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知识]有米,读油买
作者:饶原生

《中外书摘》 2007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有米
       读油买。意为有钱,富裕。广东人在谈到谁是有钱人时,常发此感叹。例:“吓就讲鱼翅捞饭,实情‘有米’。”(动不动就说吃鱼翅捞饭,肯定是有钱人。)
       在许多年以前,天空飘来了五色祥云,有五位仙人骑五只口衔稻穗的仙羊,徐徐降临。仙人仙羊走了,稻穗留在这方土地上,喜迎幸福生活的百姓为此欢呼:“有米,有米!”
       许多年过去了,广东人的物质生活随时代进步,一次次更新着对富裕的认识。“有米”,来自远古记忆中的这一口头禅,竟千载不变,承担着所有富裕意义上的表述。
       诱使广东人在上世纪70年代末喊出“有米”的,是“四转一响”。谁有本事把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四转)加上收音机(一响)都弄到手,便是“有米”了,借此条件蒙一个靓女谈婚论嫁,应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以后所发生的事情,是“有米”的不断轮换“升级版本”。从“48条腿”(或更多“腿”,说的是家具),到“全鸡全鸭”(“鸡”同机,专指电视机;“鸭”泛指羽绒被),再到“南风窗”(有海外关系,意味着可带回好多好东西),诸如此类,人们为此目不暇接,一遍遍感叹“有米”。发展成了硬道理,“有米”就是寻常事。
       今天说“有米”,那“米”,可以是一些钥匙——别墅的和豪华房车的,也可以是一些密码——银行储蓄卡的和保险柜的。总而言之,如今一旦说到谁谁“有米”,旁听的人都会咧开嘴笑,分享其中幸福。于花容月貌的靓女来说,嫁个“有米”的,就成了一种幸福憧憬;于有追求、有抱负的“老细”(泛指男性)而言,“有米”就成了一种人生目标。
       想想也很好玩,不说很有钱,只是低调地说“有米”,广东人真的很务实。至于是否缘于“羊城”、“穗城”传说中对仙人赐福的欢呼之声,则纯属笔者个人的猜测,请读者朋友不要太较真。
       人总要长怀一颗感恩之心,该是“有米”之所以多年传诵的一个缘由吧?
       搞掂
       读搞定。能办事,办好事;反之则是“搞唔掂”。例:“咁都搞唔掂,仲唔砍头埋墙?”(这样的事情都办不好,倒不如以头撞墙算了!)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加西亚身在古巴那广阔山脉的具体哪一个地点,但是,美国总统必须把一封信交到他手上。有人告诉总统:“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罗文来了,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而是语气坚定地回答:“搞掂!”
       “搞掂”两字,原故事没有,这样稍改动一下,符合广东人的语言习惯。虽知“搞掂”在广东人的工作氛围里,使用频率是很高的。上级布置任务时,下属往往只需回答这两个字,然后就鼓起勇气绞尽脑汁去面对种种棘手的问题。
       罗文的故事在职场上流传甚广,皆因《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一类据说能教人怎么“搞掂”的书,是老板们一直孜孜不倦向员工所极力推荐的热门读物。没有人知道风马牛不相及的加西亚何以会与自己产生瓜葛,但都知道罗文是个极受老板钟爱的“明星员工”,因为他能“搞掂”,并且“没有任何借口”。
       学习罗文好榜样,谁又敢说自己不能“搞掂”?不说“搞掂”者,轻则不受重用、不被提拔,重则饭碗都有可能端不住啊!至于罗文凭什么去找到加西亚,又何须进一步深究呢?凡事能“搞掂”的人,老板喜欢,这就够了。
       做广东人的自豪之处,正是常说“搞掂”,常闻“搞掂”。说这话的人,胸脯挺得高腰杆撑得直;说这话的人,本事多多朋友多多。人生在世,总有些要办而难办的事:家里老人患病好一段日子了,恐怕得找个能对症下药的好医生;自己某项工作被卡在哪个部门的哪个环节……事情复复杂杂。找朋友吧,是朋友就会爽快地告诉你:“搞掂。”反过来,有朋友找上门来,说不出这两个字,好意思吗?
       人的潜力无穷大,不可能不懂“搞掂”的。不信你看你的“拍拖”(谈恋爱)阶段,女朋友撒着娇要求你“搞掂”什么,你总有办法。作为回报,你和她终有一天会“拉埋天窗”——走进婚姻登记处,“搞掂”了!
       拍拖
       读趴拖。本为航运术语,今指男女之间交朋友、谈恋爱。又有“拍散拖”一说,表述假装恋爱状态。例:“学生哥要温功课,咪日日挂住拍拖。”(学生以学习为主,不要天天想着交异性朋友。)
       如果说,“拍拖”与谈恋爱指的是同一意思,那么,这口头禅证明了让爱情升华的方法是有南北差异的:广东人习惯于站起来走而内地人热衷于坐下来谈。
       广东人又有“拍散拖”一说,内中夹杂一个“散”字,取的是“散装”、“散漫”之意,用来描述一种假装恋爱的生活状态,印证的是不完整的、无结果的“拍拖”。
       “拍拖”一语,最早源自珠江河面的水上人家。船与船靠拢并行为“拍”,一船牵动另一船叫“拖”。“拍拖”挪作他用的日子,当在上个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后。那时,自由恋爱的风气刚刚开始,倾心相恋的青年男女可谓“又怕死又反动”,夜阑人静的地方自是并肩而“拍”,地旺人稠之处却是一前一后地“拖”。
       近几十年间,“拍拖”以及“拍散拖”均有了很大演变,有上世纪一阕顺口溜为证:“50年代肩并肩,60年代手拖手,70年代手搂肩,80年代手搂腰,90年代脸贴脸……”再后来怎么样了?我们上街看看就知,“零距离”、“全方位”,热恋中的男女用什么方式“拍拖”都不为过。这顺口溜,又该怎么接上去?
       这样看来,时间上溯半个世纪,“拍拖”之“拖”就已名存实亡了,“拍拖”却还是照说不误。当然了,我们若实事求是地单说一个“拍”,是会让人产生误会的,以为只要一味拍马屁,妻子(丈夫)就可以到手。那么,让“谈恋爱”一语去实现“南北统一”行不行?不行,广东人更看重男女交往中的行为语言。
       谈恋爱之“谈”,应属于恋爱的初级阶段,情到浓时,“谈”就是多余的了。况且,“谈”易流于“王婆卖瓜”式的自我推销,显得不那么可靠。男女之间一旦缔结了婚姻,每日所谈者,无非柴米油盐、生儿育女、敬老养老一类,还怎么可能老把“恋爱”挂在嘴上?“拍拖”就不同了,它用象征性的词汇,概括了男女间相识、相爱、相知、相伴(“拍散拖”则不在相伴之列)的人生全过程。
       到了老夫老妻的时候,“拍拖”犹显得比谈恋爱更具价值。因为,生命在于运动。
       鬼佬
       读鬼楼。外国人,老外。例:“乜你唔声唔声就嫁咗个鬼佬啊?”(看你一点都不吭声地怎么就嫁了个老外?)
       人际交往中,常常接触到“老”这一带有尊重意义的词头:“老友”、“老弟”、“老师”、“老王”、“老张”、“老李”……连称呼外国人也一言以概之:“老外”。
       广东人爱玩玩倒装句,称呼上把“老”音挪到词尾去:“肥佬”、“细佬”、“高佬”、“四眼佬”(戴眼镜的人);“口水佬”(说话特别多的人)“猪肉佬”(卖猪肉的人)、“司机大佬”(开车的人)……至于“老外”,则换成了“鬼佬”。
       查有关字典,“佬”意为“成年的人(含轻视意)”。该字典编撰者恐怕没征询过广东人的意见,想当然地,就把“佬”与“含轻视意”画上了等号。“老”字加上个“人”偏旁,其实正是把称呼对象当人看待的具体表现,“人”“老”为尊,又怎么可以轻视呢?若是某姓氏后缀一个“老”,更是对德高望重者的极大尊敬。
       广东人称呼“鬼佬”时,绝对不含轻视态度。对外开放是个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好东西,开放的那一头,不就连接着“鬼佬”吗?眼见得家里的日用品越来越多地打上了“鬼佬”标记,眼见得电影院中最叫座的竟大多是音效、画面皆很讲技术含量的“鬼(佬)片”,有时便生搬硬套地把“圆月亮”也算到“鬼佬”账上。
       对外开放,给广东各大中城市街头带来了五颜六色的“鬼佬”,一些广东姑娘显然不至于无动于衷。不管是“白鬼佬”、“黑鬼佬”还是“咖啡鬼佬”,“都是我的哥、我的哥”嘛。反正,有全球化网络化所带来的视频聊天技术帮忙,大姑娘欲钓取一个大企业的董事长以至于一国总统之候选人,有时实在易如探囊取物——运筹网聊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曾记否?“老外”这一时兴的称谓,历史上曾被唤作“鬼子”(譬如“日本鬼子”、“美国鬼子”)以示蔑视。广东人大概是认为“老外”太见“外”,更记取“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伟人教诲,便有创意地把“鬼子”升格为“鬼佬”了。
       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毕竟有赖于与“鬼佬”的多方面合作,亲昵地尊称一声“老”或“佬”,这点礼貌还是要讲的,我们的国度可是个礼仪之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