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推荐]阐发道德 提炼精神
作者:石 河

《博览群书》 2002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知识、观点、情趣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祖先的遗产》的主要特色。透过书中那严谨、典雅又通俗、巧妙的语言,笔者感觉到作者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如何生存、发扬乃至走向世界的一种深切关怀。这是一种有责任感的文化人的理性自觉,也只有从这个层面上产生的理解,才能真正触及传统文化的内涵。书中用很大篇幅讲解传统道德和传统精神,便是这种关怀的体现。
       作者选取了二十个有关传统道德的题目,运用古代典籍的论述,结合大量生动事例,加以诠解,并对如何继承发扬的问题作了精彩的发挥。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善于抓住读者心理,找到切入点,从一些有趣味甚至有争议的问题入手,引导读者进入“角色”。这就让即使对古文化十分生疏的读者也能体会到传统道德的真谛。
       比如在《人·道德·传统道德》一文中,作者先把人和动物在生理和思维上作了比较,认为“如果单凭肉体,人实际上比动物要弱,不要比大象、老虎……这些凶猛的动物,就是比猫、鼠、蚂蚁……这些小动物在生存能力上也有不及之处”。当读者产生了读下去的欲望时,文章笔锋一转,提出了“那么,人是靠什么战胜动物,成为地球生物的主宰了呢﹖”这样思考性很强的问题。通过引用荀子和古罗马学者的论述,得出了人必须结成群体,而群体中的人要有关系准则来制约思想行为的结论。道德的重要性就显示了出来。又比如《“谦”受益》一文,作者先对“谦”这个字作了“咬文嚼字”的解释,认为对“谦”的通俗理解就是“虚”,虚是与满、盈等相对的……“虚”就是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不自以为是,不自我满足,而把自己看“空”。只有这样才能容纳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文尾处又针对当今一些人认为年轻人“用不着谦虚”的说法,告诫人们:“谦虚不是摆样子,是进取和成功的条件,这对谁都一样。……同时,也不要把谦虚和谦让、谦恭等混为一谈。”因为谦虚是“认识自我的准则”,“对于青少年竞争好胜的意识会起到促进和保证的作用”。像这样有理论有事实又有贴切分析的文章,自然就具备让人心服口服的感召力。
       笔者最为惊奇和敬佩的还在于作者把“传统精神”突现了出来,并作了极具个性的归纳和评判。在作者看来,“传统精神”与“传统道德”有联系也有区别。道德是指立身处世的准则,精神主要指一个人对事情的态度和做事中表现的品质。道德标准在文献中明明写着,而高尚的精神往往是通过一个人或一群人或一件事体现出来,“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和理解”。作者自己在这本书中就做了这种“挖掘”工作,经过认真负责的考察,选取了古代十五个组人物,为其所代表的传统精神作了“命名”。在十五篇“精神”文章中,生动介绍了其具体表现,高度概括了其思想实质,确认了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在今天的借鉴作用。笔者认为,这是作者雪岗先生的一个创造,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问题的一个贡献。
       从十五篇文章中,笔者体会出作者选择人物并命名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①其言行品德广为人知又深孚众望;②代表了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一种美好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态度;③在历史上产生过长远影响并对今天有启示作用。
       读者对所列人物的事迹,大都比较熟悉,而文章的重心,显然放在了对其精神实质的概括和提炼。这些概括文字的表述,有的庄重,有的激昂,有的沉静,有的幽默,有的则出人意料,但无一不脱俗出新,发人深思。比如对列在首位的“大禹精神”,作者提出,大禹的精神魅力在于他在治水中提倡的统一意志,团结奋斗,为公忘私,是我们民族的伟大开创;还在于他的不畏艰难和吃苦耐劳。“从‘个人’来讲,大禹是远古男性崇拜时期完美的男子汉形象”,体现了我们民族“最崇尚的气质和品德”,“他既是人群的首领,又能与大家朝夕相处,共同劳动,而少有后世人杰的‘官气’。”这些评价颇具个性又恰如其分,因此也就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作者对“周公精神”的分析也极有特色,认为像周公这类“宰相首辅”式的古代主要执行官,当好是很不容易的。“他既要有治国的才能又要对上忠于君主对下驾驭百官,还不能功高‘盖主’,突出个人”。“所以历来当宰相当得有成就的,都是才能卓越又忍辱负重、谦虚宽让的人物。这是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必然现象。”文中通过对周公、萧何、诸葛亮等名相的介绍,使读者明显感到作者的分析既肯定了人物的优秀品质又看到了时代的局限。在《晏婴精神》中,作者对曾经争论不止的“清官评价”问题发言道:“按说现在的干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水平应比古代清官高得多。可事实并非全这样。”那些时而出现的大贪官小贪官,“不要说为人民服务了,就连古代清官的境界也达不到。所以做一个清官,仍是百姓对‘领导’的最起码要求。”在评价“司马迁精神”时,作者的笔端显然饱含激情:“我们感谢司马迁。他为我们民族做出了难以估价的伟大贡献,也提供了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他饱经屈辱和肉体上的摧残,却能含耻忍辱,不计个人名誉与得失,完成了千秋伟业。这崇高的精神足以使遭受挫折的人们振作起来,也启示人们:宁死不屈、宁折不弯是大丈夫应有的气节,而为了事业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同样是大丈夫行为。”读了这段文字,读者不受感染是不可能的。传统精神也随之被提炼出来。
       雪岗先生作为涉猎广泛的学者,对如何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见解;作为一位出版工作者,对读者的阅读特点又有深切的了解和把握。凭借自己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和深厚的语言功底,把传统文化那么多广、大、深、久的话题,浓缩到短而小的文章里,讲得又如此真切深刻并富于情趣。笔者认为不是“大手笔”是绝写不出这样的“小文章”的,同时也相信,这本书在传播弘扬中华优良文化传统的工作中将会发挥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