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观点]中国不会改变世界的七个理由
作者:[美]乔纳森·安德森

《中外书摘》 2007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 《走出神话:中国不会改变世界的七个理由》
       ◎ [美]乔纳森·安德森著 余 江 黄志强 译
       
       从一个贫穷、封闭与混乱的经济体,迅速成长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过去二十多年以来,中国的崛起令全世界的人感到惊诧。大陆的经济总量在1987~1995年间翻了一番,在1995~2003年间又翻了一番。中国已经成为全亚洲最重要的市场,而且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第二大的国家——在短短10年以前,这样的论点似乎还是天方夜谭。
       我们有理由说,“好戏还在后头”。再过20年,到2025年时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根据合理的假设,中国大陆将跃居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成为最主要的机械、钢铁、水泥、能源、食品和原材料进口国。如果按照市场汇率来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美国或欧盟的一半,但如果按照实物产出来计算,它将坐上头号交椅。中国农民的平均收入届时还将比较低,但新兴的城市中产阶级的人数可能达到3亿~4亿,也就是说,超过了美国今天的全部人口。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也就出现了:中国这样剧烈的崛起过程对世界其他国家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在某些评论家看来,中国是世界经济出现痛苦的紊乱过程的根源:许多国家的生活水平下降、制造业的工作机会大量消失、若干产业走向衰败。而对其他一些人而言,中国的兴起与美国在一个多世纪之前的情况非常类似,并且注定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未来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实际上,就像20世纪80年代出现过的对“亚洲公司”(Asia Inc.)的恐慌一样,许多人甚至怀疑,中国的发展将预示着西方式的自由主义经济时代的终结。
       无论这些看法存在多大的分歧,它们都基于一个共同而关键的假设,那就是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于中国在过去50年的崛起的先例……世界也将因之而风云变色。
       这个假设成立吗?并非如此。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固然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如果我们客观地审视最近以来的发展趋势,就可以发现,中国对世界经济即将带来的影响比目前流行的说法要缓和得多。2002年,笔者曾撰写过一本名为《关于中国与世界的五大神话》的书,讨论过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自那之后,中国及其邻近经济体又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以下是笔者最新的观点:中国不会改变世界的七个理由。
       1. 中国不会重新改写世界经济的增长史。
       我们曾预测,中国大陆的真实GDP在未来20年还能保持每年8%的增长速度(如果以美元计算将会更高),这样的成就看起来似乎非常令人吃惊……实则不然。因为我们已经指出,日本、台湾、韩国和其他一些亚洲经济体也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取得过类似的高增长速度。即使把国家的规模因素考虑进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的变化也并不比上述那些亚洲经济体在二战之后的增幅更加明显。因而从这些指标来看,中国的确是新崛起的亚洲巨龙,但并非全新的经济物种。
       2. 中国不会吞噬全球的制造业,也不会偷走高附加价值的工作岗位。
       对于所有美国生产的产品,中国都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提供吗?或许可以。但这种情况会发生吗?绝对不会。原因在于,国家之间的贸易分工乃是根据“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来决定的。同时,尽管中国在电子和信息产品出口方面的增长速度极快,但从净值的角度来考虑,它依旧特别偏重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并且在很长时间里鲜有变化。此外,一旦考虑到周期性波动的因素以后,大陆的外贸总体上仍是平衡的,消费品出口赚来的每个美元都用来购买了机械设备和其他投入。也就是说,中国在为世界其他经济体提供着高端的制造业工作机会。
       3. 中国不会买光全世界的资产。
       从2004年初开始,中国的中央银行购买了价值4000亿美元的外国资产。今天,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外国持有人。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是否面临着被中国控制的危险?不会。在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中,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其他中国企业出售海外资产的收入——或者是由于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的资产。一旦计算净资产头寸,就会发现在整个亚洲地区,中国大陆实际上是购买外国资产最不积极的成员。
       4. 人民币不会成为下一个世界货币。
       在整个亚洲地区,受迅速增长的中国大陆旅游者的推动,人民币在商店和餐厅里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然而,这并不表示投资者已经开始用人民币来取代美元或欧元资产了,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货币依然不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它虽然可以在贸易往来中结算,但大多数资本交易还是受到限制。还有,即使按照亚洲发展中经济的标准来衡量,大陆的资本市场也远没有发育起来。这两方面的障碍当然会逐渐减弱,但我们认为,在未来20年里仍然不可能完全避免。
       5. 中国不会成为通货紧缩的输出源头。
       从1997年到2003年间,中国的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价格持续下跌,从而给世界市场带来了通货紧缩的压力。但我们发现这个说法存在误解,因为到目前为止,价格下降的压力主要集中在非常低端的制造业产品中,对世界其他产业的生产商影响很小。同时在未来,中国更有可能成为世界市场上的通货膨胀的输出力量,随着大陆需求的上升,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将被拉动,而迅速萎缩的人口结构又会导致中国国内的劳动力成本提高。
       6. 中国不会导致其他发展中国家陷入停滞。
       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巨大活力还将带来一个重要的负面影响,主要涉及其他低收入国家,即那些在出口市场上作为中国的竞争对手的国家。然而,尽管中国在抢占发达国家的消费品市场上做得非常出色,但其他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同样在扩大。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中国显然更加出众——但主要的投资却是瞄准中国的国内市场,而不是出口型的外包产业。在未来,中国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将逐渐提高,这会使其他低收入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方面更为有利。同时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进口需求的增长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源泉。
       7. 中国不会破坏“华盛顿共识”。
       过去20年,在所谓“华盛顿共识”的旗帜下,世界经济向着全球化和自由化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可是,作为一个共产主义体制的国家,中国却即将成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这是否会彻底改写所谓的“共识”呢?远非如此。尽管还相对贫穷,尽管还有着社会主义体制的背景,但事实上,中国却是世界上自由化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它的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增加,治理和透明度水平不断改善。实际上,我们认为中国会成为全球发展中经济走自由市场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