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书时空]一部可供历史实证的图像册
作者:来新夏

《博览群书》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近十几年来,出版老照片成为出版界的一种时尚,保存了一批历史图片,这对追忆往事,了解旧时风情,有一定作用;但能有条理、有重点地作为历史上具体史事与人物的见证,足称图像文献者,尚嫌不足。2005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则是为数不多的图像文献中的代表作品。
       《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是一部内容丰富、诠释准确、图像清晰、制作精美的历史图像集,它涵盖看中国二十世纪前二十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化,显示出当时中国正处于一种历史转型期的形象化面貌。这部图像集从资料来源、编选整理、考辨说明、印刷装帧等方面考察,都证实编选者和出版者,对完成此书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
       这部图像集共收入原藏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的图片500幅,是从该馆所藏“莫理循档案”中的3000幅图片中,精选出来而编辑成书的。因此这部图像集的资料来源是可靠的。
       这部图像集的摄制者和收集者是出生在澳大利亚的英国人莫理循(GeorgeErnest morrison,1862~1920),曾在墨尔本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并于1887年获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94年2月,他开始第一次的中国行,溯长江而上,历云、贵至缅甸。并将沿途见闻写成《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一书,风行一时,为他步入新闻事业铺平了道路。他于1897~1912年间,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912~1920年间,莫理循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滞留中国达二十余年,足迹遍中国,活跃于政坛,亲历自戊戌变法至巴黎和会二十年间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目睹晚清至民初历史转型期的各种变化,接触了若干上起名公巨卿,下至平民百姓的各层次人物。在此期间,莫理循更广泛地搜求与中国有关的图籍。据莫氏本人说:这批图籍“实历20余年之久搜集而成,其中凡欧洲各国记载中国本部、藩属各种事件之新旧书籍,大之如鸿篇巨制,小之如寸纸片褚,靡不具备”。至1917年出售给日本三菱财阀时已聚书达24000余册。莫理循为他的藏书命名为“亚细亚图书馆”。即世所谓的“莫理循文库”。这一以中国为中心的特殊藏书,本应为中国的财富。可惜为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所贻误,致使日本三菱财阀第三代人岩崎久弥以3.5万英镑的价款将这批珍贵藏书巧取而去。后成为1924年新建的东洋文库的基础。因此,莫理循无疑是中国近代历史二十世纪初历史转型期的历史见证人和文献的搜集者。他不仅写下了大量的报道、通讯与日记,还利用当时的先进技术——照相术,拍摄了大量富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为后人提供了信而可征的实景。这是一种令人崇敬的作为。这份遗产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应有其一定的价值与地位。莫理循这个人,由于他在处理对中国和英国利益上的态度,而令人感到他具有某种不可捉摸的矛盾性格。他既为英国服务提供和搜集有关资料,但在维护中国权利时,又有突出的良好表现,被人尊称为“北京莫理循”。因而总想对他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前一阶段,陆续看到一些有关论著,对填补自己的认识缺口有所补益。其中如窦坤的《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一书,以第一手资料,澄清了一些史实真相,得出符合实际而令人信服的结论,加深了对这一人物的了解。而最近出版的《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更让人对莫理循在中国近代史后期所作的重要贡献表示钦佩。而能吸引更多读者和研究者,以实现其史料价值的,则是本书的编选程序和编选者沈嘉蔚先生的精心结构。
       沈嘉蔚先生是一位历史学者、历史画家,旅居澳大利亚多年。他以历史家的眼光,画家的美学观,尽十余年之力,认真热情地研究莫理循,并像整理出土文物那样从莫理循档案中散乱的3000幅图片中精选出500幅,确立重点,加以梳理,分类归纳为“庚子事变纪实”、“清末民初民情风俗”、“莫理循与中国仆人的友谊”、“莫理循与清末民初在华洋人”等部分,此外还精选了若干文物与人物的珍贵照片。再经过认真筛选整合,编撰成《北京莫理循》《世纪之交的战乱》和《目击变革》等三册一套的《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一书,使人能按图索骥地阅读到文字资料所不能提供的直观图像资料。不仅如此,沈嘉蔚先生还据一些潦草的英文说明,加以考辨,并组织中译,使该图集成为图文并茂的成品。这些图片凸现了晚清民初20年间中国的宪政改革、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人民生活的颠沛困顿以及莫理循和中国仆人及平民的相处留影等,都将使无声的图片胜于有声的文字。这不仅是一般读者能从中获得历史知识的良好读物,更足为历史研究者提供翔实可靠的研究资料。沈嘉蔚先生历尽艰辛的编选过程,他对图册的若干看法,以及在阅读本图册时所需要的背景资料等等,在其所写的代序——《看得见的历史》中,都将提供给读者极其详尽和有见地的导读性文字。
       虽然沈嘉蔚先生在其编后记中自谦这本书是“一本中国近代史的图像参考资料,以及莫理循研究中一本资料性的图册,而不是一本纯学术性历史著作。”但我通阅了这本图册后,仍然认为,这本图册较之于一般老照片仅具怀旧情趣,更具有学术价值,而将毫无愧色地列入历史著作之林。我非常希望我们的学术著述能多发掘这类可珍贵的图片,作为著作的实证,以增强学术著作的可阅读性。无怪乎沈嘉蔚先生颇为自信地宣称,这些精选的图片,展示了“一幅古老中国被快速推进近代历史的图景”(见本图册尼古拉·周思所撰序)。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在当前出版行业过于热衷于市场价值之际,竟能立此选题,付出相当数额的前期投资,历时数年,经营擘划,成书三册,可称已非一般出版商而跻于有一定胆识的出版家之列。其印刷装帧之精美典雅,令人有脱俗之感,尤其令人感谢的,是责任编辑林冠珍女士,她以七年之功,发现选题,细心编辑,敬业乐业,真诚地献出自己的年华,为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部如此优秀而精美的图像集。
       我郑重地推介这部图像集,它可对出版物粗滥作警示,也可为纠正出版行风不正树典范。我真切地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出版物来繁荣出版界,服务学术界。
       (《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沈嘉蔚编撰,窦坤等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版,28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