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书时空]关于兰姆
作者:潘小松

《博览群书》 2005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说起来快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日在报纸或者杂志上读到冯亦代先生的随笔,说是他真希望有人译出《伊利亚散文》。我当时跑中国书店很勤,知道这本书的旧英文版并不像冯先生感觉的那样难找。于是写信告诉他灯市口能买到《伊利亚散文》。根据我的文字阅读体验,冯先生是兰姆散文最合适的译者。因子这段小插曲,冯先生与我便有了几回忘年交游,写《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济慈、雪莱时代的英国散文家兰姆也就不曾释怀。我清楚假如没有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散文的知识,对兰姆的文字不会有真的兴趣。倏忽二十年,兰姆的散文到底没有能够欣赏到写出心得;旧书店里屡屡买到的几种版本的《伊利亚散文》放在哪个书柜里都不知道了。然而,作家的生命力有时靠了生平故事的独特也能维系。这二十年里,想来并没少读关于兰姆生平的文字,否则不会这么缺少陌生感。每当文思枯竭而又没有观点可贾的时候,我便喜欢读那种娓娓道来的文字。这种文字不以分析为长,单靠一种情怀吸引读者。在我,舒缓的文字就好像陈年的酒般容易上头。这样的时候,外间的精彩就不足诱惑我了。不管是新杂志还是老书,一卷在手,仿佛忘了书里的故事是一二百年前发生的了。在2004年10月21日的《纽约书评》上读到如此舒缓的文字不能不说是奇迹了,何况洛林·斯坦恩(LORIN STEIN)的文章以前并未尝脔。
       斯坦恩的故事是这样开头的:1820年,《伦敦杂志》(THE LONDON MAGAZINE)的编辑约翰,司各特前往拜会一个以记账为生的四十五岁男子,此人名字叫查尔斯,兰姆 (CHARLES LAMB)。司各特的目的是请兰姆就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些随笔。他答应的稿费高出寻常两三倍,而兰姆却并未接活。此前,兰姆确写过一些随笔,但没有写下去,原因是不惯为发表而写自己的身边琐细。诗人柯勒律治是兰姆的同窗,对兰姆的诗才推崇有加。他还把兰姆写的四首诗收进1796年自己出的集子里,那是兰姆的少作。尽管自己觉得少作没有什么新意,兰姆到青年时期仍旧坚持写诗,还写诗剧。兰姆的诗剧并不成功,倒是稍后写的感伤小说《罗莎蒙德·格雷》卖得还可以。喜欢这本小说的人里有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样精巧完美的作品尚无人问津,我还有什么希望?”在斯坦恩看来丝姆从未如此高看自己。他并不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作家,因为他知道伟大的作家是怎样的;他是看着柯勒律治和华兹华斯等人如何成为伟大的作家的。兰姆的缺陷在于他从不把眼光投到伦敦之外。他坚持为文学而文学的主张,在书斋里讨生活:“我喜欢迷失在他人的思想里。只要不是在行走,我便在阅读。我无法空坐在那里思考,书籍本身在替我思考。”司各特之请恰恰是要兰姆进行思考,“为众人的消费而思考”。兰姆只想假借他最喜欢的作家的语言来思考。不管怎样,两人据说达成妥协。当年8月,《伊利亚散文》的第一篇问世。司各特并没有来得及欣赏他约出来的篇什,因为半年后他死于一场决斗。《伊利亚散文》一印就是一百八十多年,至今不绝于版。
       兰姆生于1775年。父亲是伦敦一个从事法律工作的小职员,喜欢诗歌和戏剧,自己也写诗。日后成为合作者的姐姐玛丽长他十一岁,是查尔斯的启蒙老师。在学校读书时兰姆就是个文弱寡合的孩子,讲话结巴,腿脚也不灵。不过,他的古典文学课和诗歌创作成绩都很优秀。他梦想着进剑桥,但命运却安排他步父兄的后尘去当小职员。十八岁那年,兰姆成为东印度公司的记账员,并且一干就是二十三年。二十岁时,一场结局悲伤的爱情为日后的精神病埋下祸根。他姐姐玛丽后来也得了精神病,并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兰姆姐弟合作撰写《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是1806~1809年间的事情。四十来岁时因散文出名,兰姆成为众人追逐的对象。五十岁时,东印度公司给了他一笔退休金,他带着姐姐离开伦敦到乡下,希望乡野的安静能有利于玛丽的身心。然而,玛丽终于不能摆脱疯人院,弟弟也跟着进了疯人院。
       假如不是伊利亚散文,人们不会想起兰姆姐弟。斯坦恩说兰姆的伊利亚散文极得英语散文的真谛同时又富于独创性。读者在行文里看出伊利亚就是兰姆。兰姆在伊利亚散文里最喜欢谈论的是街头的生活和读书以及朋友们的种种乖戾行径,还有就是自己的独身。他写了自己不成功的恋情,写到对死亡的恐惧。在兰姆看来散文家大可以退居书房。书卷气在文学领域并不新鲜。斯坦恩例举蒙田和培根,说他们的散文就书卷气很浓。兰姆的朋友们认为他是作家里的异数。他自己也这么看。一百年前为兰姆立传的E.V.卢卡斯说:“兰姆的作品不是英国文学史的构成部分。他不属于主流,连支流都几乎算不上……”而狄更司却认为自己受了兰姆的影响。斯温朋则觉得不可能有人写得出好的兰姆作品评论文字,他的作品只有赏音者喜欢。大散文家佩特在兰姆的作品里看出现代散文的精髓。斯坦恩的名单直拉到伍尔芙和乔伊斯,前者希望能写出兰姆的文章,后者在《尤利西斯》里戏仿兰姆的风格。兰姆生前《伊利亚散文》在欧美卖得就很火,还出现盗版本。
       自玛丽·兰姆1847年死后,兰姆传不断有人在写。大家认可的定本是1905年出版的卢卡斯著《兰姆传》。卢卡斯是兰姆作品和书信的编者,其传详尽无遗。玛丽的传记也有几部,斯坦恩却独推崇KATHY·WATSON写的小书《魔鬼亲了她:玛丽·兰姆的故事》。两人合传的书有VIKING版莎拉·波顿著《兰姆姐弟传》。斯坦恩的文章当然是为配合这两本书的发行写的,然而这并不影响读者怀旧。我联想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TALES FROM SHAKESPEARE的注释本,中文名字起了《莎氏乐府本事》。到我读英文的时候,商务印书馆把这本小书分成两个小册子,还是注释本,名字则变成《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二十年代的书我倒保存下来了,后来的小书却在旧书店也难找了。人的喜欢哪个作家,作品之外,大概这些因缘都有些关系。否则不会看斯坦恩的文章,也不会写兰姆的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