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书与人]除恶道苦与群生乐
作者:寓 真

《博览群书》 2000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般来说,在党政机关任职,唯心主义的宗教之类书籍,是不能读的,除非是内部特许参阅的反面教材和批判材料。近年间的改革开放中,虽然逐渐突破了禁区,但在干部中看佛经的人恐怕仍然为数不多。
       
       我的朋友巴士杰,曾经任地委书记,现在是高级法院的院长、大法官。这样一位高级干部,马列主义的书肯定是看了很多,但他同时对佛教的经典也研解颇深,经常与一些经明行修的僧人在一起论经谈道。平时与人攀谈中,他也不免要带出几句经道中的话来,让人觉得别有深味,因而朋友们都愿意和老巴在一起聚谈。
       有一次,我们一批法院的同行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参观。到了四王子旗草原上,有的骑马,有的照像,傍晚又燃烧篝火跳起舞来。老巴却与众不同,他一个人长卧在空旷的草地上,还不时地翻来滚去。我好奇地走过去看他,听见他口里念念有词,声音时而很大,大概是在诵经吧。我看他一边翻滚着身子,一边咏吟呼叫,那情态真是忘乎一切,超凡脱俗,自己整个身心已经完全融化进了大自然中。
       今年8月初,老巴陪同广西的客人来五台山,我从太原开车到山西北部的应县去接他们。他们从呼和浩特过来,因为内蒙古那边雨大路坏,延误了时间,下午两点钟才到了应县。我们一起在应县登临了已有945年历史的辽代木塔,然后驱车五台山。山路浓雾蒙蒙,间有小雨,傍晚时分到了台怀。我们住进宾馆,简单用过晚饭,老巴就要去寺院拜访僧人。看他精神健旺,没有一点长途之旅的倦意。
       我在山西工作多年,陪客人游五台山已经十几次了,但夜晚访僧这还是第一回。我同他去到了十方堂,他一进山门就直入僧舍。这寺里的管家看见老巴,就站起来合掌相迎,非常亲热。我们坐下后,管家命人端来茶水,老巴边呷茶边与管家谈论,没有几句开场白就切入了“如是我闻”经文道语,两人谈得十分投入。我当时甚感蹊跷,猜不出老巴和这寺庙何种关系。
       从十方堂出来后,我问老巴:“你与管家如何认识的牽”他回答道:“我来过五台山好多次,与这里几个寺院的住持都有交往。”他这一说,更使我惊讶:现今领导干部去往外地,都是由对口单位接待,老巴到山西来不找我这个同行,难道还有别的接待单位牽我问他:“你每次来五台山是谁家接待?”他答:“我在节假日想休息一下,就自己来了,就住在寺庙里,不需要谁接待。”我说:“这次要不是有广西的客人,你还不会和我们联系,是吗牽”他笑笑说:“不想给你们添麻烦。”一听他说住过寺庙的斋房,就使我的惊讶又添一层。那些斋房是为过往游僧和来朝山的居士临时居住的,住宿条件太简陋了。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在公休日到风景名胜地休息小住,这本不足为怪;但像老巴这样不住宾馆,不要招待,自己住在寺庙里,让人在惊异之余,又不禁深感钦佩。
       翌日上午,我同老巴一行上了菩萨顶。广西的客人第一次来五台山,每到一处都详细聆听导游的解说。老巴不听导游,自己去和老僧喝茶去了。我去僧舍找到老巴,见他果然与这座寺院的住持也很熟悉。不知哪位僧人送给他一本小书,他便转赠与我。小书封面有烫金字的书名,其名为《大乘经咒合刊》。
       我随手打开这本小书浏览,经文都是古译本,真如同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读不顺畅。但翻到小书的后面几篇,也有一些易懂的段落,有些句子还很耐人思考。如《普贤行愿品》一篇,其中有二百多句的七言偈语,读起来就如同读一篇七言古风的长诗一样: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读了经文中的这些偈语,我不由得联想起了巴士杰本人所写的几句诗:
       我本西方一老纳,却以惩恶来扬善。
       不修不整不散乱,顿悟之中达彼岸。
       巴士杰这首诗,我是在一篇记者写的专访文章中读到的。这位大法官在接受《中华英才》记者采访时,随口吟出了几句诗,记者很感兴趣,就写进了那篇题为《风流倜傥的大漠法官巴士杰》的通讯中。老巴在向记者解释诗意时说:“共产党应该为人民积大德。”“共产主义理想,是要引导人们向往美好的和平生活,但现在社会上仍存在着许许多多丑恶暴力现象,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就要以惩恶来扬善。”“面对腐化堕落的东西,我心不变,明明白白,目标对定,不散不乱,这就是心灵的‘顿悟’。”
       除恶道苦,与群生乐。佛经中语,完全可以取来为我所用。由此可知,老巴读佛经和到五台山访僧,不同于一般的读书和旅游,这显然已经成为他丰富知识,陶冶自我,完善人格的不可缺少的成分。
       老巴是一个农民的后代。他的母亲慈祥善良,虔信佛教,今已83岁高龄,仍然体健神清。他对母亲十分孝敬,大学毕业后曾在南方工作数年,以后调回原籍就常在母亲身边。他早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年走上党政领导岗位。在高级法院领导审判工作8年间,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主持审判了许多大案,成绩斐然。他在事业上的成就,当然是党和人民培育的结果,而他的家庭影响和佛学知识吸纳,也许正是伴随他成长的一种深潜的力量。
       从巴士杰身上,我也“顿悟”了一些道理:对于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都应当继承,对于宗教文化也有一个批判继承的问题。佛教文化在我国影响甚深,颇值得研究。我们这些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几十年,风波挫折经历得不少,应该算经得起考验了,世界观人生观是明确而坚定的。诚然,也还要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在继续学习和修养中,看看别的书,非正统的书,增加知识,加宽眼界,丰富思维,多一些思辨,多一些想象,多一些陶冶,这无疑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