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书点评]漫话《钧瓷志》
作者:王 刚

《博览群书》 2000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钧瓷志》一书,系河南省禹州市民间老艺人苗锡锦先生主编,其对乡邦名产钧瓷,很有研究。苗老先生曾约集同仁,遍览禹州境内窑址,调查古今造瓷情况,采集标本和生产工具。凡有关瓷器工艺的资料,如残器碎片,以至窑神庙的断碣残碑,无不搜求、传拓,还多方走访其他老艺人,方编成《钧瓷志》一书,于1999年初由于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书详载了禹州市烧造钧瓷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历史沿革、窑区分布、制作工艺、美术及其传播;钧瓷的品种、特点,以及国内各地钧瓷的发现和国内外的著名藏品、人物、文献、掌故等。此外,还记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钧瓷就地取材及继承和发展的情况。这部专业志是禹州志文物篇和产业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志中经济志陶瓷工业篇的珍贵材料。同时,《钧瓷志》一书填补了国内五大名瓷志书的空白,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钧瓷是我国陶瓷中的珍奇瑰宝。它以色彩斑斓、古朴典雅、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的釉色以天青为主,其色重蓝者,世称天蓝,又有葱翠青、梅子青、米色、月白等色,绚丽多彩。由于釉料含有铜质,经煅炼而成红斑或玫瑰紫色,世称窑变,色泽灿烂,尽态极妍,富有"夕阳紫忽成岚"之诗意。又因调和配釉,不用乳研,经火而现若离若合的神态,纹片呈现菟丝子纹或如蚯蚓走泥之痕。钧窑于钧釉器之外,还烧造三彩釉、宋加彩、印花和磁州窑系之瓷,不拘一格。佛山的广钧,通销南洋一带,宜兴的宜钧驰名中外,虽以沙泥为胎,但其工艺都受钧瓷的影响。钧窑实不愧是众窑中的一颗明珠,一朵奇葩异卉,在中国陶瓷史上实占有崇高的地位。
       钧瓷贵在窑变。钧釉的成色机理是二液分相釉。釉色的美丽乳光和窑变现象则是靠严格地控制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的工艺控制,使釉产生液~液分相现象和分相液滴在宏观分布上的不同流纹结构而获得的。有关玻璃和硅酸盐熔体的液~液分相现象的研究和利用,在比较发达的国家,也只不过是近几十年来的事,而我国的钧窑工匠远在800多年前的北宋,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成功地运用釉的液~液分相现象,创造出钧瓷这样的绝代佳品,不但在艺术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而且在科技史上也是个伟大的创举。
       (《钧瓷志》,苗锡锦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定价:29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