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智]从国宝中寻找文明的记忆
作者:佚名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笛子的鼻祖——贾湖骨笛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所藏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该骨笛是用鹤类长肢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当时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有雌雄笛的传统。现代音乐家们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声阶的曲子《小白菜》。
       
       2.氏族的守护神——陶鹰尊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360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尊为盛酒器。器物造型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鹰。新石器时代以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仅见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1993年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时,萨马兰奇主席亲自挑选七件能代表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物,送往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示,陶鹰尊便是7位“使者”之一。
       3.千年奇“脸”——人面纹铜方鼎
       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湖南省博物馆藏
       鼎为饪食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该器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以人面作为主体装饰的方鼎。器腹四面各高浮雕人面,虽大小不一,但五官部位、脸部表情如出一范,可见铸造者拥有十分高明的技巧,也许当时已经掌握了
       放大缩小的技术。
       4.一器二用的食物箱——曾侯乙铜冰鉴
       战国前期(公元前475~前33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铜冰鉴为方鉴内套方尊缶,方鉴底部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缶足穿眼,把缶稳住。灌酒挹酒不需打开鉴盖,只用打开缶盖,设计巧妙。方鉴四面和四角各有一条攀附状的龙作耳,龙尾部又有小龙缠绕,并附有两朵小花点缀其上,状貌十分俏丽。方鉴与方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可置冰块于其中冰冷食物,又可置木炭以温烫食物。既是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5.早期环保灯——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造型作鸿雁回首衔鱼站立状。鱼腹为灯罩,雁颈为导烟管,盛有水的雁腹是销烟装置。灯盘为两片弧形铜挡板,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的亮度。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有效地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鸿雁被认为是传送思念和祝福的吉祥鸟,鱼“余”谐音寓意生活富足有余。鸿雁衔鱼的造型,反映了汉代的审美风尚。
       6.重衣别有姿——跪坐侍女俑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陕西省汉阳陵博物馆藏
       俑眉清目秀,屈膝跪坐,姿态端庄。领袖镶有各色缘边,使得素雅的衣服显出色彩点缀的美丽。衣领领口很低,依次露出三重相交的衣领。时称“三重衣”。这是汉代妇女穿着的时尚服装。
       汉服体现了中华民族华丽、优雅的气质,为东方世界提供了标准。今天中国及东亚很多民族的民族服装,都受到了汉服的影响;而韩国的韩服和日本的和服更是直接由汉服发展而来。
       
       7.财富的梦想——铜摇钱树
       东汉(公元25~220年)四川省绵阳博物馆藏
       摇钱树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29个部件衔接扣挂而成。以铜管作树干,五组枝叶分插在树干套管上,树顶一人正将玉兔捣成的不死“神丸”置于雀嘴,树枝上满布铜钱,树叶上还饰有西王母长生不老的形象。树叶婆娑,满布铜钱,似乎只要摇动树干,铜钱就会哗哗坠落,故名为“摇钱树”。人们祈盼它能像果实那样可以不断地“开花结果”,表达了汉人渴求财富的愿望。
       8.东方的始祖神——伏羲女娲图绢画
       唐(公元618~907年)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绢画绘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构图奇特,寓意深刻,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这种图像一般出自夫妻合葬墓。伏羲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始祖,据说伏羲教导人们从事生产,女娲教导人们婚姻伦理。他们手持规矩,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9.狮子戏香球——绿釉狮子出香熏炉
       北宋(公元960~1127年) 安徽省博物馆藏
       香炉有封闭式和敞开式两种,封闭式炉时称“出香”。这件出香造型如覆莲座上捧出的一朵莲花,花心里的莲蓬正好是香炉盖,盖顶为一只名为狻猊的狮形坐兽,蹲在莲蓬果上,前足戏彩球。兽张口,炉烟便从此出。这种香熏炉大多摆放在厅堂之中。宋代香文化盛行,对香炉、香料有诸多考究,也体现宋人生活的精致。
       10.精彩的元代杂剧——青白釉镂雕戏台人物枕
       元(公元1271~1368年)安徽省岳西县文物管理所藏
       枕身为雕塑彩棚戏台,四面各有演出场面,戏台内塑有人像十八尊之多,前有主人与侍从,两侧、背后有菩萨、八仙及童男、童女,塑工精细周到,人物形象各异,无一雷同。众多演员正在演出一场戏剧,反映了元代戏剧流行的社会风尚。瓷枕镂雕精致,集建筑、舞台与瓷塑艺术于一体,表现出元代戏剧艺术的面貌及景德镇窑工高超的制瓷工艺,是研究元代戏曲的重要资料。
       11.结婚用的交杯酒具——青玉英雄合卺杯
       明(公元1368~1644年) 故宫博物院藏
       合卺(音jn)为古时成婚时的一种礼仪。合卺杯是婚礼上新婚夫妻喝同心酒的酒具,双筒相连。鹰熊夹于双筒之间,鹰在上,熊在下。鹰双爪攫熊耳,双翅分开贴于两侧筒壁,鹰双角,双耳,尖喙。器物上的“鹰”“熊”为主体纹饰,寓“英雄”吉意。至明清时期,此种器物已成为宫廷珍贵的陈设品。
       12.景德镇窑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
       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首都博物馆藏
       此瓶通体以珊瑚釉作地,以珐琅彩绘碧桃和翠竹。腹部和颈部各有一只小鸟,蜜蜂飞舞于花丛,呈现出一派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珐琅彩瓷耗工费时,彩料大多依赖进口,烧造极其珍秘稀少,传世品罕见。目前所见,如此瓶形制纹饰,国内仅此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