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影视圈里的第一代青春偶像,李亚鹏一直生活在镁光灯下,曾经的爱情经历,让他背上了“花心大少”的罪名。
2006年5月,女儿李嫣的出生,让李亚鹏的人生走到了另一种境界。女儿是他以前一直不知道却一直在等待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任”。家中有一个场景至今都没有改变过:书房的书桌前原本只有一把椅子,后来临时加了一把,从王菲坐月子刚能够下地开始,他们就上网、打电话联络去美国给孩子看病的事情。书房那两把椅子再也没有搬开过……
如果在北京,李亚鹏晚上9点半一定会赶回家,哪怕手头上的事情没做完,“我不想让嫣儿觉得我老不在,中间回去一下,认真地上床假装睡觉,听到她睡着了,再起来穿衣服出门。”
李亚鹏曾在日记中为先天性唇裂的女儿写下过这样一段话:“上帝给了你这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2006年12月26日,以女儿名字命名的嫣然天使基金在李亚鹏的努力下正式启动。
熟悉李亚鹏的人说:他是个外表温和,但内心有力量的人。
最近,我们对李亚鹏进行了专访。
偶然进入娱乐圈 却永远保持清醒
问:你满意自己的表演吗?出演郭靖充满争议的时候,也从没怀疑过?
答:演技,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用专业的身份和角度去看别人演绎的时候,也只分喜欢和不喜欢的,很难客观评论。说喜欢或不喜欢,是观众的权利。
我理解的郭靖是大智若愚的,不是很机灵、精干的——那是令狐冲。
问:什么机缘让你进入了这个行业?
答:我是哈工大的学生,很偶然进入这个圈子。之后,又进了中戏。中戏毕业以后,我不想做演员,就在家做编剧,卖过一个剧本,8000块钱。一年后本来打算回新疆和朋友合开公司,后来滕文骥导演打电话让我来拍《北京深秋的故事》,就回来了,一口气拍了三四年。
问:你对演艺行不认同吗?
答:这行业有它可爱、美好、单纯的地方,但也会让你虚荣、丧失自我。如果你每天都看娱乐新闻,看久了,你就会丧失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永远跟某些事物保持一定距离才可以相对清醒一点。
问:你并没脱离大众的视线,但你的心不在娱乐圈了?这期间你追求什么呢?
答:从2001年到现在8年吧,我每年都会拍一个戏。开始是很迷茫的,不知道意义何在。女儿出生以后,我突然明白了。演员经历给了我一段很好的人生阅历,而阅历恰恰是演员所能达到高度的根基。从《我们俩的婚姻》开始,演戏上我变得前所未有地认真了。
问:你一直在说意义,可“意义”是件沉重的事。
答:人生本来就是沉重的。但沉重才能接近事物的本质。我特别认同一句话:有一种人格是伟大的,当他认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以后还依然爱它。
这也可以用到婚姻上。很多人说婚姻可怕,但如果认清了婚姻的本质以后,还能够热爱它,这样的人格也是伟大的。
生活的本质也许沉重,但追求可以积极。比如说嫣儿的事情——如果不是积极的态度,可能事情会走向另一面。当然我还是幸运的,对人生意义积极追求时,能得到回报。我说的不是外界的回馈,我这么做时,自己首先就得到了回馈。
问:嫣然基金的初始动因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
答:对,这其实是最重要的。
有了嫣然基金会后,我发了一个誓,每次坐飞机都要发宣传单。有一次发完后,有个人“啪”地把宣传单扔在地上。我愣了一下,但还是过去把信封捡起来,说:“对不起,打扰你了。”
宣传单里面的话是我写的:“如果您有一颗慈善的心,如果您还没找到实施的途径,请加入我们嫣然天使基金,让我们一起把爱传出去,如果您不需要此信件内容,请转交他人。”人家不要,我能也不要吗?他扔了,我能不捡起来吗?

但是没多长时间,基金会的办公室收到一笔10万元的捐款,署名写了“对不起”3个字。我一想,就知道是谁了。
做真实的人,家庭是底线
问:现在你有新举动或新想法时会有很多顾虑吗?
答:结婚之前,我不会想这个问题。现在有,责任会对一个人有限制。我以前投资有时不理智,投第一部戏《海滩》,700多万元,后来账上只剩了30万元,赔光了。
不过,如果有一天我经济上完全失败了,我觉得除了失落、失败外,还会有一种窃喜。
问:为什么窃喜?
答:可能是我喜欢在逆境中成长,喜欢接受挑战。当我拥有一些东西,你让我主动放弃,我做不到。但如果有一天被动地一无所有了,失落的同时我也会窃喜,噢,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问:做一个真实的人是你的追求?
答:做一个真实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问:你付出的代价值得吗?
答:我当然付出很多代价了。我难道不能控制自己不去打这个人(泰国机场打记者)吗?我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告那家媒体(新浪)吗?我不能控制自己不去娶这样一个女人吗?但我不愿意放弃我内心真正的愿望。
我从没想过值得不值得。我要说不值得不就是否定了自己吗?人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否定自己,局部地否定,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问:作为一个男人,你身上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答:善良和朴实。这个是我性格中的长江、黄河,是主流。其他那些尖锐的部分,只是分支而已。
问:你怎么处理和媒体的关系?
答:近几年内,我已经不想再接受采访了。人们上来就先否定,发生某些事情的时候才来认可你。让一个人把否定自己作为前提再来认同你,这怎么可能呢?你唯一可以做到的是自我认同。这是生活道路告诉我的。
问:什么时候认识到这点的?
答:当演完《射雕》,网上开始人身攻击的时候。我不想跟他较劲,除非跟我的家庭有关系。我大女儿童童看到网上挂着一篇《菲鹏婚姻破裂,鹏搭上某女星》时,我没法和她解释。我说他们瞎扯,她说,“那他们不是错了吗?”我说,“对,是他们错了,童童你来看,他们给爸爸道歉了,他们错了。”要不然我怎么跟孩子解释?
问:王菲就很少说话。
答:王菲是个不适合在采访语境下进行交流的人,和她成为朋友了就没问题。她是个很机敏的人,而且风趣、幽默。我们家有分工,对外都是我在说,回到家我就可以不说了。
问:和王菲在一起有压力吗?
答:肯定有压力。大家都说,你做这个选择,那你以后做什么事情,无论做得好与不好,都会受到很多非议。所以我犹豫过。
问:王菲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答:那种吸引我想是永远说不清楚的。任何爱人之间都很难用一句话描述清楚彼此的吸引从哪儿来。我们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
对孩子的态度。我们之间无需解释,价值观是相同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问:你觉得现在活得自由吗?
答:会有一些困扰。我是一个很传统的男人,愿意去负担责任,也有足够的能力养家,而且这都是我的乐趣。我自己知道我是怎么样的,我老婆知道我是怎么样的,就可以了。
问:你的底线是什么?
答:家庭是我的底线。我最在乎亲人的感受,朋友都是其次。
父亲是我的第一个偶像
问:最近几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答:越来越能看到自己的缺点,自省能力越来越强。我觉得37岁的男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自信满满的。这几年,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
问:这么说来你挺豁达的。
答:我们带着女儿到美国的时候,到我外公家吃饭,家里亲戚对媒体关于孩子的报道很愤慨。我97岁的外公说了一句话,“捧场了,别介意了。”今天我拍完戏,又传出新闻,说我们俩离婚,我公司的人打电话问,需不需要做什么。我说不用,就当是“捧场了”嘛。
问:提到中庸,你周围有这种境界的人吗?
答:我爸。我的人生偶像第一个就是他,第二是乔丹,那就是社会偶像了,因为我打篮球。
小时候还不那么觉得,只是觉得欣赏,带着很多亲情因素在里面。当我也成了一个父亲的时候,拿我的生活经验回过头再去判断,我还得出这个结论。
问:你从他身上获得的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答:太多了,人生价值是其中一方面。他一直说,一个人活一辈子什么最重要?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就是他的人生价值。
他发心脏病去世,有400多个跟他共事过的人自发来送葬。我站在那儿给我爸念悼词的时候,就觉得他做到了。我说我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在一般人看来像是伪坚强。我没法去解释,我在乎的是我周围的人。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就是我的人生追求。这是我对父亲的继承。
问:你父母想过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演员吗?
答:从来没想过。我跟我爸学了10年无线电,一夜之间变成一个演戏的了,我爸一年没理我。直到他临去世前一个星期,到北京来看我,离开前撂了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这行,就做一行干好一行吧。”算是接受了。
问:如果可能,在你的人生路途上,你希望能回避掉什么?
答:我希望回避掉我父亲的死亡。只有这一点。关于我自己,我认真回答你,没有一件事我舍得回避掉,我很喜欢我的生活,不管好与不好,不管幸福还是痛苦。
问:你希望将来你女儿怎么描述她的父亲?
答: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勇敢的人。
蒋秋蓉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