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思]最佳学徒比赛
作者:吴 非

《青年文摘(彩版)》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高考结束,学生和家长纷纷忙着准备填报志愿,有的马上筹钱,有的免不了还得“找人”。大学生只有到了找工作时,大概才会想起“天之骄子”每年有五百万之多,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站到一处,如麻如蚁,何“骄”之有?
       人们都把“大学”放在嘴边说事,唯此为大,殊不知饭碗未必只有一种。能上大学则上,上不了大学未必脚下无路。要生存,想成功,路子多的是。
       去年年底看到香港消息:在职业训练局举办的“最佳学徒比赛”中,巴士维修学徒江伟业和陈百豪争得冠军和季军。这两位青年在中学学习成绩不好,会考中曾得零分,但四年学徒他们已经练就一身出色的维修技术,现在已经被聘为巴士维修技工。学徒生涯使他们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也促进了他们的责任感。陈百豪说:“修理巴士与私家车不同,巴士服务大众,每项检查都要十分仔细清楚,否则可能威胁数以千计的乘客的安全。”
       我抄这些消息,是因为内地很少有这样的新闻,读者可能也不太注意这些事。每年高考结束,会有一批批不同级别的“状元”,伴随着地方政绩、学校形象、高校宣传和商业利益“闪亮登场”。而“技术工人”是什么,没有人宣传,没人知道(好多人也不想知道)。在欧洲一些国家,技师的收入比工程师高,有些厨师的年薪比教授高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样享有社会地位。在一些发达国家,技工是现代工业的命脉,很多大公司或是整个行业的秘密都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出国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而教授专家则不需要。
       去年10月,在日本沼津市举办了“第39届全球技能奥林匹克大赛”,这项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目的是提高参赛国家青年工人的技术水平。2007年的大赛经过严格的初选后,来自50个国家或地区的参赛者在48个不同类别的项目竞逐。这48个项目有汽车装配、车工、铣工、烹调等。
       比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行家,大公司纷纷赞助,许多企业家前来参观。曾靠精工细作享誉世界的日本人对技工比赛备感兴趣,很多日本家庭全家出动观摩,观者如堵。当看到各国青年技工打开自己准备的工具箱时,观众席上不断惊呼,照相机频频闪光,因为许多国家选手携带的成套的新式工具不但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精巧无比。据说中国内地没有派团参赛,这好像不太像“制造大国”,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苦衷。
       中国社会早就有“行行出状元”的说法,更不用说当今社会360行,都需要行家里手。只要有学习的意识,有劳动的意识,学习的课堂不只是大学。回看历史,各行各业,出了那么多聪明人,而好多人的成就与上大学真的无关。
       赵严文//摘自2008年7月1日《扬子晚报》,刘宏/图