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本刊特稿]家长与时代
作者:蒋国华

《博览群书》 2002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自接受《中国家长批判》的作者冯林先生采访开始,到最近本书出版问世,几个月来,有关家庭教育的问题时不时地萦绕在脑际。祖国古老,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古老。早几百年前,一是由于地域与交通的阻隔,国际间相知甚少,二是我国自身很是强盛,所以,一直以来也就自认为什么都好,天朝帝国,尽善尽美。当然,也无需讳言,我们也一直自认为中国教育也是"尽善尽美"的。家庭教育更不用说,"孟母择邻"的故事之编入小儿课本《三字经》,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然而,由于"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数千年的辉煌与强盛,竟"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江泽民语,转引自《落日的辉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版。于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整个中华民族,由上至下,各行各业,无不沉浸在沉重的反思和学习之中。一百多年的历史表明,在这全民族的反思和学习的过程中,各行各业所取得的认识和进步是各不相同的。大凡传统厚重的行业,成效就差,或很差;反之,则成效就好,或较好。比如,教育行业就属前者。高等教育至今在国际上属较低水平自不必说,就连基础教育,朱镕基在2001年6月召开的国务院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亦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古人告诉我们,既要以史为镜,也要以人为镜。看看我们的邻国,有的国家真正开始反思和学习,少则不过二三十年,多则亦不过四五十年,便开始反过来吸引我国不少学子去留学。如若以此现象比较看来,仿佛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至今也没有摸着关键的窍门。要知道,且不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就以北京大学成立算起,那是已有百余年了的呀!好在《中国家长批判》收录的对近五十位各色人等的采访,为我们提供或开出了不少可供思考和选择的方子。或许,寻寻觅觅要找的改革中国教育(家庭教育当然包括其中)的关键窍门,有些正隐藏在其中。
       中国家庭教育,的确是称得上源远流长的。或许,在我国当代教育众多的分支领域中,中国家庭教育传统要算是最为厚重者之一了。俗话说得好,积重则难返。传统太厚重的地方,改革的难度就大,进步的速度就慢。今以中国家长比较普遍的教育观观之,难道不正是这样吗。比如,如今在一般家庭的教育中,依然流行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既脱离社会又脱离实际的读死书的观念;只关心考试分数。只问成绩排名。认为"整天就知道捧着书本读"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死读书观念;在孩子面前我是家长,唯我独尊,稍不遂意便拳头或棍棒相加的家庭专制主义观念等等,等等。虽然其表现形式百余年间曾几度花样翻新,但其根源大抵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追溯到遥远的过去。当今的有些家庭教育观念或行为,如果说是一百年前的故事,大约是不会出什么大的差错的。近二十年来,媒体上常常出现的"代沟"二字,它所反映的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社会现象,本来非常值得家长们反思和警惕,但社会普遍的意见却始终认为,"代沟"之出现,矛盾主要方面在孩子,是孩子们失去信仰,丢弃传统家庭道德所致。当然,"代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学现象,但上述一味指责孩子的观点肯定不会总是正确的。人们从中不是正可以看到,是中国家庭中民主风气之稀薄吗。
       为此,我在想,对今日中国家庭教育最应该说些什么呢。际此新世纪之始,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倾听时代进步的节拍,与时俱进。倘若中国家长在自己的家庭及在自己家庭范围内的教育中,都能主动地来一番科学化。民主化的改造,则孩子幸甚,教育幸甚,国家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