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百家书话]值得永久珍藏的书
作者:王东林

《博览群书》 2001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二十世纪末,人类叫得最响的词除了“跨世纪”、“迎千年”之外,恐怕当数“回归”了。出去了,再回来,就叫“回归”,本来十分普通。然而,中国的百年历史却赋予了这个普通词汇极不普通的意义。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如同失散的儿女回归母亲的怀抱,这是二十世纪末中华民族骨肉团聚的两大盛事,是全球华人的共同的节日。
       这是中国百年屈辱、百年抗争、百年聚变的一次能量释放;世纪末的世界,似乎还没有哪件大事能吸引如此众多的目光——惊喜的、宽慰的、自信的、坚毅的、沉思的、怀疑的、痛苦的……因为这是百年时空、百年烟雨、百年较量所凝聚的瞬间。
       于是有了许多不同版本、不同文字的记录这一瞬间的著作,而且还有了专以收藏此类著作及纪念性文物为乐的收藏家。我不属于这类收藏家,但我也拥有为数不少的反映这两次盛大回归的书籍、杂志和纪念品。在我所有的众多的反映港澳回归的书刊中,我最珍视的是由新华通讯社摄影部编辑、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回归盛典》。
       在本世纪初以前,我还真没有过一本装帧如此华丽的图书,尽管我个人的藏书不在少数。触手间,你可迅即感受到她的厚重,大红的布面方盒上为压模本色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紫荆花与莲花区徽。区徽间是“回归盛典”四个中英文烫金大字,庄严而雍容。盒内平躺着布皮精装套面嵌金《回归盛典》画册一函。从套面到扉页、目录、正文,每一页都经过精心的设计,色彩与透纸的应用,版式及图片文字布局,均独具匠心,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岂止“华丽”,直可称“豪华”,极尽一个“盛”字。我想,也只有人世间如此盛事,才配有如此盛装。正如书之目录前页所言,《回归盛典》是“献给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的所有人士,献给我们伟大的母亲”的一份厚礼。
       似乎与“一国两制”的义蕴暗合,《回归盛典》用中英两种文字记述港澳的回归历程。这是两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235幅珍贵历史照片可吸引一切黑色的、蓝色的、褐色的眼睛。因此《回归盛典》是一部可以超越种族和国界的国际性图书,可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充任跨文化交流的角色。
       235幅照片除了少数近代历史的存留物外,绝大多数出自62位新华社摄影记者之手。人称回归盛典是一场“世纪新闻大战”,以香港回归为例,据称有来自世界各地700多个传媒机构8400余名记者采访回归大典。新闻采访者本身就爆出创历史纪录的大新闻。在大典的日子里,无论你是坐在电视机前夜以继日目不转睛地间接感受,还是直奔港澳身临其境地直接观察,也无法接触和留存如此众多的真切感人的典型镜头。因为62位永远并不是现场采访记者的全部,200余幅照片更是从不计其数的镜头中精选而成。透过照片和文字,你不仅可以完整地了解百年风云中港澳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回归之路的艰难曲折以及世纪盛典的辉煌壮丽,还可以通过摄影家的“慧眼”所及以及照片的角度选择、构图方式和敏捷的快门捕捉去感受摄影艺术的震撼,去咀嚼这种特殊的语言所展露的种种耐人寻味的故事。
       摄影是一种再现的艺术,它记述历史并留住历史;《回归盛典》不仅给你一幅幅连贯的瞬间或场影,而且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她忠实地记录了各种不同文化与政治背景下的见证历史的人物,以及一双双表情各异的眼睛。让你读出许多画面以外的东西,这是这本图册拥有更大容量的原因。
       无疑,在经过了两次盛典的狂喜之后,人们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以更加理性的思维从更深的层次上去理解港澳回归的伟大意义,去看待“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伟大实践的真谛。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殖民主义的产生和消亡并不是上帝的意志,中国人民伟大斗争的胜利及百年耻辱的洗雪更不是来自上帝的赐与。历史在豪迈地重新起步,自信而坚毅地在中华民族振兴的新世纪挺进,去预备又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更大的庆典——海峡两岸的统一。
       数日前,有嗜书友人造访,见《回归盛典》爱不释手,欲夺所爱,为我所坚拒,毕竟有伤朋友和气,为免麻烦,乃将是书自玻璃书柜移入木门橱内。我打算将这一珍品传给我的孙子以及孙子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