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朱德的最后岁月
作者:姚建平

《中外书摘》 2007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76年元旦,朱德从医院回到家中。
       当他从这天的报纸上看到新发表的毛泽东的两首词时,引发了他的回忆。于是他开始思索着动笔写诗。直至2月间方才写就。两首诗是这样写的:
       《喜读主席词二首》
       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
       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
       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
       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
       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
       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
       而今势更旺,能不忆当年。
       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
       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鲲鹏九万里,直上云海巅。
       伟哉大宇宙,壮志充其间。
       可笑蓬间雀,称霸欲吞天。
       倏尔控于地,仙阁化为烟。
       文革号炮响,帝修心胆寒。
       春风化红雨,新枝壮且繁。
       老中青一体,路线共瞻前。
       阶级斗争纲,纲举目豁然。
       掌握辩证法,统一宇宙观。
       真心搞马列,地覆又天翻。
       此时,尽管朱德不能见到毛泽东,但是,他仍时常挂念着与他共事五十年的老战友。
       周恩来逝世后,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的“四人帮”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为了排除阻力,他们又将目标对准了邓小平。
       1976年1月,朱德在同江西省委常委刘俊秀谈到整顿的情况时,针对江青一伙人对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的攻击和诋毁,愤慨地指出:“别听他们‘革命’的口号喊得比谁都响,实际上就是他们在破坏革命,破坏生产。不讲劳动,不搞生产,能行吗?粮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没有粮食,让他们去喝西北风!”
       5月21日早晨,朱德一起床就交代秘书,说是要去看望成仿吾。
       “您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还是把他接来谈谈吧。”秘书未加思索地回答道。
       “为什么要让人家来看我呢?他的年纪和我差不多,还是我去看他吧!,’朱德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成仿吾意外地接到朱德的秘书打来的电话,说是朱老总上午要来看望他。成仿吾赶紧对朱德的秘书说:朱老总年岁大了,行动不方便,还是我去吧。朱德的秘书回复,朱老总坚持要去,请在家等候。
       9时许,朱德准时来到中央党校成仿吾的住处。
       寒暄过后,话题转到成仿吾新近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上来。
       “你送给我的书,我已经看过。大字号本我可以自己看,小字号就让秘书念给我听。”朱德翻开大字号本的《共产党宣言》,上面画了不少红杠杠。
       “水平有限,译出来的文字不知朱总能否读懂?”成仿吾谦逊地说。
       “好懂,很好。如果不好懂,我是不会一口气看下来的。”朱德微笑着回答道。
       “这是去年初:中央批准我们搞的。原译本是我于1938年根据德文本译的,后来曾经有人根据俄文本修改过。这次我和我的几名助手根据1848年出版的德文原本重新进行了比较严格的校正。”成仿吾扼要地介绍了新译《共产党宣言》的工作情况。
       “这样的办法好,应该多培养一些接班人。这个工作十分重要,我就把这里当成一个点,以后经常来。”朱德用手杖轻轻地在地上点了几下,赞许道。
       当成仿吾讲到新译本的一些词义的翻译情况时,朱德称赞说:“这个译本好,没有倒装句。为了弄通马克思主义,应当有好译本。”
       接着,朱德又强调说:“这是根本性的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有世界意义。因为这部经典著作讲的都是一些根本问题,如阶级斗争问题、民族与国家问题、家庭与妇女问题等等。现在许多问题讲来讲去,总是要请教马克思、恩格斯,总得看《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讲的……”
       成仿吾看朱德讲的时间不短了,就岔开话题,关切地询问起朱德的身体状况。
       朱德笑了笑,说:“中央对我照顾得很好,消化情况也不错,每天我还坚持在凉水里泡一泡。”
       可是,成仿吾怎么能想到,就在他们谈话的一个多月后,朱老总竟不幸辞世。从延安时期算起,他结识朱老总已经近四十年了。他不仅敬佩朱老总的军事指挥才能,更敬佩朱老总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1976年6月21日上午,朱德按时来到人民大会堂。这天的日程安排是会见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
       会见的时间到了,不知什么原因,仍未得到外交部的通知,朱德只好在休息室等候。后来,才被告知,会见的时间推迟了。
       1975年11月在竞选中获胜的弗雷泽,在担任总理后便选择了中国作为重要的访问对象。
       尽管会见的时间短暂,但是,朱德的名字在弗雷泽总理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在朱德逝世后致电中国领导人的唁文中提到:“对于他的逝世,我个人感到格外难过,因为仅仅两周以前,在我访华期间,他热情地接见了我。由于朱德对建设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为人们长久怀念。”
       朱德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会见弗雷泽总理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外事活动。由于在开放冷气的休息室里等候了近一个小时,回到家中便感到身体不适。后经医生诊断,是患了感冒。
       到了25日晚饭后,又出现了腹泻。本来,第二天朱德还有外事活动,他也执意要参加了外事活动后再去看病。但是,康克清和保健医生极力劝说,朱德只好住进北京医院就诊。
       当朱德的病情稍有缓解的时候,突然传来毛泽东病危正在紧急抢救的消息。朱德为此十分不安,他嘱咐身边的医生立即到毛泽东那里去。医生告诉他,已经派人去了,他这才放下心来。
       叶剑英特别关注朱德的病情,几乎每天都要让他的女儿打电话到医院,询问治疗情况。邓颖超、聂荣臻等一些老同志纷纷来到医院探视朱德。
       在医院里,朱德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当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来看望他时,他鼓励李先念说:一定要坚持工作,把生产搞上去。
       他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没有忘记自己还是一个共产党员,他嘱咐康克清将他生前的积蓄两万余元作为党费交给组织。
       6月底,即将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毕业的朱新华正在基层实习,突然接到学校的通知,要她立即返回广州。
       回到学校,校领导也没有告诉她什么情况,只是说马上回北京。她心中甚感诧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她走出北京机场,来接她的汽车直接把她拉到北京医院。这时,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在护士的引导下,她疾步向病房走去。
       她站在朱德的病榻前,望着爷爷那布满“老人斑”的面容,她没有忘记,1970年她来到广东,伴随在爷爷身边的那段日子里,爷爷经常教育她将来走上社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她入伍穿上了军装,爷爷又嘱咐她好好当兵,努力做一名毛主席的好战士。
       而今,朱新华在部队已经入党、提干,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然而,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她再也听不到爷爷的笑声了。
       进入7月,朱德的病情再次加重,而且伴有其他病症,多种疾病侵
       袭着朱德。
       7月5日这一天,李先念、聂荣臻、王震、邓颖超、蔡畅等人陆续来到病房看望朱德。此刻,朱德努力地睁开眼睛,望着这些曾经和他患难与共的老同志,他的心里一定十分激动,但是,他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了。他十分吃力地要抬起手臂和他们握手,却终于没有抬起来。在场的人看到这种情景。都难过地流下了眼泪。很快,朱德便进入了昏迷状态……
       一直伴随在朱德身边的康克清,看到朱德的病情日益严重,似乎已经预感到朱德将不久于人世,她多么希望朱德能在生前留下要说的话。然而,这时的朱德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再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医生们的最后努力没有能够挽救朱德的生命,显示屏上的曲线逐渐地拉成了直线,朱德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这一天,华国锋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向他报告了朱德逝世的消息。
       刚刚从生命垂危中被抢救过来的毛泽东,静卧在病床上,听完华国锋的报告,他用微弱、嘶哑的声音问道:“朱老总得的什么病?怎么这么快就……”
       华国锋扼要地向毛泽东报告了朱德的病情。并且报告了朱德治委员会的工作日程。
       毛泽东听罢,黯然神伤。他嘱咐华国锋一定要妥善料理朱德的后事。
       十年以后,即1986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朱德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致词,他高度评价了朱德的一生,他说:
       朱德同志的一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功盖千秋,更令人怀念的是,朱德同志既是伟大的统帅,又是普通士兵,堪称楷模,他的德行与日月同辉。朱德同志光辉的一生,是同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融合在一起的。
       四十年前,在他六十诞辰时,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人民的光荣”。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给他以高度评价。对这些称誉,朱德同志是当之无愧的。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他一生思想的高尚、人格的伟大,给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亲切难忘的印象。他将传颂千古。对新一代年轻的领导者的成长,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