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书人书事]于怀耿耿
作者:姜牙子

《博览群书》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秋节近,徐迟作《祭于潮》,发表于《人民日报》副刊。确手心香一瓣,独显异彩,颇令老老少少的心境逸飞遐想。
       用不着指名道姓,在众所周知的故事中,“老爷”的短长,自有他人去量尺寸,然而,这个出色的新闻家,国际评论家重现我的脑海,却是丹心耿耿,笔花璀璨,难以忘怀。
       这个同行,这个文化人,能说会道,诙谐风趣,解放后成了风度翩翩的外交家,在周旋、应付、解决国际关系外,和一些老知识分子仍然相处良好,即使在颠倒乾坤、疑云谲雾的日子里,也不失其好朋友、好战士的立场。无怪乎偃旗息鼓直到死去,牵引着多少朋友的思念。我相信,徐迟的心香一瓣,寄托你我的感情。
       于怀,去得那么仓促,我和他既无深交,也鲜往来。可每次碰头,都有很深的印象。汀桂大撤退,我逃难入川。在重庆应麦青、亦兰之邀,到育才参加一个小集会,于怀的形势分析,真是妙语横生,亦庄亦谐,谈了不少针锋相对的为民主而斗争的手法,今天回忆还是非常清晰;建国初期,在北京国会街礼堂,听到他所作的联合国斗争归来的报告,还是那么有声有色。此公是活动家,在报章上时常看到他的行迹。
       “四人帮”垮台后,于怀常为人怀念,翻一翻手边的一幅合影长卷,是1983年3月(他逝世前的半年),《新华日报》《群众》史学会成立时,他的神情,仍是那么的逸豪,傲然,痛快。爽朗的笑声,仰首睨视,还具于怀的特点。我没去和他握手,但隔开不少桌子,看到好些战友趋前欢叙问候。谁也未曾想到,半年时光,他就永别了。
       半年也许长,一个季度罢。在他逝世的前三个月,5月27日上午,我陪着一个香港老报人去看望他。他一点也不像重病在身的人,展览这位老报人的新画卷,指指点点,毫不客气。依然谈笑风生,走出走进,还带我们到卧室里去欣赏他所收藏的名画。他说,他是“唐虚宋实”。唐代的宇画有一幅,还不敢证实;宋代则绝非赝品,不止一件,都堪称国宝。他打算找找钊老遗墨赠客,到储藏间去翻腾了一番,没能找到。当时,这位港友为他们夫妇拍了好几张照片,可惜全部曝光了。
       于怀走了,走了一年了。但熟人们还常挂念他。画家常书鸿拿出他在于怀遗体旁站立的彩色照片,那是他赶到医院里拍摄的,谈起时不胜唏嘘。民间文学家钟敬文老妻病故,我前去慰问,可谈着谈着,他竟谈起于怀来,认为于怀不会出卖国家,出卖人民,出卖朋友的。这个八十老人也曾在他床前拍照留念。
       因此,我把耿耿于怀,颠倒作题,聊表怀念之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