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本刊特稿]善待天地山河
作者:杜润生

《博览群书》 2002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地球峰会8月26日在南非召开,联合国8月13日发表的相关报告警告说,目前全球发展模式隐含着对地球资源和人类发展的长期威胁。人类必须为自已的未来做出明智选择。《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东方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28.00元)的作者布朗认为,经济学家只看重经济成就,生态学家在看到经济成就的同时也看到地球生态系统为之付出的惨痛代价。拯救我们不堪负重的地球,必须把经济视为地示生态的子系统,以环境中心论取代经济中心论,亟需用一场环境革命以加速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换。作者呼吁经济原理与生态原理财构,经济学家与生态学家携手,共建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模式——生态经济。本书既是一部描述生态经济蓝图的专著,又是一本旨在唤醒大众、敦促各层面决策者改变观念并付诸实践的普及读物。
       布朗先生的著作我早有领教。1996年7月,我们俩在北京就中国粮食问题的一次深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获益最大的,是粗读了《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这本新著的译稿。
       作者提出必须建立新的经济世界观——经济必须归属于生态的观点。他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主要指标都取得巨大的进展,可是,无论是气候和水,还是森林、草场、渔场和耕地四大生态系统,全球性的指标却都在恶化。世界经济和地球自然系统日益严重的冲突,已经到了我们不得不加以深切关注的地步。
       环顾我们祖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和一望无际的海疆,养育了十几亿人口的大中华民族。我们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但是,童山濯濯、湖泊涸缩、土壤侵蚀、黄河断流、酸雨为害、赤潮常现,沙尘暴频频肆虐,地下水不断耗竭等等诸多情景,也确实令我国人触目惊心。
       布朗先生是个乐观者,他在书中构想了生态经济的美好前景,指出了如何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产品用完就丢的经济,转向以太阳能和氢能为基础、城市交通则以轻轨铁道系统为骨干、城市设计不是为汽车行驶而是为人民安居,加上可循环使用的再生经济。作者所描绘的前景都是从现实出发,根据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和一些国家已经行之有效的实践。他没有把可能出现的“核聚变产生用之不竭的能源”、“向太空移民以减少地球的人口压力”、“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粮食需求”之类的奇迹作为前提条件。他的这些构想,既有他个人的研究成果,也吸收了众多科学家的创见,虽然还仅仅是个雏形,但很有参考价值,当然也需要不断加以研究和充实。
       此书最引起我共鸣的是,要从改革市场价格入手,使价格能包括生态成本;要发挥经济政策的重要作用,一是转移税负,降低所得税,增加一切有损环境活动的税收,二是调整财政补贴,把对有害环境的补贴,转移到有利于环境的补贴。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决策,才能产生巨大的效果。我对此也深有体会,大众对保护环境的愿望,如果没有政府相应的政策支持,将陷于空谈,即使有所收获也远远不足以适应客观的迫切要求。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严峻现实。为了弥补土地的不足,人们被迫“退林退草拓耕”,围湖造田,开垦湿地,不得不靠增加灌溉面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来提高谷物的产量,不得不过度放牧,增加牲畜的饲养量来维持生计。长期如此,农业经济的发展,必然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是,为了保护环境,改变上述趋势,却需要农民和牧民付出难以承担的代价。解决这个两难问题,我想,惟一的出路是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外国的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以缓解人地矛盾的紧张状况。而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既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又有助于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进口粮食等于进口我们所稀缺的水和耕地,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许多人担心大量进口粮食和油料,会危及国家安全。多年前,我就这个问题和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谷物出口国有关部门负责人士做过探讨。他们设想与我国签订长期合同,把谷物仓库建在中国,储存足够我国两年需要量的谷物,随用随买,保证以最低的价格向我国出售谷物。如果说当时条件还不成熟,那么,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这样的利用“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会是“双赢”的决策,会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自从中央把环境保护作为国策以来,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可喜的成果和亮点。如植树造林、淡水养殖、防沙治沙、风力发电、小流域治理、水泥窖蓄水、太阳能利用、治理空气污染、发展轨道交通等等。这些成就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进一步从局部改善,达到整体良性循环。在全球气温升高的影响下,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尚有愈演愈烈的危险,大大加强环境保护这一国策的实施力度,就更有必要了。在这方面,我想,首先应该把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政策导向,恰当安排国家财政投入,引导民间投资,使两者得以相互促进,并在政策上不断有所创新。其次,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要借重科学技术的力量,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得一哄而起。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得因地制宜,种草种树都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我们需要大力加强与生态相关的科学研究,培养更多这方面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积极使研究成果产业化,使成熟的技术及时推广应用。第三,把对付水资源匮乏和江河污染摆到更加重要的地位。积极完成南水北调课题的研究设计,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协同动作,并且适度利用价格政策,引导全民惜水、节水、循环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布朗在书中指出,人类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现在需要进行一场环境革命,而且与前两者不同,环境革命必须加速前进,必须在客观允许的时间内完成。进入新世纪,信息技术革命在我国已经相当深入人心,必将继续加速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也许我们已经到了必须积极参加全球性环境革命的时刻。从我们习惯了的现行经济轨道转到新的轨道,难度极大,需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布朗此书摆事实,讲道理,比较浅显易懂,希望它能有助于进一步唤醒我国大众,并且对各方面各层次的决策者有所启发和促进。善待天地山河,这可是利于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