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思考]奖励三议
作者:丁 东

《博览群书》 2001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中国与外国奖
       在中国,外国的奖励经常成为争议的话题。在外国,还没有听说过中国的奖励引起过争议。可见,中国人看重外国的奖励。外国人还没有重视中国的奖励。
       不光是普通的文化人关心外国的奖励,其实领导人也很关心。杨振宁、李政道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毛泽东在谈话中就几次提到他们。毛泽东晚年,一般外宾是不见的,见的多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一级,但杨振宁、李政道访华,他是要见的。
       最近从《随笔》上读到严秀老先生的文章,谈到巴甫洛夫公开反对十月革命,反对共产党政权,但斯大林没有杀他。因为巴氏是1906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
       这说明,不论诺贝尔姓社姓资,在斯大林、毛泽东的心里,其实是高看的。
       相反,姓社的荣誉,毛泽东未必当回事。丁玲得过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没过几年,还不是照样打成右派,发配北大荒。
       二、多设奖还是少设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个领域的奖项越设越多。在科学教育界、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体育卫生界,凡是有点名气的,差不多都获得过大大小小的奖励。这些奖励也许能给获奖者带来实惠,但基本上不能给获奖者带来真正的声望。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奖励,往往设奖多,奖励面积大,给人撒胡椒面的感觉。就算评奖过程干干净净,权威性也打了折扣。而国外那些受到瞩目的奖项,一般只设一个大奖。诺贝尔奖,至多三个得主共享,奖励面比较小。
       中国人办事,比较照顾人情、关系,扩大奖励面,皆大欢喜,这样的方案很容易被人接受。已经铺开了的摊子,要想缩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三、别让奖励牵着子走
       在人文领域,不论学术研究,还是艺术创作,都是一种个体的精神创造。为了得到别人的奖励,投其所好,其实是很悲哀的。所以我更尊敬特立独行的学者、作家、艺术家,他们的表达纯粹是发自于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不是想取悦于某种外在的力量,以换取奖励。人是很聪明的,他可以利用奖惩机制,一手拿着美食,一手拿着鞭子,让野兽服从自己的意志,进行表演。我想,奖励一旦成为调教学者、作家、艺术家的鞭子,学者、作家、艺术家就变得和动物一样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