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书时空]终于读到了赵清阁传
作者:陈学勇

《博览群书》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众多现代女作家中,论文学业绩赵清阁算不上非常突出的一位,但她富于个性。她于小说、散文、剧本、诗歌(包括旧体诗词)等文体,都有相当分量的作品,其中剧本又以改编《红楼梦》著称(有《红楼梦话剧集》),还创作多部电影剧本。如此全能的女作家不多。赵清阁还兼写评论,出版过《抗战编剧方法论》等多部专著,这在女性作家里尤为少见。几乎与写作并行,她编辑过许多报刊和丛书,其中《女子月刊》《弹花》杂志颇具影响。她的编辑成就实在不亚于创作,其他女作家的编辑成就,鲜有与之匹敌者。她出身于著名的上海美专,先后得刘海粟、齐白石亲授。这么一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当今对于她的研究太过冷淡,不少女作家走马灯似地得到世人瞩目,赵清阁却总在视野之外。赵清阁曾为那么多作家写下充满感情的文章,单她写过的女作家就有冰心、苏雪林、白薇、凌叔华、方令孺、谢冰莹、陆晶清、安娥、王莹、沉樱、凤子、玉君、许广平、陆小曼等十多位。然而,同辈同行记述赵清阁生前身后的文章很少,只是作为文化名人,媒体对她有些一时一事的采访报道。因此,对于赵清阁生平,不仅一般读者十分隔膜,就是专业学者亦知之甚少,有的竟闻所未闻。此刻读到张彦林先生撰写的传记《锦心秀女赵清阁》,我的欣喜当然不言而喻。
       这本传记第一次勾勒出赵清阁人生轨迹。女作家童年岁月里的青梅竹马;少女时代抗婚而初涉文坛;成长为作家闯入上海滩艰难谋生;抗战爆发后叱咤风云于文化战线;建国前夕不无苦恼但勤奋不怠;社会主义阶段与众多时贤亲切交往等等,都描述得生动感人。其中客居北碚,主编《弹花》,得傅抱石赠画,与邓颖超相见恨晚,劝陆小曼振作有为,无不是精彩笔墨。作者张彦林君与赵清阁同籍,张君藉此地域之便,发掘了许多赵清阁家世材料,很是难得;多方搜求,钩沉了一批湮没于文海的赵的早年文字,亦值得称道。譬如,赵清阁虽可称诗人,可是今日读者极难读到她的新诗作品,传里引录了四首三十年代诗作,尽管不能说如何优秀,但有助全面了解赵清阁的文学业绩,更有助窥视赵当年心路历程。与此类似,传里披露了为数可观的赵清阁与亲友往来信函,同样是帮助人们认识这位女作家的难得文献。多方面看来,张彦林君的赵传颇具史料价值,为学界深入研究赵清阁提供了坚实基础。
       值得特别一说的是,传记正面记述了赵清阁与老舍的亲密过从。他俩的过从长久以来为文化圈内人津津乐道,却由于种种原因,几乎不见载于文字。凡述及他俩交往的文章,包括赵清阁本人文章,均不无顾忌地止步于一般友情。此传记大胆越过雷池,列专章“桃李春风是一家”记述赵清阁与老舍超乎寻常的情谊。(《春风桃李》是两人合写的名剧,在抗战后方轰动一时)老舍致赵清阁的几封信,抬头非称“清弟”即称“清阁”,关系显然十分亲密。传里记述,“赵清阁常把别人写老舍的文章剪贴下来,以寄托她对老舍的怀念,在(她)诸多怀人文章中总是有关于老舍的内容。”又写到,“听说老舍给赵清阁的信件有百余封!但赵清阁在生前给毁掉了……”张彦林君如此秉笔直书,颇得史家传统,终于打破两位作家研究中的这一禁区。
       赵清阁的传记材料既少且散,她本人生前又一直谢绝为她作传,要充分记述赵清阁绵长而丰富的一生,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纵然张彦林君力求完整再现传主形象,然而对于赵清阁生平中有的重要时段和有的未必次要的侧面,传记里显然留着空缺。这么说无意批评传记作者,相反,正是想说明空缺里可见出张先生严谨诚实的写作态度。就张彦林君所占据的传记材料而言,并非没有可供捕风捉影的线索,如赵清阁与老舍之相处,若到媚俗的传记作者笔下,大可浓墨重彩,渲染得如临其境。但张君有一是一,宁缺不虚。如此审慎负责的态度,倒与他勇闯禁区的精神是个强烈对照。相比当下不实成风的传记写作状况,张君的态度愈发可贵。这样的传记,既于读者了解传主有助,也可供学者参考,放心地引用,不失一定的学术价值。从这一点着眼,传记写民国时期的前半部较以后晚年的部分更具学术性。
       这本传记尚有待精益求精。下面的看法与张彦林君讨论。
       赵清阁是位交游很广泛但又复杂的作家,只有写出这个广泛、复杂来,才可能全面准确显示她多姿多彩的人生。张彦林君似乎着重了广泛而忽略了复杂,所记赵清阁往来的友人,仅陆小曼是“落后”人物,余如邓颖超、阳翰笙、茅盾、郭沫若、冰心、风子、齐白石、傅抱石,几乎都是共产党人或左倾的进步的人士。或许缺少资料,或许不无顾虑,张君明显回避了赵清阁与国民党要员张道藩的友情。赵与张皆习美术,且都写剧本,一度过从不浅。赵清阁早年出版的《妇女职业指导》即由张道藩题签封面。出于同样的原因吧,传记详尽记述了赵清阁具左倾背景的文学业绩,却只字未提她与《文艺先锋》杂志、《申报》“春秋”副刊相关的创作活动。这个杂志和报纸都是国民党主办的。赵清阁这方面的关系于她人生道路并非无关紧要,建国后成为政治阴影若即若离地跟随她多年。记得1957年周恩来在上海接见作家、演员,当地拟定的名单没有赵清阁,连周恩来都对此觉得意外。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解放日报》曾公布一大批受表彰的文艺家,名单里仍然没有赵清阁。“文革”时她受到的牵累更不必说了。
       赵景深曾在《文坛忆旧》里这么说到赵清阁,“她的性格带有北方的豪爽,但并不显露,兼又揉和了南方的温馨。”张彦林君大体写出了赵清阁这一性格。然而,如同赵清阁的交游广泛、复杂一样,她的精神世界也是丰富、激荡的。正如张君在传记“引子”写的最后一句:“……她也是带着这种烦忧和遗恨走完了自己美丽而寂寞的一生。”然而,我们读此传记没能感受到她多少寂寞、烦忧,也没读到她把什么样的遗恨留在这个世界,虽然这遗恨不难想象。赵清阁有过爱情机遇,何以最终持独身主义?她正直无畏,十多岁以“共党嫌疑”入狱,以后身边也不乏地下党员,何以建国前没有成为共产党人?作家本人自有内心答案,可惜传记未予探索,否则传主的形象将更加清晰、神形兼备。当然这要求作者必须摆脱材料罗列而作综合分析,这是一个研究过程。张君好像心有余力不足,来日逐渐遂此心愿吧。
       (《锦心秀女赵清阁》,张彦林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2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