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欧阳自远
作者:胡 平

《中外书摘》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
       1992年,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向“863计划”专家组提出建议,我国应该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随后,邓小平作出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863计划”的四位倡议者中,王淦昌是我国核物理学界的泰斗,为中国的氢弹和原子弹的研究立下了赫赫功劳。杨嘉墀则是国际知名的航天专家,几十年来在卫星的自动控制方面为中国和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何站在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布局中国空间技术的前景及部署高技术的发展,一直是两人萦绕于怀的问题。
       不久,“863计划”专家组请欧阳自远递交一份正式报告。在这份报告里,他得说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有没有必要做这件事情,或者是不是可以推迟到国家富强了再做。因为月球探测这一块牵扯面太多,可能用钱也会很多,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老百姓日子还不富裕。通过这份报告,首先要让各部门认识有这种需要,报告的题目自然是《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对于月球的关注和对国际间月球探测的跟踪,欧阳自远领着地球化学所里前前后后几十号人,已经进行十几个年头了,可谓松伞一杆。“咬住青山不放松”。要形成正式文字,虽还需查阅、查证大量资料。可有几个月时间足矣。
       但欧阳自远琢磨,这份报告一交给“863计划”,他搁在肚皮里十几年的想法和思路,就等于公之于世了。他必须去一些领域调研。和一些部门沟通,起码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群体里,先得到理解和支持……
       结果,完成这个报告用了两年。其必要性,用有限的一段话概括就是:
       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对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增强民族凝聚力很有意义。而且,月球探测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是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此外,月球上的矿产资源、能源和特殊环境,是将来人类社会进一步开疆辟土的重要领域。如果中国一直袖手旁观下去,就难以维护我们民族的权益,对于深太空将丧失发言权。
       在月球探测技术方面,我国现有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与发射场能适应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基本要求;月球探测器的各分系统,如结构、热控制、自控、轨控、电源、测控、数据管理等系统大部分可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国已具有多年研制空间环境探测器和空间遥感器的经验;在空间环境探测器和星载遥感器及其在轨运行管理的经验等方面。已为实施与完成我国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
       “863计划”专家组予以通过,认为报告以充分的事例与数据说明,月球探测工程不仅不会拖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后腿。相反,还能起到有力地推动与促进作用。而且,我国已经具备开展这一工程的能力。
       随后。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起来,开始拨出经费,要欧阳自远的梯队转入中国开展探月的战略与长远规划的研究,再用两年时间去论证一个问题,即中国若要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它应该如何布局与实施。
       这是欧阳自远的梯队关于操月得到的第一笔经费,也是中国人花在月球上的第一次钱。此前,他们用的都是地球化学所天体化学室那十分微薄的日常经费。
       也许因为“863计划”和中科院的重视,反对的声音倒渐渐激烈起来,俨然欧阳自远是“乱臣逆子”,有人竟将信寄到了国务院那里……
       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国际上已经十八年没有任何国家探测月球了,美国“阿波罗计划”当年何等威风凛凛,以后也没有了下文,可见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中国为何还要去走别人不走的老路呢?在此同时。国内报纸上有文章称:全世界五十年内不会有国家再搞探月。
       其二,中国真要进人深空,那就盯住火星探测。火星探测已是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太空计划的热点,在新世纪最能凸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而在月球探测上,美国与俄罗斯已做了不少事情,中国人再做不会做得比他们高明。既然做不过人家,再炒也是一盘冷饭。
       其三,国家航天的一块蛋糕就这么大, “神舟号”系列飞船切走了一大块,探月工程再切去一大块,别人还吃什么?欧阳自远有兴趣搞太空探测,可以利用过去已发射的卫星对太阳进行探测,但这探测也只是在绕着地球转的卫星上看太阳,而不是到太阳轨道上去。这口气便有些像正忙着堆方城的大人对身边凑热闹的孩子说:你要玩,自己一边玩去,打游戏机、看电视都成……
       其四。不是所有的质疑都会放到桌面上来,没有放到桌面上来的可能在肚皮里翻江倒海更厉害。关于欧阳自远,还有人在背后嘀咕:一个地质专业出身的,手却伸得十万八千里去了天上,这不是哗众取宠,也是好大喜功……
       大多数两院院士都支持中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其中不乏功德双馨的巨擘泰斗。
       闵桂荣院士是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提出了中国要搞月球卫星的建议。
       杨嘉墀、王大珩、陈允芳三位院士以“863计划”的名义,发表了《我国月球探测技术发展的建议》。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有一次特地请欧阳自远来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介绍我国月球探测的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当他听说有人认为,最华彩的一幕已在“阿波罗”登月时结束了,中国人再做,也不会有美国人做的高明。既然不可能比别人高明,那何必要去做呢?
       徐匡迪院士说道:说这种话不符合中国实际,不符合中国发展的思路。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此种逻辑,对国外一切先进的东西都不必学习、借鉴、研制了。那我们今天还在坐牛车、住茅草房。而且,如果中国人不做的话,那就只有买了,可月球能买吗?月球资源、月球环境能进口吗?
       二
       1996年,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接受了欧阳自远梯队的第二个报告。
       2004年2月,科技部主持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论证,草案中有几十个重大专项工程。科技部规定,参加各工程论证的专家里,得有三分之一是持反对意见的。如评审下来仍有人反对,该工程就进不了规划。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是其中一个,此时一期工程国家已立项。在为时三个月、先后共有各方面一百多位专家参加的评审中,专家们共提出了近百个问题和建议。欧阳自远分类后一一作了负责任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为此,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第一个通过,而且是一次性通过,正式进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比较明显的是,方案里强调探月和登月不能混为一谈。根据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以及参考世界各国重返月球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
       我国的月球探测近期应以不载人为宗旨,是探月,而不是登月。
       中国探月得分三步走,为“绕”、“落”、“回”。
       “绕”就是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以获取月球的三维立体图像等;
       “落”就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试验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勘察,就地对月球进行探测,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等;
       “回”就是不仅向月球发射软着陆器,而且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整个航天技术分为三大领域: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我国在前两项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深空探测至今还是一片空白,而开展月球探测,将是中国实现深空探测零的突破的最佳选择。
       还有,用于第一颗月球卫星上天的总经费,既要当前国家经济实力能够承受,不会伤筋动骨,又要使这笔钱投下去,通过卫星上天能推动我国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培养、训练出一支月球探测队伍,从而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二次开发、利用的目的。“阿波罗计划”便在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高新技术发展中起到了火车头作用。整个计划前后实现了三千多种专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事后,美国人自己统计,这个计划每投入1美元,就有4到5美元的产出。
       方案中,欧阳自远匡算一期工程的总经费是14亿元人民币。
       在各地作报告解释这14亿元总经费时,欧阳自远常选择另一个数字作为参照物:在北京修建一公里地铁得花7亿元人民币,即用在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钱,只能在北京铺二公里地铁,一站路都不到。
       自1998年起,欧阳自远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开始对我国月球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以及我国月球探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至2000年,欧阳自远梯队的研究成果为中国首次绕月卫星规划了四个目标:
       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构造和她貌单元,进行月球表面撞击坑形态、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为类地行星年龄的划分和早期演化历史研究提供基本数据,并为软着陆区选址和月球基地位置优选提供基础资料等。其中。月球表面的立体图象,美国曾在1994年做过,但未能覆盖全月球,这次我国做的要精细、全面;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勘测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钛、铁等十四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绘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图,月球岩石、矿物和地质学专题图等,发现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区,评估月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等。在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十四种元素中,美国已做了五种,其余九种是-我国第一次做;
       探测整个月球表面的土壤层的特征和厚度,这一土壤层里含有大量可控核聚变的原料——氦-3,探测它整个分布的情况,以及各地区资源量的多少,以便今后很可能集中在某—个地区开发。这在国际上目前尚无别国做过;
       探测距地球4万至40万公里这么一个范围里空间的环境,对于人类来说,这是通向月球的一个通道,研究这个通道上的空间环境。对于地球的环境、地球今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对月球卫星需配置的探测仪器及各项技术指标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0年8月,在国防辩工委的组织下,由王大珩、杨家墀、王希季、孙鸿烈、涂光炽、刘振兴、王水、朱能鸿、姜景山等九位院士和总装备部、航天科技集团、科技部、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的五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由欧阳自远梯队编制的中国科学院“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进行了论证评审。
       专家论证会认为:“我国月球探测计划与科学目标先进、明确,意义重大,合理可行,是对国际上已有的月球探测结果的重要发展;各项技术指标先进合理,均有创新特点,作为目标探测的重要起步,能获得有重大意义的新结果。又符合我国国情。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实现。”
       三
       月球探测计划正式进入政府层面。
       国防科工委成立了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是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有关部委的副部长是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为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一号”工程的总指挥。
       欧阳自远被任命为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一号”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这是我国航天重大工程里首次设置首席科学家一职。这意味着,在以往航天重大工程里具有的指挥系统、设计系统外,现在又设立了科学家系统。
       设计我国月球探测的长远规划、发展战略及首次探月的目标,确定所有的探测技术指标和要求外,科学家系统的职责还有建立好接收和研究系统,当探月卫星成功入轨后,对从月球发回来的数据要接收、还原、编图,进行科学研究。
       2006年3月,一个重达650吨的数字接收平台在北京已装吊完成,这个庞然大物是我国最大的天线和射电望远镜,将承担接受月球科学数据的任务。另一架天线设置在云南昆明,是我国第二大天线,协助接受月球科学数据。此外,还有两架天线设置在上海和乌鲁木齐。这四架分别耸立于国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天线,组成了一个有效的监测网,以测定月球卫星的轨道和位置。
       作为欧阳自远本人,得操心的事情还更多。
       整个“嫦娥一号”工程,共有几万人参与,大多数人不了解月球,需要写一部《月球科学概论》速成。还得要有一本《嫦娥工程手册》,让工程人员了解有关月球已知的大量参数,这对他们的工程设计十分重要。一部专业书。一本工具手册,正常情况下,怎么样也要花上好几年。欧阳自远领着几个助手。没日没夜写了几个月,初稿就完成了。仅《月球科学概论》就有五十多万字,他累得趴下了……
       其实,他也是老人了,不过比孙家椽小六岁。医生要他在医院里住上一个月,恢复透支太多的身体,他只住了一星期,就吵着出院了,说是后面还有一大堆活要干。
       2003年底,一份十分厚重但主报告简约明了、附件很多的正式报告送进了中南海。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这份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代表国家批准了“嫦娥一号”工程的实施,并提出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的要求。
       当天下午,欧阳自远就知道了。
       随着国家对探月计划的日益重视。这时贵阳地球化学所里一直跟着欧阳自远干的四个年轻人已调来北京。当晚,他从家里拿来一瓶茅台酒,请大家去一家餐馆里小酌,栾恩杰也赶来参加。人人高举酒杯,欧阳自远的喉结一上一下地窜动: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今天,我们很……幸运。
       一片光影闪闪。
       也许是灯光在酒杯里摇曳,也许是泪影在灯光里婆娑。
       他畅快地笑了,满脸的笑意展开得像弥勒佛:好,干了,大家好好干吧!
       一阵阵碰杯声,激越而又脆亮,像是静水深流的春水上那冰层的迸裂声……
       是的,一个被耽误了太多机会的古老民族,终于向着一个新的巨大机会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