽然此书中分析了许多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有助于读者对莫扎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但显而易见,作者是把重心放在对莫扎特和他的女人们的身上。只是在书的第三部分,作者按照年代顺序,深入地分析了莫扎特的歌剧,从那些已经几乎被人们所忘记的莫扎特早期作品,到至今仍然经常在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的名作。
       不过即使在分析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篇章中也还是可以看得出来,作者的用心一直落在写人物这个基本点上。作者很仔细地描述莫扎特是如何小心地根据他的女演员的能力来创作相应角色的音乐和演唱,也因此其作品中的女角色的音乐总是最为出色。
       许多传记作家们的书,写到人物死去就结束了。但是本书作者却专门写了——章:莫扎特之后,多达60页,专门来写莫扎特死后,他的家人如何地相互支持,设法保持住莫扎特的荣誉和传统。
       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丝,似乎恶名远传,在历史上总是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在这本书中她的冤案获得平反。在此书中,康斯坦丝被写成一个充满同情心的人,在与莫扎特的婚姻生活中保持着极度的忠诚和正直。作者写道:与康斯坦丝一起生活,从来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她确实是一个欢乐而又热情的伙伴,与莫扎特旺盛的生理需要完全能够配合。她理解并乐于助人,聪明伶俐,并且鼓励丈夫的各种社会活动。
       康斯坦丝出生在一个著名的音乐世家,姐妹四人个个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她的一个堂兄弟卡尔威柏(Carl Maria von Weber),是几乎能够同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同列一榜的著名作曲家。事实上,莫扎特最初爱上的并不是康斯坦丝,而是她的一个姐妹阿罗西雅(Aloysia)。阿罗西雅是当时欧洲最享盛名的歌唱家。一段时间之后,阿罗西雅断绝了与莫扎特的恋人关系,但是继续与莫扎特保持了密切的朋友来往。莫扎特的歌剧(唐璜)首场公演时,阿罗西雅担任女主角。莫扎特与威柏家族成员的复杂关系,自然使得威柏家族的生活故事成为这本莫扎特传记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这本书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
       几乎被人们完全遗忘了的莫扎特的姐姐,也是本书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作者花费了许多心血研究这个女性。莫扎特6岁的时候,父亲做两次全欧洲巡回表演,带领了两名神童,就是莫扎特和他的姐姐。她本是同弟弟一样成功的钢琴家,但终生被弟弟巨大光辉所遮盖。然而在本书作者看来,姐姐接受了这个现实,真诚地为弟弟高兴。
       今年是莫扎特诞辰二百五十周年,从一月份开始,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个伟大的音乐家,庆祝活动将继续到年底,众多的著作也将在今年出版,毫无疑问,格洛夫尔的这本莫扎特传记,将会在最优秀的名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