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西书零香]三本传纪和一部小说
作者:潘小松

《博览群书》 2002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艺术家三传记
       人的生命短暂有限,因此,能够在发蒙的时候遇而得读的书,对一个人来讲不能不说是因缘前定一样的事情。买书淘书时间久了能够证明因缘说的。二十多年前,傅雷先生翻译的罗曼·罗兰著《贝多芬传》以蓝皮小册子的形式再版,对我等而言不啻发现新大陆那般激动。后来《约翰·克里斯朵夫》四大卷印行,一时同侪仿效,那种理想主义追求,就是在今天也还妨碍自己在谋生方面的进步。假如记忆不错,罗大冈先生近三十万言的《罗曼·罗兰传》,我是看过的,尽管彼时未必看懂。十多年前,灯市口中国书店那间生着炉火接待淘外文书的人的"后店"还存在时,刘师傅曾拿出法文版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向我兜售,索价二十五元(相当于当时半个月的工资),我因为法文读不懂,因此没买。那种失之交臂的后悔延续至今。所以同一间书店十多年后出现1938年纽约"花园城市"出版社英文版《贝多芬传》时,索价两百我也在所不惜了。这是寒舍失去《斯威夫特传》后,得到的第一本像样的外国传记书,书印得天宽地阔,单口毛边,插图丰硕,是架上爱玩之物。
       日前在潘家园溜达,一位半熟的书摊主说是上了好货,前去一看的确欢喜,是茨威格写的《罗曼·罗兰传》,伦敦版,纽约印刷,1921年出版。这本书的"题献"里说:"我描述的不只是一个伟大欧洲人的作品;要紧的是我敬重的是一种人格,这个人对我和其他许多人来说,是我们时代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道德现象。我模仿他的经典人物传记作品,努力描绘一个艺术家的伟大,同时不忽略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或者忘记他对道德世界的影响。"茨威格因此向罗曼·罗兰表示灵感激发方面的谢意,说罗曼·罗兰让他感觉到生命的色泽。他把此书献给至死忠于罗曼·罗兰和欧洲家园的人。从文字里我们大概能窥见茨威格写书时的心境。一年前我翻译茨威格与施特劳斯书信集,感觉到这位奥地利犹太人作家的忍辱负重。茨威格夫妇最后是不愿苟活下去而选择自绝于人世的,让人想起傅雷夫妇的死。传记的材料大部分也是由琐事构成的,人们之所以关注伟大的人的一言一行,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凡响的人格魅力。现在的人,魅力需要物质铺垫,所以大家去读比尔·盖茨传。
       寒舍还有一本值得一提的英文传记书籍--雷诺阿的儿子让·雷诺阿写的《我的父亲雷诺阿》,1958年纽约小布郎版,洋洋四百多页,封面是那幅著名的肖像。这本书的扉页印着读者和作者的对话,大概是作者假想的:
       读者:你给我们展现的不是雷诺阿,而是你自己概念里的他。
       作者:当然,历史毕竟是主观的东西。
       我想,一本书里有了这样的灵魂,罗列的事实大概就不那么重要了,它们无非是铺垫点缀的东西。这是我喜欢读艺术和哲学,而不太愿读叙述文字的原因。
       《克兰福德》问世经过
       熟悉英国文学的朋友知道盖斯凯尔夫人写过一本《玛丽·巴顿》。今天想谈谈她的另一本书《克兰福德》(CRANFORD)。狄更斯名气最响的时候办过一本周刊名叫《家常话》(HOUSEHOLD WORDS),里面刊登的许多故事都出自他自己的手笔和别的作家投的稿子。外来的稿子经过他修改润色;一批年轻的作家因此学会了如何处理题材,并且受了他文风的影响。1850年开始有一位作者连续写了几年乡村小镇克兰福德的生活场景素描,其对人性的机敏观察和善意的幽默引起狄更斯的注意:小镇社会悲欢离合,各种人物的毛病乖僻跃然纸上。1853年《克兰福德》出版单行本。
       作者是个中年妇女,丈夫是神职人员。他们住在曼彻斯特。令人奇怪的是一个住在繁忙工业城市二十多年的人描绘的居然是宁静的乡村小镇生活。"赫伯特·斯特朗小丛书"(HERBERT STRANG‘S LIBRARY)的编者在序言中感叹道。其实不奇怪,从出生15个月到22岁结婚,作者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小镇,就生活在她所描述的人群里。克兰福德实有其地,只是名字为纳兹福德;书里的人也有故事原型。盖斯凯尔夫人原名伊丽莎白·斯蒂文森,1810年生于切尔西,1832年嫁给威廉·盖斯凯尔牧师。几年后她同丈夫合写的一首诗发表于《布莱克伍德杂志》。1848年她的代表作《玛丽·巴顿》出版,这倒写的是曼彻斯特的生活。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思绪回到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纳兹福德,因此写下对人物和故事的回忆。《克兰福德》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里是有一席位子的。作者并没有写连续的故事,她只是用娴熟的笔,不那么咄咄逼人地为每个人物画了张速描,所写无非是"小镇日常生活场景"。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很多产,她死于1865年。有一本勃朗特传出自她的手笔。英国文学史家将她列为仅次于奥斯丁的女小说家,并认为是《克兰福德》确立了她在英国作家里的永恒地位。中国外国文学翻译界则认为《玛丽·巴顿》是她的代表作,有中文译本列入人民文学版"外国名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