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域外书谭]威尔逊的幽灵和杜鲁门的阴魂
作者:潘小松

《博览群书》 2000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非常佩服《纽约时报书评》编者的政治敏锐,2000年4月19日编发的关于伍德罗·威尔逊和哈里·杜鲁门两位前总统传记的书评肯定不是偶然的。往近一点联系,它们是针对今年11月美国大选而发的;往远一点联系,它们是针对一战二战后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格局形成中的作用而发的。"冷战"结束十年,美国尚未出现带着骑士般热情、传教士般精神向全世界兜售美国式理想主义的威尔逊式的总统,也未能出现言语虽然不雅、但对"敌手"能推行"遏制"政策、对盟邦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杜鲁门式的总统;媒体舆论于是"皇上不急太监急"了,有点恨铁不成钢了。是啊,冷战已过十年,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在哪里?苏联虽然解体,俄罗斯似乎并不那么听话;中国经济领域开放了二十年,意识形态上并未露出丝毫端倪要接受美国式的民主价值观;美国虽然军事上首屈一指,但"世界宪兵"的角色并不十分出色……诸如此类,撇开基辛格之流老谋深算的人士不谈,连《纽约时报书评》的编辑也跃跃欲试提供"良方"了,可见美国人现在需要鼓鼓士气了。
       此次《书评》编发的两篇文章为:麦克尔·林德评路易斯·奥钦克劳斯著《伍德罗·威尔逊传》和吉尔·特洛伊评扎恰里·卡拉贝尔著《杜鲁门是如何赢得1948年大选的》。前一篇文章涉及掌故多,且离我们较远;对不起了,威尔逊总统,兹不谈你。第二篇有些议论颇值玩味,这里稍加介绍。
       杜鲁门退休时被认为是美国最不受人爱戴的总统之一;然而,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他却成了民间传说中的英雄。连他在1948年的竞选口号"让他们见鬼去吧"也成了传奇的核心内容。《杜鲁门是如何赢得1948年大选的》作者把杜鲁门的口哨演讲同林肯的葛堤斯堡演讲、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罗斯福的"新政"和尼克松的辞职演说相提并论。书评者以为,1948年的总统竞选是当代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竞选"。
       杜鲁门和纽约州共和党人州长托马斯·杜威的角逐广为人知;然而,当时尚有两个"第三党"候选人就不广为所知了。南方佬斯托姆·瑟蒙的竞选纲领强调国家利益,反对民权,他的口号预示着南方民主党堡垒的终结。另一位老兄亨利·华莱士则自以为是地提出反对冷战,拓展"新政",他的口号表明战后自由主义的局限。
       卡拉贝尔的书写得生动有趣,叙述部分比阐释部分更有效果。他给自己这本书定的大标题为"最后一场竞选",意指本世纪最后一次在总统竞选中意识形态得以全景展开。对卡氏来说,这种局面有着怀旧的色彩。1948年后,电视改变了竞选形象,包装已到了让美国人不愿投票的程度。今年11月总统候选人又得经历一场个人魅力的考验。究竟谁能克承"充满活力的民主"之大统,是书评者和编者都关心的。而笔者则读出了第一段文字里所悟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